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释光测年的研究简史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释光现象的研究,及其在地质和考古年代测定中的应用,将释光测年的研究历史划分为3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以前,释光测年研究的萌芽阶段;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热释光测年的研究及发展阶段;80年代中期至今,光释光测年的研究及发展阶段。最后,对释光测年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的总结,认为对释光现象产生机制的许多细节还有待深入研究,对于非线性释光生长曲线的校正及提高测年的精度,仍是测量等效剂量(De)时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释光年代学方法潜力巨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11届国际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年会议”于2005年7月23-29日在德国科隆举行。该会议是第四纪年代学领域最重要的国际会议之一,每3年举行1次。本届会议由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年代测定科学组织委员会发起,科隆大学承办,科隆大学地理系Ulrich Radtke教授担任会议主席。会议的议题紧紧围绕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年原理的探讨、方法和仪器的改进、应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200余人参加了本次盛会,其中17位海内外华人参加了本次会议,这也是有史以来我国代表在国外参加国际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年会议人数最多的一次。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利用核辐射效应进行地质样品年代测定的最新测年技术—光释光(OSL)的测年原理及模型、OSL信号的产生机制及其光谱、OSL激发光源、测年的方法技术及特点等主要方面,作了简明的介绍,以期推动我国的核技术测年工作。  相似文献   

4.
对石灰-下蜀黄土、粉煤灰-下蜀黄土的渗透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掺灰比、含水量)进行正交试验设计,选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了掺灰比、含水质量分数与渗透系数之间的关系,发现掺灰比和含水质量分数对下蜀黄土的防渗性能均有重要影响.提出了下蜀黄土防渗性能的优化设计方案,认为高含水质量分数低掺灰比的组合有利于防渗.  相似文献   

5.
 中国黄土独特的地层构造一直吸引着不同领域学者的注意。1949年后,黄土研究进入一个全新而系统的阶段。根据大量黄土研究材料,梳理了黄土研究在中国的发展脉络,总结了70年来黄土研究的重要成果。20世纪50-60年代的黄土普查获得了大量关于黄土地区的一手材料,陆续出版有重要影响力的黄土阶段性研究成果;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新技术与新方法的运用,黄土研究在内容与精度上不断得以丰富与完善;20世纪80年代至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取得诸多成果,更为重要的是,黄土地层记录的古气候密码逐渐被破解,成为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因素。在几代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黄土研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一种钾长石矿物作了其选频释光图谱的研究分析.在BG2003光释光谱仪上选择不同的激发光源对钾长石样品进行激发,获得了钾长石的释光图谱.通过对这种钾长石的研究,发现矿物随辐射剂量增加响应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可以用来做释光测年的矿物.这种钾长石的测年上限大约是84万年.它的光晒退实验指出利用这种钾长石矿物测年时要考虑光晒退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城市固体垃圾的填埋处置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衬垫层在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中居于关键地位。从我国国情出发,选取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分布的下蜀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本征特性、击实特性以厦在不同状态下的渗透性能等的试验研究,揭示下蜀黄土的渗透规律,确定其用作垃圾填埋场衬垫层的有效方式,为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下蜀黄土这种廉价资源进行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提出了利用Χ射线作光释光测年的激发光源,以此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Χ射线是可以激发辐射样品使其产生光释光信号的  相似文献   

9.
北京西山清水河马兰台的形成时代与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沉积学论证马兰阶地是气候阶地,关键在于进行砾石层的大筛分,马兰期砾石层9个样品和现代清水河河床16个样品大筛分的结果表明,马兰期砾石层属于冰缘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沉积,根据顶部古土壤层和下部砂质粘土层的^14C测年数据,确定马兰期砾石层出露部分的堆积年代为距今30000-13000a B.P.,马兰阶地大约形成于11000a B.P..。  相似文献   

10.
粒度分析是研究沉积物组成特征,重建古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有机质会影响沉积物颗粒的组成状态,因此其去除程度会对粒度测试结果产生很大影响.粒度分析是风成沉积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古土壤、弱发育古土壤、黄土、砂黄土四种有机质含量不同的沉积物样品为对象研究有机质去除程度对粒度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彻底去除有机质后的古土壤平均粒径明显增加,说明在古土壤中有机质主要以细颗粒形式存在;弱发育古土壤和黄土的平均粒径随着有机质的去除逐渐降低,说明其中的有机质以较大颗粒的形式存在并且对沉积物产生了胶结作用;而对于砂黄土,有机质的去除程度对样品粒度测量结果影响不大,因为有机质含量较少.同时文章分析了不同有机质去除方法的优缺点,并探讨了本研究的发现对于光释光测年等需要进行有机质去除的实验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峡地区的巫山黄土是中国黄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来源具有重要的古气候环境意义.文章对三峡地区巫山黄土剖面先后进行野外考察、系统采样和光释光定年、粒度测试等工作,其中年代数据显示研究区黄土属于晚更新世黄土.巫山黄土的粒度组成特征与河流沉积物及同时期马兰黄土对比显示,巫山黄土与河流沉积物粒度组成明显不同,而与典型风尘黄土相似;粒度象显示巫山黄土与河流沉积物成因不同;频率累积曲线显示巫山黄土风积物特征.巫山黄土平均粒径与马兰黄土平均粒径从西北向东南逐步变细的空间分布不相符合,可能与气候及地形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南京地区下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判别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南京地区燕子矶与泰山新村下蜀土的18个微量元素中,选取在表生环境下较稳定的15种元素,运用图解和物源判别指数方法分析下蜀土的物质来源,揭示了下蜀土与西北黄土在元素组成上的相似性,而与长江漫滩沉积物的元素组成明显不同,结合下蜀土的宏观和微观特征可以推断下蜀土的物源与西北黄土沉积物一致,它同样为风尘沉积。  相似文献   

13.
对镇江下蜀黄土剖面进行了系统的磁化率测试,并同深海氧同位素记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S2以来下蜀黄土磁化率记录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首次在下蜀黄土记录中发现了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5a,5b,5c,5d和5e亚阶段的波动特征;下蜀黄土S2磁化率记录则可与深海氧同位素7阶段进行细节上的详细对比。对比揭示,最近20多万年以来,下蜀黄土堆积区对全球古气候变化有着积极的响应;同时,下蜀黄土记录的古气候变化在某些阶段又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可能反映的是全球气候变化效应与东亚古季风气候影响的叠加作用。镇江下蜀黄土剖面能获得精度较高的全球变化信息与其特定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地貌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4.
释光测年在应用研究方面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释光测年是地质学研究和考古学研究领域重要的研究手段和断代方法,总结出了在近十多年来应用该方法在以下几个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及进展:(1)主要包括激发光源、晒退光源、辐射源以及操作软件等技术设备方面的巨大进展,以及由于释光测年技术设备精度的提高而由此极大地降低了释光测年的系统误差;(2)以单片再生测年技术和线性调整技术为代表的多种测年方法的快速发展,使得不同类型样品等效剂量的测定更加准确,而且测年流程更加简单易于操作;(3)测年材料不仅包括经受热过(主要是陶瓦)和经充足曝光的物质,同时对未经充足曝光的物质(如水积物和崩积物等)和其他经受热过的物质(如断层泥等)等也进行了大量的测年研究,从而极大地拓展了释光测年的应用领域;(4)各种年剂量测定方法的相互补充降低了在年剂量测定方面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5.
长安县黄土中的风化壳与环境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据野外调查和室内鉴定 ,在长安县城南布容期 0 78- 0MaBP形成的黄土剖面中确定了三个时期的风化壳 ,它们由第 1 ,4,5层古土壤和风化破碎黄土构成 .黄土中的风化壳是红褐色古土壤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转变而成的 ,厚度在 3~ 6m之间 ,风化壳剖面常由 3~ 4个层次构成 ,发育时间为 5~ 1 0× 1 0 4a不等 .风化壳上部是发育好的红色古土壤 ,中部是含铁质胶膜的风化破碎黄土 ,下部是不含铁质胶膜的风化破碎黄土 .粘土矿物分析表明 ,黄土中的风化壳为伊利石 蒙脱石型和高岭石型之间的过渡类型 .黄土中风化壳发育时的年均降水量在 95 0~ 1 0 0 0mm之间 ,是黄土高原降水丰富的气候事件的显示 .风化壳的发育证明黄土中有些古土壤确属淋溶型森林土壤 ,当时亚热带气候至少迁移到了黄土高原东南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典型样品的低温磁行为分析探讨了磁化率反映古气候的机制,并尝试把下蜀土剖面磁化率古气候记录与华北黄土及深海沉积的记录相对比。  相似文献   

17.
卫生填埋目前是我国固废物处理的主要方式,衬垫层是填埋场系统的关键部位.填埋场渗滤液中Zn2 含量较多,是主要污染物之一.以南京地区广泛分布的下蜀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吸附试验,分析了不同土样对Zn2 的吸附能力.试验发现下蜀黄土对Zn2 的吸附存在一个最大容量,最大吸附容量约为80 mg/g,提出了吸附量的线性最大吸附方程.  相似文献   

18.
Li2B4O7:Cu,In的热释光和光释光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烧结温度的Li2B4O7:Cu,In磷光体材料,利用X光衍射表征了样品的结构参量,测量了样品的热释光和光释光,并用指数衰减模型对光释光测量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不同烧结温度的样品中,相同辐照剂量条件下,光释光陷阱俘获电子的初始浓度n0与在光释光测量过程中晒退的热释光峰面积S存在线性关系,但光释光模型中不同的衰退时间常数τ并不能简单地和不同温度的热释光陷阱相对应.样品的烧结温度对光释光陷阱的衰退时间常数有一定影响,可能是因为烧结温度影响了多晶体系的晶粒大小,从而影响陷阱所俘获的电子的光电离截面.  相似文献   

19.
南京下蜀黄土图解法与矩值法粒度参数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图解法和矩值法的计算原理,对南京江北地区下蜀黄土58个样品分别进行定量计算,并对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计算结果的平均粒径具有高度相关性,相关方程为y=0.790 3x 1.512 3,决定系数为0.952 5,计算得到相关系数为0.976 0,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平均粒径基本相等,可以互相代替;标准偏差相关方程为y=0.906 2x 0.109 6,决定系数为0.971 2,相关系数为0.985.而偏态和峰态较为离散,不具有相关性.造成这两种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计算原理不同.图解法统计样品的90%子样,矩值法统计样品粒度分布的总体特征.偏态注重粒度分布的尾部,峰态关注峰的宽窄,且由于古土壤呈明显的双峰分布,因而高阶偏态和峰态差异显著.通过对比研究发现,矩值法计算的粒度参数对下蜀黄土研究具有更高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伊犁盆地晚更新世黄土—古土壤磁化率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疆伊犁河谷海拔高度不同的两个晚更新世黄土剖面磁化率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位于海拔1400 m处的库尔德能布拉黄土剖面,其磁化率特征与黄土高原黄土相同,而海拔850 m处塔勒德黄土剖面的磁化率特征则与黄土高原相反.对两个剖面黄土-古土壤磁化率特征等分析研究认为,造成两个剖面S1古土壤磁化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末次间冰期土壤发育时期前者降水量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