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宋甜甜 《科技信息》2011,(12):I0270-I0270
本文从语感的定义出发,结合艺术院校学生的英语实际学习状况,根据克拉申的"输入"理论,提出通过背诵、听、说的手段培养艺术院校学生英语语感。  相似文献   

2.
语感对于语言学习至关重要,在英语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是很必要的。针对英语语感具有敏锐性、畅达性、习惯性和经验性的特点,可以通过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英语语感;还要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在提高学生英美文化修养的同时培养英语语感。  相似文献   

3.
英语语感在英语教学和英语应用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现在学生英语语感普遍较差,成为制约众多学生英语成绩提高的瓶颈。本文从阐述语感的特征和作用入手,指出培养学生英语语感能力的教学策略有: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多读课文、多进行听的训练;写作中培养语感;创设英语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重视输出,深化语感。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我国英语教学普遍存在过分强调单词记忆、语法讲解、语言知识灌输和语意分析,忽视了“语感”的培养。殊不知语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成败。语感是人们直觉地感受和领悟语言的一种能力,培养语感能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它同时也是英语口语的核心。本文试图从多角度分析如何通过引导学生用英语直接思维入手,在教学中渗透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英语文化素养,从而更好的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以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5.
田竞 《科技信息》2012,(10):308-308
语感指的是一个人对语言敏锐而正确的感受能力。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义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本文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多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  相似文献   

6.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感知和领悟的能力,语感强的人才能有较强的语言学习能力。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语感,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基础。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学习英语,无论是锻炼听说,还是记忆词句,语感很重要。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的一种敏锐的感知,是理解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语感是在对语言正确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的训练而培养起来的能力。教学实践证明,英语学习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语感的养成,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呢?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我国英语教学普遍存在过分强调单词记忆、语法讲解、语言知识灌输和语意分析,忽视了"语感"的培养.殊不知语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成败.语感是人们直觉地感受和领悟语言的一种能力,培养语感能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它同时也是英语口语的核心.本文试图从多角度分析如何通过引导学生用英语直接思维入手,在教学中渗透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英语文化素养,从而更好的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以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9.
张小娟 《科技信息》2007,(2):141-142
语感是人们依靠直觉感受和领悟语言的一种能力,培养语感可以提高学生英语的学习效率。语感训练的形式多种多样,对学习者进行多方有效的输入与输出训练,包括听力,朗读、阅读,环境的创设等,有助于英语语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流工具,也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条件。外语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交际功能,把培养交际能力作为外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英语的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重要作用。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自我感受、领悟的能力,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虽然语感随着语言实践的积累必然会产生,但教师认识到语感的存在和它的积极作用,并采取有效措施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会加速学生语感的早日形成和优化。  相似文献   

11.
日语授受动词中的"くれる"、"あげる"经常被人等同为汉语的"给".其实,从日语的语言习惯上看,"くれる"、"あげる"还具有授受动词的方向性和恩惠利益性的含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5·12汶川大地震救援进程的推进案例,分析了国族与族群在具体情境下的转换规则,并探求其中的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13.
针对《孔乙己》叙述说法不一的情况,我们认为《孔乙己》作为第一人称回忆性叙述本,其中小伙计“我”必然包含两个自我,即叙述自我和经验自我。真正的叙述应为叙述自我,而且是可靠的。由此,我们还可以看到本体现出的对孩子的关注意识和作强烈的自省意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本着探讨《变形记》本义和作者的主观价值指向的阅读原则,视主人公的“变形”为一种人生假设,认为作者通过这一假设预测了自己的人生结局。同时认为该作品存在着两种“异化”:格里高尔的生理“异化”和家人的心理“异化”,而后者才是作品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比较《中国现代汉语》、《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论》三家对语气问题的分析,认为三家的研究对现代汉语语气系统的建立、对句类的划分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的"中国"与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在内涵、层次上有所不同。在中国历史语境中,"华夏"既可指称古代族群或民族,也可表示一种文化或文明的载体。从历史上的"中国"、"华夏"到"中华"乃至现今"中华民族"的发展演变,"中华"一词与时俱进,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中华民族的民族过程比中国已经识别的56个民族实体发展缓慢,至今仍然属于"想象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一个时期以来,随着国际贸易摩擦增多,“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等问题,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对此,德国经济学家拉尔贝教授认为,这不会改变中国的世界制造大国地位。“中国制造”中所遇到的问题与百年前“德国制造”中曾经遇到的问题十分相拟,借鉴德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从“制造大国”向“品牌大国”提升,应是中国企业的战略选择。时下,中国企业已经积蓄了从“制造”向品牌高端创新的坚实基础,只要我们打造出企业技术创新、资源管理、营销模式、服务与文化等六大支撑优势,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是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进行分层次教学是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进行创造性教学改革的灵活体现。  相似文献   

19.
崇阳话中表程度的副词很丰富。其中,“点子”和“点把”使用得较为频繁,意义和用法比较复杂。当然,未加特别说明,本文中的“点子”是表示少量的意思,并非等同于“主意”的名词“点子”。纵观汉语发展史,“点子”这个词在现代汉语口语是存在的,但在近代汉语里出现得很多。“点把”这个词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没见到,但在方言里并不罕见,尤其是湖北等地的方言中.如武汉话。本文通过描述、比较武汉话崇阳话中的“点把”和“点子”,来深入分析崇阳方言中较为特殊的“点子”和“点把”的意义及用法。  相似文献   

20.
<梧门诗话>为清人法式善所著,是研究乾嘉诗坛诗人思想及其诗歌作品的重要文献."毗陵七子"作为一个地域性的文人群体,其名俱列于<梧门诗话>,然而,"七子"之称并未在本诗话中出现,可能与对文字狱的避忌有关."七子"在本诗话中分散出现,频率大致与各人知名度吻合.法式善在选录七人诗歌时,角度有异,但总体评价均甚精准,并影响后世研究.七子均在诗话中出现,既与法式善的交游广泛有关,也与七子之间频繁唱和有关,是这个文学群体创作实力的展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