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添加了聚乙烯醇的石膏胶凝材料的胶凝过程,测定了这种胶凝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聚乙烯醇可作为石膏材料的增强剂。  相似文献   

2.
吴福胜 《安徽科技》2011,(10):40-41
聚乙烯醇作为化工领域重要的中间材料,广泛应用于多种行业。功能型聚乙烯醇的研究与开发,围绕单体合成、高分子聚合及醇解技术,突破常规生产方法,实现功能型聚乙烯醇产业化。  相似文献   

3.
对聚乙烯醇缩丁烯醛进行的初步研究表明,聚乙烯醇不难进行缩丁烯醛化.高缩醛度的聚乙烯醇缩丁烯醛较易凝胶化,说明其分子间交联程度较高,可能的原因是作为α,β不饱和醛的丁烯醛与聚乙烯醇进行缩醛化反应时存在着1,2加成与1,4加成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4.
研究添加了聚乙烯醇的石膏胶凝材料的胶凝过程,测定了这种胶凝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聚乙烯醇可作为石膏材料的增强剂.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种适用于薄膜袋真空负压成型的新材料——聚乙烯醇薄膜。以聚乙烯醇为主要成膜物质,研究了增塑剂和成膜温度对聚乙烯醇薄膜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甘油为增塑剂,其用量在0.39/5~0.5%之间,干燥温度60~70℃,聚乙烯醇薄膜的抗拉强度达35.83MPa,撕裂强度达10.83MPa,其在丙烯酸树脂中具有良好的延伸性,与模型服帖紧密、造型准确且分离型好。  相似文献   

6.
聚乙烯醇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醛和戊二醛与聚乙烯醇(PVA)形成缩醛化聚乙烯醇膜,再将肝素键合到聚乙烯醇上形成肝素化聚乙烯醇膜(H—PVA),生物相容性测试表明,涂层具有显著的抗凝血性和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在血液凝固实验中导管凝血时间可达到3h,而空白组(医用聚氯乙烯)凝血时间在lh以内;活性部分凝血时间(APTT)试验表明接枝肝素后的缩醛化聚乙烯醇中没有肝素游离到血液中;在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试验表明细胞生长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7.
聚乙烯醇缩甲醛胶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聚乙烯醇缩甲醛胶的合成原理出发,通过试验着重讨论了催化剂,缩合温度对聚乙烯酶缩甲醛胶粘接性能的抗冻能力的影响,提供了制备抗冻聚乙烯醇缩甲醛胶的较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8.
基于聚乙烯醇的渗透汽化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聚乙烯醇(PVA)为基材的渗透汽化膜材料的优异性能,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对聚乙烯醇进行改性用作渗透汽化膜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有机溶剂睨水方面的应用,对渗透汽化膜材料的研究前景怍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为推进节能减排和实现固废利用,以赤泥、煤系偏高岭土和碱激发剂为主要原料,制备赤泥-煤系偏高岭土地聚合物(RCG),研究了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聚丙烯纤维和聚乙烯醇纤维对RCG抗压强度、峰值应变、弹性模量、压缩韧性、吸能能力、抗折强度及微观形貌的影响。讨论了4种纤维对RCG的增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掺入纤维会改善RCG力学性能,提高其韧性和延性,其中玄武岩纤维和聚乙烯醇纤维在强度方面增强效果接近,而聚乙烯醇纤维可有效改变RCG的脆性破坏模式,对压缩韧性和吸能能力的提升较大;从微观形貌上看,聚乙烯醇纤维的回潮率高,与基体的粘结效果优于其他纤维,对RCG的物理力学性能改善较好。  相似文献   

10.
<正>聚乙烯醇的质量判定主要是以其黏度为标准,而为了更加精确、便捷地测定和分析出聚乙烯醇的黏度,就需要以传统的聚乙烯醇黏度测定方法为基础,对以往在聚乙烯醇黏度测试方面的相关实验内容进行优化探究,找到相应的改进策略,从而更好地设计出一种聚乙烯醇黏度的分析方式。《聚乙烯醇树脂黏度测定方法》中详细讲述了聚乙烯醇溶液黏度的测定方法,将聚乙烯醇按照3.8%、  相似文献   

11.
PVA接枝聚乙烯铵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聚乙烯醇(PVA)接枝聚合丙烯酰胺(AM),合成PVA接枝聚丙烯酰胺(PVA-g-PAM),再将其进行Hoffman降解,制备PVA接枝聚乙烯铵(PVA-g-PVAM),得到一种新型高密度电荷聚阳离子膜材料.用红外光谱(FTIR)表征PVA-g-PAM和PVA-g-PVAM的化学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PVA-g-PVAM膜表面形态,测定PVA-g-PVAM的热稳定性及水溶液的电导率.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对产物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条件75℃,3h,c(AM)=6.75mol/L,c(K2S2O8)=0.08mol/L时,接枝率最高达62%.  相似文献   

12.
以铜离子为模板,制备了聚乙烯醇凝胶,通过吸附实验试验了该吸附剂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对铜离子有较高的吸附性能,吸附率可达95.3%,显著优于一些化学合成铜模板聚合物及非铜模板聚乙烯醇凝胶.  相似文献   

13.
淀粉/PVA共混物的最佳组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单螺杆挤出塑化的方法,以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用正交分析法研究了淀粉,聚乙烯醇、甘油体系中各组分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出力学性能最佳的组成,并利用计算机辅助处理,导出反映这种影响关系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
以聚乙烯醇(PVA)为单体,经物理交联和化学交联反应制得PVA水凝胶,考查了不同的合成方法对PVA水凝胶性能的影响.对制备的PVA水凝胶膜的力学性能、透光率及透气性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采用以DMSO为溶剂的冷冻法制备的PVA水凝胶膜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其透气系数为0.8m2/s·kPa,拉伸强度为16.5 MPa,透明度达99.8%.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电子束预辐照聚乙烯醇纤维接枝丙烯酸的接枝规律。发现.随着预辐照剂量的增大、反应时间的延长或反应温度的提高,聚乙烯醇纤维的接枝率首先增大,然后增大趋缓并趋向定值,而随着丙烯酸浓度的增大,纤维接枝率具有一个峰值,少量摩尔盐加入到聚合体系中,可以有效地抑制乙烯醇纤维的接枝反应。  相似文献   

16.
以羟丙基壳聚糖和聚乙烯醇为原料,制备羟丙基壳聚糖-聚乙烯醇互穿网络水凝胶并研究其药物释放性能.考察羟丙基壳聚糖质量浓度、聚乙烯醇与羟丙基壳聚糖质量比、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羟丙基壳聚糖-聚乙烯醇互穿网络水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测定凝胶对温度和pH的敏感性;以利巴韦林为模型研究凝胶对药物的释放性能.结果表明:该水凝胶具有良好的溶胀性、温度及pH敏感性,对利巴韦林有一定的缓释作用,可望用于新型的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17.
利用含有机硅基团的聚醋酸乙烯进行醇解得到有机硅改性聚乙烯醇产物,从而找到一条有机硅改性聚乙烯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聚乙烯醇改性脲醛树脂化学结构及反应的13C-NM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3C-NMR解析了采用传统工艺(碱-酸-碱工艺)合成聚乙烯醇改性脲醛树脂反应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并推测其反应.结果表明:碱性条件下,甲醛与尿素以加成反应为主,反应生成大量的-羟甲脲,尿素全部参与反应,甲醛此时以聚合状态存在,同时也有缩聚反应的发生;酸性阶段以缩聚反应为主,形成以亚甲基键或醚键连接大分子体系,聚合状态的甲醛已全部分解,并以甲二醇的形式参与缩聚反应;第3次尿素的加入明显地降低了反应体系中的游离甲醛含量,同时生成物主要为-羟甲脲.聚乙烯醇单体的化学结构在13C-NMR上有较好的表征,但可以证明有聚乙烯醇缩甲醛生成的化学位移未被检测到,因此在该实验范围内,没有聚乙烯醇缩甲醛生成.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带限制的混料均匀方法对三维打印成形的粉末配方进行试验设计.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验证了石膏基粉末中各个成分对三维打印成形制件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粉末中石膏含量是影响制件密度的关键因素,而聚乙烯醇则可以显著提高制件的表面质量,减小尺寸变形量,白碳黑和聚乙烯醇的交互作用对制件密度和尺寸变形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聚砜为原料, 通过氯甲基化反应制备高取代度的氯甲基化聚砜, 与三甲胺溶液反应后经透析、 冷冻干燥得到具有抑菌性且溶于水的季铵盐聚砜. 季铵盐聚砜与聚乙烯醇水溶液互溶后, 采用γ射线辐射交联的方法, 无需添加交联剂即可得到季铵盐聚砜/聚乙烯醇水凝胶, 解决了聚砜类水凝胶中有机溶剂和其他辅助试剂残留的问题, 同时还使水凝胶具有抑菌性能, 可用于制备医用伤口敷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