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得到了邻近星系团Abell 2634中心区域的198颗成员星系在B、V、R三个波段的光度函数,并且分别用Schechter函数和Gaussian函数及其组合进行了拟合.我们将所得到的光度函数与其它星系团的光度函数以及场星系的光度函数进行了比较,发现与Conma星系团的光度函数一致,而与场星系的光度函数存在较大的差异.我们认为这种差异可能是由星系团的环境因素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Sloan巡天的光谱观测使近邻富星系团Abell 2199的成员星系数目增加了近两倍.基于该星系团1.5 h-1Mpc范围内的366颗成员星系的位置和红移信息,对其动力学结构进行了分析.计算出中心cD星系的本动速度为(189±45)kms-1,说明cD星系在星系团完全维力化之前就形成了.从这些星系的空间分布和局域视向速度分布中,发现了三个明显的子团.这些子团的并合现象表明,星系团Abell 2199远未达到动力学平衡状态,从而支持了星系团形成的等级模型  相似文献   

3.
系统整理了星系团A2142的光谱和测光数据.利用花树算法得到的子结构,将星系团视场中的星系分为非子结构、子结构和外围星系3类.通过研究它们的分布、产星活动、Dn4000等物理信息,发现了A2142星系团中的星系存在明显的径向演化趋势.星系从星系团外围落入团中心的过程中,其演化不仅受到星系团内介质的影响,还受到子结构自身的调制.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邻近富星系团A2199中心区域一个Abell半径范围内的343颗成员星系在g、r、i 3个波段的光度函数,发现与以前研究的星系团的光度函数并不完全一致,而与场星系的光度函数不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对星系进行分类,证实星系光度函数与其颜色分布和局域数密度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基于哈勃空间望远镜的CLASH巡天观测数据,对其中23个大质量的、红移范围在0.18z0.89的星系团的物理性质(质量、中心区域的熵等)与其最亮成员星系(最亮团星系)中的恒星形成活动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最亮团星系的恒星形成率与其宿主星系团的质量、中心区域的熵值存在明显的相关:质量越小、中心区域熵值越低的星系团中其最亮团星系的恒星形成率越高,而与最亮团星系本身的物理性质(如恒星质量)几乎不存在相关。研究结果意味着:造成中等红移最亮团星系中的恒星形成活动的冷气体来源于其宿主星系团内的热气体冷却,而不是星系本身。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星系团Abell 2255中184颗成员星系的恒星形成性质.通过对这些星系的形态分类,发现星系光谱在4×10-7m处的跃变程度对区分星系类型非常有效.该星系团中星系的恒星形成活动和星系所处的环境有关,并且不同形态的星系随投影距离的变化趋势遵循不同的规律.此外还确认了团星系的金属丰度与恒星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并推断星系团Abell 2255是在单个星系形成后,经过引力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这一结果支持了等级成团理论.  相似文献   

7.
基了SDSS和NED关于星系团Abell1795的1.5h^-1Mpc范围内154个成员星系的位置和红移信息,对该朋的动力学结构和形态进行了分析.计算出中心CD星系的本动速度为235±72km·s^-1,说明cD星系在星系团完全维里化之前就已经形成.从这些星系的空间投影分布和局域视向速度分布中,发现了正在并合之中的一个子闭,进一步说明了该星系团并未处于动力学平衡状态.该星系团中心区域早型星系的比例显著偏高,说明中心区域的恒星彤成率偏低.外围区域晚型星系所占的比例略高,可能预示着气体、尘埃等的存在,表现出恒星形成的活跃.团星系的空间延展方向和中心CD星系的方位角一致,在观测上支持了等级成团理论.  相似文献   

8.
 1933年F.Zwicky利用光谱红移测量了后发座星系团中各个星系相对于星系团的运动速度。发现它们的速度弥散度太高,对应的质光比在100以上。因此星系团中应该存在大量的不可见物质,这开启了现代暗物质研究。之后陆续有支持暗物质存在的研究结果出现,1970年V.C.Rubin和W.K.Ford对仙女座大星云中星体旋转速度开展了高精度的光谱测量,探测到了远离星系核区域的外围星体绕星系旋转速度和距离的关系。观测结果表明在相当大的范围内星系外围的星体的速度是恒定的。这意味着或者牛顿引力定律是不正确的,或者星系中有大量的不可见物质并不分布在星系核心区,并且其质量远大于发光星体的质量总和。由此开始,星系及星系团中暗物质存在这一假说逐渐被天文学界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KMM算法基本原理,并将此算法运用于近邻双星系团系统A399/A401.KMM算法对该系统中的215颗星系进行了成员判定,其中127颗星系属于A401,88颗星系属于A399.实践表明,KMM算法在研究星系团动力学演化方面很有效.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最新的较完备的类星体总表,用数理统计的X^2检验的方法,分别选取泊松分布和伽马分布,分析了类星体红移和星等的大尺度分布,并且考察了室女星系团天区类星体与星系团中亮星系成的可能性。得到初步的结果:类星体就整体来说其红移和星等在各种尺度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类星体与星系团中亮星系普遍成协的可能性不显著,但局部区域的成协性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引力透镜,NFW质量分布模型的基本原理.详细讨论了星系团Abell2218的NFW质量分布模型在强引力透镜的应用,估算了星系团的质量及个别背最星系的红移,并对这些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2.
星系的演化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星系团介质的压力作用、邻近星系的潮汐力作用、星系之间的碰撞等。因此处在不同环境内的星系,它们的形态、颜色以及气体含量上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选取了位于星系群中的样本星系和空洞环境里面的空洞旋涡星系(Void spiral galaxies)、密度较低的环境内的孤立旋涡星系(Isolated spiral galaxies)以及位于室女星系团(Virgo Cluster)内的室女旋涡星系的多波段测光数据,对比研究了不同环境里旋涡星系之间的颜色差异、气体含量、星系的恒星质量等特征,并讨论了其可能的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13.
尝试用最新的方法重新分析并合星系团MACS J0358.8-2955,给出并合事件的更多细节:在光学波段,采用花树算法寻找星系团子结构,确认了2个子结构的存在,并给出了具体成员;在X 射线波段,通过X射线光谱拟合,得到星系团内介质的红移分布,既给出了X射线气体与光学星系关联的直接证据,也呈现出2个子团的接近路径;ClusterPyXT工具生成的高分辨率温度图还揭示了周围环境中的激波加热信号,给出了并合成分的运动轨迹.新方法提供的光学星系和热气体的视向速度运动信息,较好地补充了星系团MACSJ0358并合过程的已有认识,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并合早期三维图景.   相似文献   

14.
运用X^2统计检验法和Kolmogorov-Smirnov统计检验法对本超星系团中场星系的旋转矢量分布进行了细致的统计研究,发现这些场星系的旋转矢量分布呈现显著的非各向同性特征,而且与场星系的形态密切相关,这预示着不同形态的星系可能有不同的大尺度起源,统计样本是从北天亮星系测光星表中严格筛选出来的220果孤立的场星系,重点介绍了这两种统计检测方法在星系旋转矢量分布研究中的应用,并对该研究领域中广为  相似文献   

15.
话说暗物质     
陆琰 《科学世界》2012,(11):1-1
人们所知的物质,其质量主要由质子、中子提供,这种普通物质也称重子物质。75年前,兹威基(F.Zwicky)发现在大星系团中星系运动速度非常大,用星系团中所有看得见的物质算出的引力也远不足以束缚住它们,除非将星系团质量增大100倍以上。这个发现首次暗示有大量区  相似文献   

16.
欧洲航天局8月25日宣布,天文学家利用欧洲XMM牛顿天文望远镜在宇宙深处发现了已知最大质量的星系团,这一发现可间接印证宇宙中暗能量的存在。当天发表的公报介绍说,专家日前用XMM牛顿天文望远镜对天体进行观测时,意外发现了目前编号为“2XMM J083026+524133”的庞大星系团,它包含的星系质量总计大概相当于1000个银河系。  相似文献   

17.
环球     
正在阿贝尔2597星系团最明亮星系的核心深处,一个天文学家团队利用阿塔卡马大型毫米/亚毫米波阵(ALMA),见证了这场从来没有见过的宇宙气象事件——在距离地球10亿光年的一个巨型星系的中心,星系际气体云正成群结队像下雨一样倾泻到一个超大质量黑洞之上。  相似文献   

18.
在等级成团的结构形成过程中,星系并合与相互作用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引力的作用下,进入主暗晕的卫星星系受到动力学摩擦的作用而落入暗晕中心与中央星系并合;星系团中的星系高速交汇给星系内部注入能量从而改变着星系的形态;来自星系团的引力场对其中的星系进行着潮汐剥离甚至将其打散.星系的并合与相互作用在星系的演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改变星系的形态,对星系的恒星形成性质产生影响,而且与活动星系核的演化相关联.借助数值模拟的理论研究与观测研究的共同发展,促进了人们对这一领域的认识,尤其是星系的理论并合时标、观测到的星系并合统计量及演化、并合在大质量星系的质量和大小增长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9.
运用团分析法分别研究了不同富性的星系团子样本二维分布的几何结构。发现富性高的星系团相对于富性低的星系团具有更为明显的大尺度“成团”特征。  相似文献   

20.
《科技潮》2000,(8)
南风车星系——M83M83是离我们最近和最明亮的旋涡星系之一。它位于长蛇座,用双筒望远镜就能看到。因为它具有壮丽的旋臂,因此 M83赢得"南风车星系"的雅号。远在250年前,天文学家就已经发现了 M83。不过直到本世纪初,天文学家才弄清楚 M83和我们的银河系很像,是个棒旋星系,而不是一团雾蒙蒙的云气。这张 M83的照片,是欧洲南方天文台用甚大望远镜(VLT)拍摄,并于最近刚公布的影像。M83是它所在星系团中很显眼的成员,这个星系团的成员包括半人马座 A 和 NGC 5253,这些星系和我们之间的距离约有1500万光年。到现在为止,天文学家已经在 MB3找到6颗超新星。最近天文学家又在 M83的核心区,发现了一个双层的拱核环,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