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虚拟世界的道德是以现实世界的道德为基础的,网络道德是现实道德的延伸,青少年是网民的主体,探索青少年的网络道德,对他们加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提高道德自律能力,是当今时代道德建设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网络数字化引发社会生活变革,网络道德在主体、行为活动、价值规范方面展现出与一般道德不同变化、困惑.网络道德具有新的相对独立的道德结构,其形式是虚拟的,内容是现实的、客观的.网络道德建设需要以一般道德为基础,结合网络及网络社会特点探寻反映网络伦理秩序现实要求的伦理价值规范以及培养网络主体的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3.
网络道德是现实道德理论的延伸与拓展。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出现了网络道德认知迷失、网络道德情感缺失与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等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源是: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网络社会特殊属性、网络立法滞后、高校人文教育缺失。化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实践路径在于:提高大学生自律、净化网络环境、加快网络立法、重视高校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4.
采用青少年道德推脱问卷、道德认同问卷和网络欺凌问卷修订版对88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道德认同在道德推脱和网络欺凌之间的调节作用.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道德推脱与道德认同显著负相关,道德推脱与网络欺凌显著正相关,道德认同与网络欺凌显著负相关.调节效应分析显示:道德认同在道德推脱和网络欺凌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林大永  李化树 《科技信息》2007,(31):340-341
现今网上青少年道德失范现象十分突出,为了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如何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已成为德育工作者讨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网络道德建设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不能完全依靠法律的强制约束来进行,必须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技术等全方位、多视角来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6.
感恩既是道德认识,也是重要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当前青少年的感恩意识严重缺失,给社会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极大危害,而造成青少年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又是非常复杂的,所以探讨有效的对策,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姜召芹 《科技信息》2010,(18):291-291
随着互联网在校园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当代青少年尽情地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各种便利的同时,网络的负面影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在青少年群体中也日渐凸现。本文提出互联网给青少年带来的诸多网络道德问题,积极探讨其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新形势下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是当代网络情境下青少年异常行为的新形态,它是指部分青少年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行为偏差,具有认知模糊性、行为非理性、后果严重性三个特征,会对现实产生消极影响,因此,需要从思想道德教育、立法工作、青少年自身三个方面来对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进行矫正。  相似文献   

9.
刘丽瑛 《科技信息》2007,(9):34-34,3
加强技校的网络道德意识教育是技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时代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特殊要求,也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本文拟就技校网络道德教育的现状分析,加强网络道德意识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方法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网络信息空间的伦理道德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网络信息空间伦理道德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加强网络信息空间伦理道德的控制管理,从加强网络道德修养、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的心理调适、加强网络道德的自律监督约束机制、建立健全网络道德的维护机制等方面探讨了网络空间伦理道德规范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网络是一种新型媒体,它的迅速普及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在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栽体所构成的虚拟空间里,信息与人之间的交互方式极为灵活,信息的传播更为迅速和开放,对各种信息的鉴别、选择和运用不仅仅是信息素养的问题,更为根本的是网络伦理道德(简称网络道德)的问题,生活在网络时代的青少年,网络对他们的影响就是一把双刃剑,本文从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入手,给出在现代社会如何利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来促进青少年的网络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青少年网络用户的日益增加,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与道德问题。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则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只有面对现实,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耐心的教育引导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的作用,而使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3.
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在给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问题。使传统的高校道德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在外在控制机制缺乏的情况下,强化大学生网络主体的道德自律,是培养大学生健康网络道德的现实途径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张琦 《科技资讯》2010,(21):202-202
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促使人类的道德生活从现实社会进入虚拟社会——即网络交往道德生活领域,由此诱发的网络交往道德问题,己经成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大学生也不例外。正视高校学生网络交往道德问题,探索实践中的有效途径,是创新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课题和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陈顺祥  曾秀丽 《科技资讯》2006,(32):115-116
网络道德舆情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突发事件所表现的带有道德评价的意见或言论,形成舆论共振,从而对社会构成一种舆论压力的情况。它不仅形成迅速,而且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大影响。对青少年特别足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如今的网络,可以说是信息传递速度最快的媒介之一,它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网络道德舆情的多元、冲突、情绪化的特点为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16.
网络已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深刻的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交往方式,而且引发了社会道德、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领域方面的深刻变革。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理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只有了解其深层原因,才能找到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杨毅 《遵义科技》2007,35(2):45-47
网络确实是一个非常自由的空间,人类的文明在这个空间里不断地向前推进。然而伴随而来的是网络的无序性,网络伦理问题也日益突出。网络犯罪的危险性在增大,网络的负面影响还对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道德意识、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18.
实施网络德育的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青少年进行网络德育教育是当前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根据当前网络道德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进行这项工作的三个建议,一是要充分利用现实社会德育的资源,进行网络德育;二是要构建良好的网络德育环境;三是加强家庭对青少年上网的监控和引导。  相似文献   

19.
教师道德包括职业道德和个人道德两个方面,并且两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由于现实中知性德育与实践德育相分离、缺乏对教师道德主体的关怀以及教师的异化使得职业道德和个人道德相互分离,因此不利于教师道德发展。所以应加强实践师德教育、关注师德主体、考虑教师现实需要,增强职业认同感,促使教师自我实现。教师道德是一个综合体,应该突破传统的师德思路,从多角度来思考教师道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青少年群体为样本,探讨影响道德同一性发展的相关因素.在机制上作了几种重要的影响源分析,如家庭教养方式、自尊、自我和谐、道德判断对道德同一性的影响,并提出了影响青少年道德同一性发展的关系模型.从模型上看,在对道德同一性的总体影响中,自我和谐影响的总指数最大,其次为教养方式、自尊,研究发现,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对道德同一性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