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贯通工程必须有足够的测量精度,在测量导线中加测陀螺定向边可提高贯通精度已成为定论。根据求条件极值的拉格朗日乘数法推论在测量导线中加测陀螺定向边的最佳位置应在导线的等分处,加测的陀螺定向边以一至二条为宜。  相似文献   

2.
对某贯通导线中不加测陀螺边和加测陀螺边分别进行了贯通误差预计,从陀螺定向技术提高贯通横向精度的理论出发,计算了贯通横向精度的提高率,为贯通测量中加测陀螺边的位置与数量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论大型贯通测量导线加测陀螺定向边的最佳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贯通工程必须有足够的测量精度,在测量导线中加测陀螺定向边可提高贯通精度已成为定论。根据求条件极值的拉格朗日乘数法推论在测量导线中加测陀螺定向边的最佳位置应在导线的等分处,加测的陀螺定向边以一至二条为宜。  相似文献   

4.
陀螺定向和红外测距在大型贯通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庄煤矿二水平东大巷贯通导线全长9500m,其中水平方向的长度约为7000m,且巷道拐弯多,测边短,对测量误差影响大;贯通相遇点位于双轨大巷中,精度要求高。为了保证贯通工程的顺利实施,采用了陀螺定向和红外测距导线相结合的方法,以陀螺定向边作为坚强边传递经纬仪导线;以甲乙两人独立测量的方法施测红外测距导线。贯通后,中线实际偏差为0.270m,实际的闭合差为23″,导线的相对精度为1/31 570,满足了工程的要求。在井下大巷贯通测量中,以陀螺定向边作为坚强边传递经纬仪导线是可行的,但加测的陀螺边的位置和数量要恰当;采用一个测量小组,两个主测交替进行独立观测,可以提高测量精度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贯通测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测量工作,必须要保证在贯通点有足够的精度。因此,在贯通测量前确定贯通最佳点及进行误差预计尤为重要,本文讨论在井下导线中加测陀螺定向边后贯通最佳相遇点及误差。  相似文献   

6.
在井下导线测量中,为了控制导线边方向误差的积累,常采用陀螺经纬仪在井下导线的适当位置加测陀螺定向边,作为井下基本控制网的方位控制,这样可以在不提高导线施测精度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井下导线点的点位精度。本文介绍了一贯通工程加测陀螺定向边后一翼巷道的平面控制测量引起贯通相遇点在水平重要方向上的误差。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下直径线盾构独头掘进距离达5.2 km,因此隧道贯通精度控制难度大。通过测量精度分析,单纯通过导线测量已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贯通限差要求,施工中通过导线直接传递定向、洞内加测陀螺边、地上地下控制网紧密联系等辅助方法,提高了贯通横向误差的精度,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朱彦名 《科技信息》2007,(34):309-310
在井下导线测量中,为了控制导线边方向误差的积累,常采用陀螺经纬仪在井下导线的适当位置加测陀螺定向边,作为井下基本控制网的方位控制,这样可以在不提高导线施测精度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井下导线点的点位精度。本文介绍了一贯通工程加测陀螺定向边后一翼巷道的平面控制测量引起贯通相遇点在水平重要方向上的误差。  相似文献   

9.
在进行井下双向贯通时,一般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采用支导线进行测设,这种办法对于长距离的巷道贯通时很难保证测量的精度,误差累计较大,而且费时费力。本研究通过无定向导线在进行双向贯通时加测陀螺定向加强边,来解决多测站支导线的累计误差,进一步修正了井下各控制点的点位精度,保证了井下顺利贯通和后续工程的精准布设。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某矿回风立井与主井分别相向掘进三盘区辅助运输巷的测量工作过程。贯通工程贯通距离长、精度要求高、技术难度大,为了保证巷道准确贯通,在实际工作中采用了全站仪、陀螺仪等先进仪器和加测陀螺定向边、两次独立对中、增加测回数等技术措施,有效保证了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1.
矿井巷道贯通是矿山测量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整个矿井的建设和生产,尤其是主要巷道的贯通,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安全和正常的生产运营。文中依据部分煤矿主井与风井、副井与风井、联络巷与皮带运输上山、辅助大巷、采区巷道等多个贯通中使用陀螺定向的经验,尤其对在目前的测量技术条件下,如何通过选择陀螺方位边的位置来提高贯通精度,作了具体的分析和讨论,对指导实际贯通测量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提高大型巷道贯通精度的技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地面控制网、井下导线测量、立井定向和加测陀螺定向边对贯通大型巷道精度的影响;讨论了提高测量精度的可行性方法.同时,就测距导线边长化归到投影水平面和投影到高斯平面的两项改正误差对精度的影响及测距三角高程能否代替井下一级水准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对盾构始发井数字化施工中的测量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文中在北京地铁十号线十一标段工程中,依据现有控制点和导线点的坐标。将测得的施工场地平面图,输入计算机使整个施工现场数字化,从而形成数字化施工图;并结合传统的一井定向方法来控制反向隧道的施工,有效地提高了测量工作的精度,并大大降低了内业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施工完成后,实测误差均能满足隧道贯通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陀螺全站仪的定向作业方法,分析了陀螺全站仪的优点及其在矿井联系测量、井下控制测量及贯通测量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 SDQ- 91型随钻岩芯定向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和确定岩层产状的方法。阐述了研制测量仪中攻克的抗振性、密封性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洞内测量纲要,从施工导线测量、中线施工放样、中线检测与限差、高程控制测量、纵断面测量和横断面测量、贯通测量等方面阐述了隧洞工程测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对井下不同夹角巷道之间贯通工程的施工标定进行了分析,为提高巷道贯通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对矿井的各种贯通工程施工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隧道控制洞外横向贯通误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施工控制时,洞外控制网设计和洞内导线控制网设计依据各自允许横向贯通误差分别设计,未将其作为整体考虑,导致洞内导线控制网设计精度要求偏高,增加了测量工作量,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甚至工期的延误。通过分析洞外GPS控制测量验前横向贯通误差的估算公式及联系边中误差、点位误差取值原则,比较验前估算和验后计算公式,研究认为验前横向贯通误差估算公式属于简易型,所用参数取值偏保守,而验后横向贯通误差更准确,因此验前公式存在很大的偏差,不利于其使用,甚至失去了应用的价值,也影响洞外控制网的设计,并造成洞内控制网设计的浪费。为此,在理论研究和实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隧道贯通洞外GPS控制测量横向贯通误差的验前公式进行了修正,提出了新的更精密、更准确的验前公式,保证了验前估算公式与验后计算公式结果的基本一致,也使洞外GPS控制网的设计有了可靠的误差预计,设计精度与实测精度趋于统一,并使洞内导线控制网设计时,在保证质量和精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控制测量的工作量。最后由工程实例进一步验证了此修正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贯通误差的限值分析得到不同施工阶段的测量限差要求,确定测量精度、方法,制定测量方案,确保盾构隧道贯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在森林遥感监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法拉第旋转和地物结构特性,电磁波极化定向角发生偏移,导致散射特征在机理上存在模糊性。本研究主要分析极化定向角偏移对体散射分量和地上生物量反演的影响。方法 以ALOS PALSAR全极化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为数据源,基于L波段散射特征,考虑地面与树干之间的二面角散射贡献,研究提出了一种扩展极化水云模型;基于Yamaguchi四分量分解参数和扩展极化水云模型估测思茅松林地上生物量。结果 通过酉变换来补偿极化定向角偏移后,体散射分量高估得到修正,极化定向角补偿后的体散射与实测地上生物量的回归模型较未补偿前效果更好(决定系数R2从0.214提升到0.332)。采用Yamaguchi四分量和扩展极化水云模型的地上生物量估测值和实测值有较强的相关性(R2= 0.644)和较低的均方根误差(23.11 t/hm2)。结论 SAR数据在极化分解前应进行极化定向角补偿,以减少体散射高估和二面角散射低估的问题,提高地上生物量反演精度。半经验极化扩展水云模型具有很好的估测森林地上生物量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