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杀夫》是李昂的代表作品之一,它揭示了封建男权社会下"生为女人不是人"的女性悲剧命运。不论是"吃不饱"的林市阿母,饱受经济、性、精神压迫的林市,还是深受封建思想荼毒而人性扭曲的阿罔官,抑或是相对自由但同样走不出厄运的妓女金花,都共同反映了妇女悲惨的生存状况。作品的批判矛头直指男性沙文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2.
曹雪芹的《红楼梦》对向千年封建社会的男权意识进行了那个时代最深刻的批判。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作品主题批判了男尊妇卑的男权中心主义,表露了作者的女性主义思想,(二)通过宝黛爱情批判了潜藏着男权意识的才子佳人婚姻程式;(三)通过晴雯、鸳鸯这两个新女性形象对女性被男权制度压迫而导致女性意识“空洞化”的批判。  相似文献   

3.
阿特伍德是当代加拿大的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其小说《浮现》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女权主义意识和生态意识的作品。本文在考察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渊源的基础上,研究《浮现》中阿特伍德对男权社会的批判,探索她对女性与自然的推崇精神,从而进一步揭示阿特伍德对女性与自然的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帕梅拉》是18世纪英国男作家理查森的代表作,《亚当·贝德》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代表作。两部小说中的叙述者都采取了与作者不同的性别来叙事,但两位作家的性别意识都通过对小说的女性形象塑造反映出来。本文采用女性主义文体学方法,分析《帕梅拉》塑造天使女性形象背后的男权观念以及《亚当·贝德》塑造平凡女性形象背后的女性主义观念。  相似文献   

5.
在《红楼梦》和《儿女英雄传》中曹雪芹和文康怀着同样的救世之心,寄寓了深刻的人文关怀。两部作品呈现双峰对峙、双水分流的审美对抗,但它们的立足点却不同,〈红楼梦〉批判封建社会,以彻底的大悲剧结尾,(JL女英雄传)则对社会进行粉饰,以圆满的大团圆作结。旨在对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儿女英雄传)与〈红楼梦)审美对抗中的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6.
与清末其他谴责小说不同的是,刘鹗并未将贪赃的"清官"作为批判的对象。且与历史上揭"清官"罪恶的同类题材作品相比,《老残游记》在形象塑造、批判力度及理性思考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7.
小说《奥兰多》中主人公跨性别的传奇经历充分体现了美国女性主义学者、酷儿理论家朱迪斯·巴特勒著名的"性别操演"理论,也表达了吴尔夫本人欲破除男权制社会强加的性别规范的初衷。小说主人公"奥兰多"在两种性别世界的生活遭遇是对性别二元论、异性恋霸权的间接批判和讽刺,同时也是对男女平等、性别多元化的强烈愿望的抒发。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伊迪丝·华顿的两部小说《欢乐之家》和《纯真年代》的女性主义解读 ,认为华顿关注妇女 ,在作品中真实再现了当时上层老纽约人的生活 ,揭示出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美国男权意识形态的强大和妇女受束缚的社会状况。这些充分显示了她对妇女状况的严肃思索及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9.
《娇红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两部经典的爱情悲剧,而这两部作品又都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倾向.本文阐述了两部作品在爱情之上附载的更为深广的进步意义.同时指出从悲剧主人公对待外界强制力量的态度来看,两部作品又呈现出不同的特质.  相似文献   

10.
英国作家莫妮卡·阿里的处女作《砖巷》和美国作家艾丽斯·沃克的小说《紫颜色》都以明确的妇女解放思想,通过对女主人公相似经历的描写,在揭露男权社会对女性压制的同时,极力表现了女性的觉醒和对自由独立的追求.这两部作品在女主人公形象塑造上,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比较这两部作品,不仅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而且能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舞姬》与《霍小玉传》虽然是中日两国不同时期的两部作品,但是在题材、创作背景、人物塑造等方面都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它代表了来自不同国家的这两位作家有着相似的审美角度和对艺术追求。本文通过对这两部作品异同的对比研究,希望以此来更好的理解中日两国在文学领域的相似与差异。  相似文献   

12.
作为同一神话传说"白蛇传"的"神话重述",李碧华的《青蛇》与李锐的《人间》在依据原神话题材的基础上做了突破性的尝试。重述过程就是再创作的过程,重述作品也必然带有重述者对现实生活的当下思考。《青蛇》与《人间》对"白蛇传"的演绎是不同的,但两部作品都充满了对自由与秩序的困惑,也正是这一困惑决定了人物的前途命运以及文本的内蕴走向。  相似文献   

13.
对抗争的歌颂和对理想的追求始终是中西文学共同的经典主题。而在表现形式上,西班牙经典小说《堂吉诃德》和中国当代科幻小说《三体》体现出了一致性:两部作品都借助回归型人物进行了抗争主题叙事。然而由于中西文化的异质性,两部作品所要阐发的思想又存在着较大差异。从两部作品的主题与人物形象塑造两个方面切入,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为两部作品的解读提供新的角度,更好挖掘出其背后的中西文化机制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对英国女作家安吉拉·卡特的《马戏团之夜》和德国剧作家格奥尔格·毕希纳的《沃伊采克》进行了互文性研究。这两部作品的互文性主要表现在《马戏团之夜》中蜜依父母的故事和《沃伊采克》这一短剧的情节和风格上。然而卡特作为新时代的女性主义作家,她比毕希纳在社会关怀上走得更远。为了给予女性话语权和颠覆传统男权社会,卡特在小说中创作出小人物蜜依。通过角色的延伸与再塑造,赋予其新的内涵。卡特所要呈现的是对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对家庭暴力及社会偏见的反叛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池莉的《太阳出世》和日本作家小川洋子的《妊娠日历》都是对女性妊娠、生产经历的书写。但由于两位女作家各自固守的精神立场不同,如果说小川洋子以一个少女的视角叙述了女性独特的躯体体验的话,池莉则以其无比熟稔的市民生活场景对这一主题进行了置换;如果说小川洋子的写作可以归划女性主义阵营的话,而池莉的作品则与女性主义阵营无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又一次落入了男性欲望的无意识表达。  相似文献   

16.
1983年台湾女作家李昂发表中篇小说《杀夫》,以女性视角重新审视女性的杀夫行为,对“杀夫”现象做出了一个全新的解释——被迫杀夫。20世纪90年代以后,女性小说中不断出现与《杀夫》女主人公林市类似的以极端方式反抗男权的女性形象,构成不可忽视的“‘挥刀’的女人”的群像,对这些女性形象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文坛有两部"文革"作品面世,那就是莫言的《生死疲劳》和余华的《兄弟》。两部作品在创作上也有某种共性,两位作者皆有先锋创作的历史,由此,笔者认为莫言和余华对待"文革"的态度是由颠覆开始转向了一种大历史的包容。  相似文献   

18.
《女性与自然》是美国作家和激进主义者苏珊格里芬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是一部生态女性主义里程碑式的作品。该作品突破了传统自然文学独白性的文体概念,呈现出对话性。贯穿全文的两种声音的对话,象征着父权制思想和与之对抗的“女性与大自然”之间的交锋,揭露了父权制思想对女性的压迫和对自然的掳掠。该书不仅批判了父权制的二元论思维模式,还表现出事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关联”的生态女性主义伦理观念。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格里芬在作品中一直力图避免使用等级制二元论,但她用女性——自然和男性——文化相比照的方法却在无形中削弱了该作品体现出的反对等级制二元论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秋瑾和伍尔夫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著名的女性主义者。作为女性主义者,她们有着诸多的共同之处,提出的女性主义观点有惊人的相似。然而,由于来自不同的国度,受不同的文化传统的影响,使她们的女性叙述话语各具风格特色,具有一种不同的审美特质。本文认为,秋瑾作品颇具"风骨",而伍尔夫的作品则不乏"崇高"。  相似文献   

20.
《简.爱》——作为夏绿蒂.勃朗特的知名代表作,其实隐喻了圣经中著名人物参孙和大利拉的神话故事。笔者详尽的分析了小说中的人物外形、语言、故事结构以及意象,阐释了《简.爱》对于参孙故事的诸多引用和借鉴。但是夏绿蒂.勃朗特绝不是简单的模仿参孙和大利拉的故事,在女性人物大利拉的处理上,身处于男权维多利亚社会的勃朗特对于女性在家庭的位置和作用有着独特、突破的女性主义理解:大利拉转换成为一位救赎男性的女性天使——简.爱,最终在小说结尾处拯救了曾经堕落过的参孙式人物——罗切斯特。在某种意义而言,《简.爱》是一部女性主义的先锋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