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但由于地缘、政治、历史等因素,西藏问题成了影响中印关系的重要问题。边界冲突是中印关系的直接表现形式,印度对西藏问题的立场和态度则成为中印关系的症结所在。文章从国际法的视角分析了“西藏问题”历。史渊源和现实情况,以期对中印关系的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之际,我们再研读当年由毛泽东主席亲自审定的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深感这一协议对于西藏的解放、民主改革、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十七条协议”中闪烁着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展现了毛泽东对新中国建国的政治主张,体现了毛泽东解决西藏问题的方法,是一个“愈向前走愈可以看得出来”效果的十分重要的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3.
中印关系中西藏问题存在的根源是印度对中国在西藏的主权是形式上而不是实质性的承认。西藏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以及中国同其他国家的关系,成为某些国家向中国施加影响和压力的筹码。解决西藏问题,我们首先必须坚持“西藏是中国领土和主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原则立场,同时应加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建设和发展包括中印关系在内的良好的周边关系,从而为解决西藏问题奠定基础并提供国际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4.
胡岩 《世界知识》2008,(8):22-24
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藏族与我国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这个事实全世界无人不知,也从未有哪个国家的政府公开否认过。若干世纪中,在西藏从未有过什么“独立”的问题。直至近代.藏语中也没有“独立”这一词汇。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大门被列强打开,地处亚洲内陆的我国西藏,也同样遭到列强的侵略。于是发生了所谓西藏独立问题。  相似文献   

5.
"西藏问题"与中印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但由于地缘、政治、历史等因素,西藏问题成了影响中印关系的重要问题.边界冲突是中印关系的直接表现形式,印度对西藏问题的立场和态度则成为中印关系的症结所在.文章从国际法的视角分析了"西藏问题"历史渊源和现实情况,以期对中印关系的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西藏和平解放的实现取决于诸多因素,其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在于以毛泽东为中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顺应了西藏地方与祖国之间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制定了正确的指导方针。和平解放的方略,丰富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在西藏和平解放中的实践;在解决民族地区相关问题时“慎重稳进”的方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政策的实践;涉藏问题是中国内政的思想,彻底粉碎了外国势力对西藏的控制与干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处处为西藏人民群众的利益着想,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毛泽东在和平解放西藏进程中的战略决策对当代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成功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普遍存在着"三超"问题,原因主要是缺少有效的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办法.其形成原因主要是项目环境、项目行为主体的不确定性和工程造价信息的不完备性.影响"三超"问题的主要因素有资源价格、经营管理、工程变更、监督制度等直接和间接方面的因素.重点对这些影响因素研究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解决我国造价管理中"三超"问题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有关人权问题的报告中,中国西藏的语言、文化、宗教、环境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近来,“藏独”分子和少数西方政客又在捏造和炒作。事实上,60余年来,中央政府致力于在西藏建立现代教育体系,藏语的保护远胜于世界上其它许多少数民族语言;充分尊重西藏的宗教信仰自由;积极保护宗教文化遗产,传承藏族文化;在大力推动西藏现代化建设的同时,有效保护了西藏地区生态的多样性与重要生态区,实现了西藏社会的全面进步,使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更加巩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更加枝繁叶茂。西藏之所以屡屡成为话题,这既有民族国家理念的差异.也有不了解西藏实际情况所导致的误读、误解,更有“藏独”和一些西方政客别有用心的歪曲。驳斥这些歪曲和误解,还世界以真相.可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9.
在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瓶颈中,"融资难"似乎显得非常突出。据调查,在企业发展最需要解决的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因素中,资金问题占到近56%。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鼓励设立各种融资性担保公司,专门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难题。据了解,到2011年底,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  相似文献   

10.
印度在独立后妄图继承英印时期安全政策,维护印度国家安全。在表面承认中国对西藏拥有主权的同时,暗中支持西藏分裂势力,维护印度既得利益。印度对西藏分裂势力的支持以及不断侵占中国领土行径随中印关系的恶化而不断加深,严重损害了中印关系的发展。随着西藏地方民主改革成效明显、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印度对藏独势力的支持有所收敛,但由于地缘政治等的原因西藏问题依旧影响着中印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科技潮》1999,(11)
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医药国际交流中心、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和西藏诺迪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西藏"诺迪康胶囊"治疗心血管病研讨会,于1999年10月15日在京召开。研讨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常务副会长王永炎主持。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光临大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桑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农”问题是中国现阶段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的普遍问题。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和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受"90/70新政"及容积率的限制,小户型住宅设计被广泛重视。以影响因素之一——"阳台"的变化作为切入点,重点研究错层阳台对住宅设计的影响。错层阳台较之传统阳台有很多优势,但在投入使用后出现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错层阳台利与弊的分析,建议设计人员从居住者的角度进行改善与调整,同时呼吁人们对创新理念与事物的宽容精神。  相似文献   

14.
2018年5月3日,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上说:"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在高职院校中,很多学生对文化课尤其是思政课兴趣不大,且大多学生缺乏国家安全意识,对自身以外的事件关注度较低。结合这两个问题,该文以"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内容为例,对现有教材体系进行重构,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解决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1953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中国与印度政府就举行了中印关于西藏问题的谈判。此间周总理亲自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谋求解决业已成熟、悬而未决的问题,最终取消了外国在西藏的特权,印度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在西藏地方拥有完全的主权。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连续多年的高速发展使得其迅速成为跨国公司云集的生产基地,于是人们纷纷讨论中国是否已成为"世界工厂"。本文分析了中国目前通往世界工厂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沙皇俄国曾经侵略中国西藏。苏联建立之后,宣布放弃沙皇俄国的侵略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后,苏联共产党和政府在冷战的大背景下,支持和帮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和平解放西藏。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苏两党两国关系恶化之后,苏联曾经在平息西藏叛乱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新刊布的史料和当事人的回忆录,有助于今天重新审视西藏问题中的苏联因素。  相似文献   

18.
正笔者曾在第7期发文阐述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中国方案",并以历史经验教训论证,执行"中国方案"与否将关系到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成败。随后欣喜地看到了习近平与金正恩会面的历史性场面,无疑这是实施"中国方案"的一次重大实践,对朝鲜半岛局势将发生巨大的正面影响,破解了美国企图将美朝对抗转化为中朝矛盾的阴谋,缓和了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推动了即将进行的韩朝元首会面、美朝元  相似文献   

19.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的"三化"是一个以中国化为核心的统一整体。中国实际、时代特征、人民大众三者既不是相互分离的,又不是彼此等同的,因而马克思主义的"三化"之间是既不可分离又并不等同的。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根本,在"三化"的统一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马克思主义"三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向,回答了"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同时也回答了在中国实践、时代发展和人民大众中马克思主义所应有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20.
日本幕末时期,国家内忧外患,为解决社会上诸多问题,出现了心学运动和报德思想运动。明治后期,国家面对社会危机,仍然提倡"二学",实行德化教育,以打造新日本国民形象,阳明学和报德学均提倡忠孝、至诚和实行等,体现了德行伦理内核。但是道德规范并非法律法范,不能作为"戒律"或"禁条",这在中国历史上和日本近代道德教化实践中都有过教训。世界上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道德法律教育传承方式,这在中国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文化中应有保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