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8 毫秒
1.
云南省大理地区两千多年来即是祖国的一部分,在历史上汉白人民的交往是很频繁的,南诏、大理时期,当时的统治者为了要更好地治理这一地区,积极吸收内地的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因此白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在很大程度上都受着内地汉族的影响。由于民间的交往,统治者间的战争,以及明代以来的屯垦,有不少内地汉族人民定居或流落在大理地区。他们带来了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与白族人民和睦相处,互通婚姻,有的甚至就融合于白族之中,所以白语中不断增加了汉语的成分,汉族的风俗习惯也不断影响着白族,白族的风俗习惯也同样影响  相似文献   

2.
黔中地区唐宋时期墓葬中不仅有铜镜、铜钱等中原文化元素,更有浓厚的土著文化因素;与此同时,墓葬表明当时社会贫富分化已很严重,少数上层社会成员占有比较多的财富。在唐宋羁縻制度和朝贡体系双重作用下,以汉移民和土著大姓为核心,汉移民与土著之间保持着长期稳定的交往和深度融合发展,延续和丰富了魏晋南朝以来的夷汉关系。这种夷汉关系和政治文化格局,成为元明清时期中央王朝在黔中长期实行土司制度的重要原因。其中汉移民大姓宋氏的发展模式代表着黔中历史的这种走向。  相似文献   

3.
《九歌·湘夫人》生动地展示了南方楚地人民的爱情观念以及他们对河流之神的崇拜,这是作者在独特的楚地文化基础上,吸取了北方中原文化之后的产物。其中那丰富多彩的上古民情,为进一步研究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历史渊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4.
华夏民族是先秦众多民族斗争与融合的产物,随着华夏民族的形成,其民族意识日益鲜明,并由此产生了一套处理民族关系的思想和策略,华夏民族形成时期的民族思想,已包含了中国封建社会民族思想的基本内容,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反映,对中国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这个时期华夏民族的民族意识,有助于我们探索汉民族形成过程中的历史特点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5.
三星堆考古发现,揭示了殷商时期古蜀青铜文明的辉煌。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青铜造像,具有鲜明的古蜀地域文化特色,说明古蜀王国在社会结构、礼仪制度、崇尚观念等诸多方面,都与黄河流域殷商王朝不同,在满天星斗多源一统的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进程中写下了神奇的一页。古蜀与中原有着长期的交往,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在不失主体的文化交流中吸纳融汇了许多外来文化因素。三星堆青铜文明对西南夷与滇文化,都产生过相当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种语言都存在于其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容.由于中西方民族不同的历史背景、宗教信仰、民族风俗、审美观念以及思维方式,使他们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这种差异也使人们赋予相同的数字不同的意义,数字的使用几乎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探讨了在中西方文化背景下数字的不同象征意义以及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针对这些差异提出了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中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旨在减少对外交往中因数字而引起的误会,实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两宋交替时期,中原人大规模随北宋王室渡江南迁,以北宋东京为代表的中原文化迅速南传,给江南地区的传统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突出体现在饮食文化、文娱活动、节日及城市管理等方面。本文结合历史文献,着重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了中原文化南传对江南文化生活的影响,进而表明了南宋政权在对中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问题上仍起到积极作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川酒是中国酒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四川经济支撑产业之一。近年来,四川各大名酒纷纷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川酒及其酒文化的源流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川酒既具有历史价值,也具有文化价值。川酒酿造历史从侧面反映了四川自古以来不同时期的农业发展、酿酒技术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与中原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往,从中也可以透视出古代蜀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和风俗民情。  相似文献   

9.
湄公河流域国家来华留学生的文化特征及其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我国云南、广西接壤的湄公河流域国家与我国在文化教育上的交往源远流长。进入21世纪以来,这些国家来华自费留学生成骤增的趋势。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吸引着更多的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学生来华学习。从文化异同的视角来探讨对湄公河流域国家的来华留学生的管理,了解他们的文化特点,在管理中突出文化参与,采取有针对性的顾客战略的管理手段,是实施有效管理的良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素来凝聚着中华民族审美的心理历程,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蕴涵与历史面貌.本文首先阐述了传统吉祥文化的内涵以及陶瓷中的吉祥图案,通过分析历代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生活陶瓷中的发展变化和华夏民族对吉祥文化钟爱的缘由,以及景德镇陶瓷制品中对吉祥图案的运用,揭示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本质以及其对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元明清时期的藏文文献中,有关江南地方的记载颇多。这些记载涉及藏传佛教、经济民生、丝绸贸易及交通线路等,成为西藏认识中原的一扇明窗。藏文的“Sman rtse”■一词源自汉文“蛮子”,但已经没有了贬义。实际上,在藏文史籍中“蛮子”一词的内涵,最初指代南宋和南宋治下的区域,明初以后又指代产自江南的丝绸,是元明清时期西藏形成中原观念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藏文文献中“蛮子”一词的梳理,呈现1.“蛮子”从指称南宋到指代地名的变迁;2.民间对Sman rtse与摩诃至那的关联;3.蛮子地方出产丝绸等前后相续的三个内容,以期呈现这一时期乌斯藏史家眼中的中原形象。Sman rtse一词内涵的变动,是元明时期汉藏物质文明频繁交往的例证,是汉藏文明相互融合的历史缩影。研究这一关键概念,对于我们今日理解历史上中原与西藏地方基于皇帝赏赉、宗教交往、丝绸贸易及交通线路等历史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回鹘早在北魏时期就与汉族有密切联系,在唐代时期两者联系达到高潮。在漫长的交往、交流、融合过程中,回鹘冠饰与汉族冠饰交融并存,回鹘冠饰的妆饰、构成属性以及社会功能受汉族冠饰文化影响较大,同时中原汉族冠饰也吸收了回鹘冠饰的装饰元素,出现了两个民族冠饰文化相互影响、交融发展的局面。回鹘冠饰种类多样,样式独特,具有深厚的北方民族文化意蕴,是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壮泰族群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泰族群的传统文化有许多共同点。这些共同点的形成,因缘于壮泰同源。两个民族的先民原来共同生活在今广西等地,一直到东汉时期。他们分离的时间,主要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分开以后,由于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民族。这种情况,与远古时期生活在中国大陆和东南亚的三大民族集团的发展正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移民节是一个被建构起来的节日,广泛存在于中国的非自愿移民中.在搬迁初期,移民节的举办促进了移民对安置地生产生活的适应.但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中,移民节呈现出的形态不一,发挥的功能不同.传统时期,移民所处村庄缺乏变动,移民节通过强调移民的既有文化因素,发挥着教化、交往、整合、认同等社会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安置地居民与移...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课程与教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世界,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实现这些要求,必须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层面上。课堂教学中的"交往"关系需要重新确立,以使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一学做人,二学文化"的高度统一和回归生活世界的美好理想。交往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可以说,没有了交往,也就没有了课堂教学的活动和师生的对话与沟通。现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交往的缺失和阻隔,普遍存在着"虚假交往现象",比如有:交往的形式性、交往的造作性、交往的垄断性、  相似文献   

16.
李霆 《太原科技》2007,164(9):7-8
1于封闭中扬开放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地形狭长,多为山地丘陵,山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0.00%以上。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山西一直给人以封闭、不开化的形象,其实,从历史上看,山西从来就不是封闭之地。这里曾是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杂居之地,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侵中原的通道,也是中原农耕民族守土厮杀的战场,拉锯式的争夺,各自疆土的消长,获胜民族主导文化的更替,推动着民族混居地区大规模、长时期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  相似文献   

17.
阿尔巴尼亚及其跨国民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民族一条或多条国境线,将一个历史上同一的民族划分在国土毗连的不同国家之中,便形成了跨国民族,而跨国民族中生活在不同国家的群体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纽带并不会随着国界的划定而解构和消失,尽管处于不同的政体结构和政治环境中,地缘政治关系有所变异,但他们作为同一民族所显示出来的那些情缘关系会依然保持着。生活在母国之外的跨国民族很大部分是边民,边民之间的各种交往自然是多方面的,自古就有的,哪怕是在  相似文献   

18.
上下5000年华夏民族历史悠久,民族传统文化经久不衰,各式各类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子孙后辈,其中舞蹈文化就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愈发在当今的青少年中有着良好的传承,该文就这一时事展开研究,期望初中舞蹈教育能继续发扬与更好的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正> 藏族的先民是生活在黄河、长江上游和雅砻江、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古羌人。古羌人和中原华夏民族的祖先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但表现在从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进入人类早期文明社会的整个过程中在物质生产和精神文化方面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方面,而且还表现在人种和血缘上的同源分流和异源合流相互交织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方面。前者从双方的语言和意识形态、文化习俗方面的众多迹象中可以得到证实,后者在神化传说和图腾标志,以及有关古代羌人和中原华夏人的历史记载中可以找到充分的证据。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20.
三峡地区相当于中原夏商时代文化时期遗址早有所发现 ,相当于夏时期的资料较少 ,而商代墓葬有较多发现 ,其墓葬形制大致上与远古时期尤其是与相当龙山文化时期的墓葬形制资料情况基本相似。并显示出当时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