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冬寅  成维莉 《科技信息》2009,(34):I0104-I0104,I0106
本文针对洗衣机用水位传感器质量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开发了基于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的精密水位传感器检测系统。在上位计算机与前端测控模块之间的通信中,采用现场总线CAN网络技术。由于实现了系统冗余,系统具有安全可靠、功能完善、操作简便、性能价格比高等优点,成功实现了洗衣机用水位传感器检测的自动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利用多媒体计算机、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现场总线(BUS LINE)和微控制器组成的一种新型的分布式多媒体控制系统,教师能够在教室对控制中心机房的播放设备进行控制,本系统充分利用CAN无破坏性的基于优先权的总线仲裁机制,解决了多个教室同时操作时引起的总线冲突问题,是一种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和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控制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建项目采用了现场总线技术。基金会现场总线是过程工业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总线。本文主要介绍了基金会现场总线在某硫酸项目中网段划分的方法并介绍了现场总线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现场总线系统(FCS)将和集散控制系统(DCS)走向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主要由新型智能传感器、现场总线以及相应管理软件组成。同传统的集散控制系统(DCS)相比,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精度。当前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在国内的应用中尚存在着包括价格、冗余及维护等方面的问题。但是这一系统正在不断飞速发展中。  相似文献   

5.
针对小型工业生产车间以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互联的现场设备网络的实时监测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无线短距通信的嵌入式CAN网络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以LPC2129处理器为核心平台,搭载无线通信模块nRF2401,辅以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显示器等外围设备,采用支持多任务的μC/OS Ⅱ实时操作系统作为软件平台,软件编程完成通信测试程序和无线数据发送程序。实验表明,该系统实现了现场CAN总线网络通信测试和无线数据传输,解决了在小空间内布线困难条件下的现场总线实时监测问题。  相似文献   

6.
1现场总线的产生传统的工业自动化测控系统一般是基于DOS(分散式控制系统)和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属于封闭式的控制系统。一个系统不经过网关等接口无法实现和其他系统的通信。由于控制器与现场设备的连接是点对点的,即一个I/O点对现场设备的一个测控点,这种连接需要铺设大量的线缆,成本高,结构复杂,可靠性差,维护不方便。而且由于DCS不是开放系统,互操作性差,难以实现数据共享。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现场总线(Fieldbus)技术应运而生。现场总线技术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发展的产物;是连接智能现场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数字式、双向传输、多分枝结构的通信网络,它的关键标志是支持全数字通信。它可以把所有的现场设备(仪表、传感器与执行器)与控制器通过一根线缆相连,形成现场设备级、车间级的数字化通信网络,可完成现场状态监测、控制、远传等功能。现场总线技术使企业网(Intranet)的信息采集延伸到了工业现场。它代表了当今自动化的发展方向,是工业现场级设备通信的一场数字化革命。由于现场总线技术明显的优越性,在国际上成为一个研究开发的热点。各大公司都开发出了自己的现场总线产品,形成了自己的标准。目前常见的标准有数十种...  相似文献   

7.
移动机器人多路超声波传感器分别与中央处理器连接存在着数据线过多、中央处理器负担过重的问题.因此提出了基于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的测距系统,设计了机器人的超声波测距系统的CAN总线硬件节点和软件结构,包括SJA1000CAN控制器及其初始化,CAN控制器数据接收程序和CAN控制器数据发送程序,并且讨论了数据发送过程。  相似文献   

8.
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现场总线的产生传统的工业自动化测控系统一般是基于DOS(分散式控制系统)和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属于封闭式的控制系统。一个系统不经过网关等接口无法实现和其他系统的通信。由于控制器与现场设备的连接是点对点的,即一个I/O点对现场设备的一个测控点,这种连接需要铺设大量的线缆,成本高,结构复杂,可靠性差,维护不方便。而且由于DCS不是开放系统,互操作性差,难以实现数据共享。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现场总线(Fieldbus)技术应运而生。现场总线技术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发展的产物;是连接智能现场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数字式、双向传输、多分枝结构的通信网络,它的关键标志是支持全数字通信。它可以把所有的现场设备(仪表、传感器与执行器)与控制器通过一根线缆相连,形成现场设备级、车间级的数字化通信网络,可完成现场状态监测、控制、远传等功能。现场总线技术使企业网(Intranet)的信息采集延伸到了工业现场。它代表了当今自动化的发展方向,是工业现场级设备通信的一场数字化革命。由于现场总线技术明显的优越性,在国际上成为一个研究开发的热点。各大公司都开发出了自己的现场总线产品,形成了自己的标准。目前常见的标准有数十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现场总线网络的电梯控制教学实验系统,现场总线网络采用以太网(Ether Net)、设备网(Device Net)两层结构.该教学实验系统可用于学生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相似文献   

10.
加强楼宇门禁管理对于人员管理、安全生产以及提高工作效率至关重要。本文采用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现场总线技术设计楼宇门禁管理系统,完成语音、数据同传及处理,实现楼宇人员管理、语音通讯和信息发布等综合管理功能。该设计组网方式灵活,人机界面友好。实际运行结果表明系统能有效地实现对楼宇门禁的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1.
现场的总线控制系统(FCS)将是新世纪自动控制系统发展的主流,是继DCS后新一代的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是综合自动化发展的需要,同时智能仪器仪表则为现场总线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现场总线(Fieldbus)技术以其易操作性、分散性、可靠性、精确性、开放性、经济性和易维护性被广泛地应用于厂用龟综合自动化系统;介绍了现场总线技术在厂用电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通过对不同的控制环节实时性和可靠性的分析,表明采用现场总线技术能够满足发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CAN(Control Area Network)总线是一种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和实时控制的总线式串行通讯网络。由于PC机一般不配备标准的CAN通讯模块,必须制作一块CAN通讯卡(CAN适配卡)。介绍了基于W78E58单片机进行设计的一种CAN总线适配卡的软、硬件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针对工业现场对高可靠性低压配电系统的迫切需求,开发出基于现场总线与组态技术的工业配电监控系统.该系统主要采用现场总线技术(FCS)、MCGS组态技术,借助现场舭系列仪表,同时结合单片机、PLC控制技术研发而成.自行开发了应用软件在触摸屏上实时控制工业现场设备、测控舭仪表以读取设备运行参数,从而对用电设备进行监控、报警与保护,实现工业现场的分散化和智能化管理,提高了工业控制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基于CIMS环境的设备网络系统(现场总线)的体系结构,对其底层技术做了深入的研究,并在实验室中实现了现场总线的宽带传输技术,同时应用于某炼铁厂的数据采集信息处理与过程监控系统中。  相似文献   

16.
现代工业过程控制系统--DCS 和FC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现代工业过程控制中先进的集散型控制系统(DCS)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的产生、结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CAN总线是现场总线(FieldBus)领域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种通信技术。本文阐述了CAN总线在第一台大断面喷浆机器人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般集散控制系统(DCS)各控制单元间没有通信联系,控制单元之间只能通过上一级的决策单元交换信息和互操作性差等,常导致系统难以达到期望的性能指标,本从总体层面讨论克服了上述不足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包括现场总线的定义、特点、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其在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工业过程控利领域出现了一种新兴的控制技术,即现场总线(FieldbLls),它是在生产现场微机化测控设备之间实现双向串行多节点数字通信系统,也是开放式,数字化,多点通信的底层控制网络。本文针对现场总线系统、集散控制系统和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对它们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厂用电监控系统的构成模式,利用微机保护测控装置、现场总线技术、计算机网络监控技术实现对设备的控制、监视、保护和通信。简述厂用电监控系统(ECS)在电厂的主要功能。分析了电气监控系统的发展前景,归纳了其控制特点,并总结了计算机网络监控技术、微机保护测控装置、现场总线技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