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详细的分析了震中矩对持时的影响,其中持时是以70%能量持时为研究对象.利用美国强震记录,在Ⅱ类场地上,对震级和震中矩进行分组,研究在每一组内的平均能量持时,进而得出持时与震中矩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随着震中矩的增大,持时相应的变长,但是当震级较大时(7级),持时有变短的趋势;同时震中矩对持时的影响在两水平方向上都是非常明显的,总体而言东西向的值要大于南北向的值,表现出较强的方向性.  相似文献   

2.
地震总输入能量是结构抗震能量分析与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能量谱对单自由度体系地震总输入能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影响因素包括地震动特性(强度、频谱、持时)以及结构特性(延性系数、阻尼比),分析中还考虑了不同场地土类型的影响.研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包括:滞回耗能与总输入能量之比受地震强度的影响很小;结构最大强度与能量需求不同步;结构延性和阻尼的增加可以有效削弱能量谱峰值,而在短周期和长周期范围影响较小,等等.研究成果可为结构地震输入能量以及滞回耗能评估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详细的分析了震中矩对竖直向地震动持时的影响,利用美国强震记录,在Ⅱ类场地上,对震级和震中矩进行分组,研究在每一组内的平均能量持时,进而得出持时与震中矩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在不同震级时表现出来的规律性不同,但总体而言随着震中矩的增大,持时相应的变长,另外,震级对持时的影响也较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主震发生后会在短时间内引发多次余震,长持时余震是否会对主震受损后的高烈度区渡槽结构造成额外损伤仍需探讨.以滇中引水工程某典型梁式渡槽为工程实例,建立渡槽-水-支座-支撑结构全耦合有限元模型.基于能量持时的定义,以设计反应谱为基础,从PEER强震数据库中选择长持时和短持时地震动记录来构造主、余震地震序列,对渡槽结构进行非线性动力分析;充分考虑主震作用后渡槽的初始损伤状态,提出了渡槽损伤评价指标,探讨了不同持时的余震对主震受损后渡槽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余震持时特性对主震受损渡槽的抗震性能有显著影响,长持时余震对主震受损后渡槽结构造成更严重的累积损伤,在渡槽动力响应分析中不容忽视.因此,在渡槽地震安全评估和抗震设计时,除需考虑余震的频谱特性和幅值外,还应重点考虑持时特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408条地震地面运动记录的统计分析,首先研究了地震动持时、矩震级、断层距和场地类别等对阻尼调整系数的影响,然后采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提出了能体现持时和矩震级影响的阻尼调整系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持时和矩震级对阻尼调整系数有显著的影响,而断层距和场地类别影响较弱;阻尼调整系数相对于阻尼比存在异方差性;持时的影响可以通过在模型中包含线性震级项来体现.本文所提出的包含线性矩震级项的阻尼调整系数模型既能体现矩震级的影响,也能间接地体现地震动持时对阻尼调整系数的影响;模型的标准差能体现阻尼调整系数相对于阻尼比的异方差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直接用于阻尼比为5%的位移谱衰减模型,也可为我国抗震设计规范的制订和修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基于Park和Ang损伤模型的弹塑性反应谱(损伤反应谱,简称"RD谱")的研究方法.考虑结构极限状态设计,并通过自编DBRS程序,研究得到了RD谱族;RD谱综合考虑了结构最大弹塑性位移和结构累积滞回耗能的耦合影响,更加合理地反映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行为.研究发现RD谱与已有Rμ谱具有类似的特征.通过大量时程分析和拟合得到其回归公式及其相关系数.此外,提倡的RD谱和Rμ谱的定性比较分析,所得结果相对于其它研究结果中是最小的,主要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RD谱考虑结构极限状态的情况,二是考虑地震动持时的作用,表明结构抗震设计或评估应当考虑地震动的持时因素.  相似文献   

7.
钢筋混凝土(RC)桥墩可能遭受长持时地震动的影响,并引起桥墩严重破坏.为揭示长持时地震动下RC桥墩的地震损伤破坏机理,基于OpenSees平台建立考虑混凝土与钢筋材料累积损伤的RC桥墩抗震数值分析模型.根据谱匹配原则筛选长持时地震动以及与之匹配的短持时地震动记录共计100组,对比分析了地震动持时对RC桥墩地震反应的影响,采用云图法进行了不同持时地震动下桥墩易损性分析.结果表明,剪跨比为6时,长持时地震动下桥墩的最大位移角、残余位移角、曲率延性系数分别是短持时地震动下桥墩反应的1.2~1.3倍、1.6~1.7倍和1.5~1.6倍.剪跨比为4时,桥墩最大位移角、残余位移角、曲率延性系数分别为短持时地震动下桥墩反应的1.6~1.7倍、2.3~2.9倍和2.1~2.6倍.PGA相同时,长持时地震动下桥墩不同损伤状态下的超越概率均大于短持时地震动下的损伤超越概率.长持时地震动将引起桥墩更为显著的损伤,在桥梁抗震性能评价中应该考虑地震动持时这一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钢管混凝土(CFST)框架-屈曲约束支撑(BRB)结构的抗震性能以及地震动持时对结构概率地震易损性的影响,基于能量平衡的塑性设计方法,设计了9层框架支撑结构.选取其中一榀单层单跨的框架支撑试件进行了低周循环加载试验和数值分析.采用Open Sees程序建立了9层典型三跨子结构的弹塑性分析模型;通过增量动力分析法得到了结构在不同工程需求参数和地震动强度参数下的易损性曲线,分析了地震动持时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试件的水平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饱满,耗能稳定;结构90%的塑性变形耗能集中于屈曲约束支撑;整体损伤因子(ODI)可以较好地反映地震动持时对框架支撑结构累积损伤的影响;长持时地震动下结构的倒塌中位值比短持时的低24%.以ODI为工程需求参数时,考虑地震动谱加速度和重要持时的地震动强度综合指标INP-D表现出更优的实用性、有效性、充分性和调幅鲁棒性.对于INP-D,罕遇地震水平下,长持时地震动下的ODI超越0.2和0.4限值的概率分别是短持时的1.74和5.0倍,因此建议钢管混凝土框架-屈曲约束支撑结构的抗震设计和分析应关注...  相似文献   

9.
并联隔震体系中隔震层耗能能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目前此类结构体系的设计方法没有考虑到隔震结构耗能的特点,而且用来确定地震作用的加速度反应谱也没有涉及地震持时、隔震结构长周期的影响,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采用双线性滞回模型,以4种场地土条件下40条强震记录为输入,建立了并联隔震体系单质点的非弹性能量谱...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地震地表破裂与震级、震源深度的关系,估算地震地表破裂带长度。方法在总结前人成果基础上,结合最新实地调研结果,建立了地震破裂长度与震级、震源深度的关系式和地表现代活动破裂标志,研究宁夏中卫1709年15/2级地震破裂带的规模。结果利用关系式确定的破裂带基本长度为103km,根据地表地震破裂标志确定的中卫地震地表破裂带长度为110km,估算结果与实际调研结果基本吻合;该地震地表破裂带不仅跨过了黄河,延伸到了大堆堆沟一带,而且还继续向西延伸到了小洪山一带。结论地震地表破裂长度不仅与震级有关,还与震源深度有关,所建立的关系式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以利用地表破裂规模估算古地震强度。  相似文献   

11.
煤矿微震监测定位系统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龙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5):33-34,125
为减小煤矿微震监测定位系统中的时钟同步误差,进而提高系统的定时、定位精度。文章采用模拟微震试验方法顺利采集到矿震波信号,计算得出微震的理论位置和发生时间,将其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得到系统定位定时误差。文章较为详细地分析了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系统精度的影响,并且根据实验提出了解决误差问题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实践为基础,概括出了偏角日均估的前兆特征,对发震时间的判断作了论述,从能量观点提出了震级公式,用统引分析进行了论证。最后提出了震磁效应可能影响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地震前的热异常已有许多研究,大多研究得出的异常区域面积过大或者远离震中以至于难以判断震中。用温度相减法研究张北地震前的温度变化,发现震前13天张北附近出现了孤立的增温区,张北站增温5.8℃,是当天整个中国东部地区的最大增温值。增温区长轴为北东向,区内分布有北东向尚义-多伦断裂。震前1天沿北西向张北—渤海断裂带张北的增温也达到最大值,张北地震即发生在这两组断裂汇而不交的部位。将增温区中心预测为震中,误差大概为80km,这一数值结果比目前大多数热异常的研究结果好,显示出气象数据在地震研究中有一定应用价值。同时,气象数据的观测和加工有全国统一的规范,处理起来简单方便,本文提出的温度相减法,简便易行,由于使用的是温度的相对变化,避免了各地小气候不同导致的温度差异。如果结合地震台网观测数据,在地震预测研究中能发挥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正确计算空间影响较强的结构物的地震作用,本文建立了考虑有剪切变形影响及两端带刚性域的单根空间杆件的刚度阵和质量阵计算公式,精确地反映了空间结构物的刚度和质量分布情况,为正确地计算结构物的周期和进行抗震分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算例表明,第一自振频率的计算值与其实测值相吻合,且其对应的地震作用所引起的内力起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美国流动台网的三分量远震P波资料,利用相对反投影方法,对2010年2月27日Mw 8.8智利地震的破裂过程成像。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给出的震源参数及源区地质资料,设定一个小倾角断层面。将远震P波反投影至该断层面上,获取震源破裂过程。结果表明,智利地震破裂由3个子事件组成,破裂长度至少为513 km,宽度至少为100 km。破裂从震中开始向北方和南方两个方向双侧扩展,但北侧的破裂明显强于南侧。北侧的破裂长度约为340 km,破裂持续时间约125 s,破裂速度约为2.87 km/s;而南侧破裂长度约为173 km,破裂持续时间约99 s,破裂速度约为1.84 km/s。另外,北侧两个子事件的能量释放高峰分别出现在破裂开始之后16 s和79 s,与初始破裂点的距离分别为75 km和230 km。南侧子事件的能量释放高峰出现时刻为80 s,与初始破裂点的距离为145 km。智利地震在破裂过程中可能受到了破裂区域的障碍体影响。  相似文献   

16.
工程爆破地震波的裂隙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工程爆破地震波传播特点,分析裂隙减震效果,裂隙结构的隔震效应及衰减规律,预制裂缝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超限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如何评估和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可靠性,是众多结构抗震工作者研究的课题。本文针对某超限高层办公楼采用静力弹塑性和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超高层结构,由于高阶振型的影响显著,push—over方法中荷载的加载方式等需进一步研究,以使其分析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即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由结构初始状态逐步积分直至地震作用结束,能够计算结构构件在每个地震波记录时刻的地震反应。尽管这种分析的工作量是相当大的,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在目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某超限高层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对指导设计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震级与破裂尺度及位错量关系的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现有的一些震级与地表破裂长度及水平位错量间经验关系式的合理性与代表性。方法基于断裂力学理论,通过对各类裂纹开裂过程中应变能释放量与裂纹尺寸、水平位错量间相互关系的分析,讨论前人建立的一些关于震级与地表破裂长度及位错量间的经验关系。结果震级与破裂带长度或水平错动量之间的统计关系式在理论上具有合理性;以青藏高原强震事件参数为基本统计数据,构建了震级、破裂长度与垂直位错的统计关系式,并利用所得关系式用中卫712级地震为例验算,与实际结果相近。结论可以将震级与破裂带长度、错动量等参数通过统计方法建立起某种关系式,但所选用参数以及参数之间的基本关系应当符合断裂力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及关系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