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家钿 《科学通报》1979,24(19):875-875
TGS晶体是一种铁电晶体,是现阶段制备热释电探测器件的一种较好的材料。 铁电体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具有自发电极化强度。自发极化是被晶体中存在的电偶极矩所决定的,在晶体中有这样一些区域,其中电偶极矩的取向一致,具有相同的自发电极化方向,这些区域就称为电畴。我们观察电畴的目的,在于找出晶体的电畴结构和宏观性质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胡敏 《科学通报》1987,32(8):583-583
具有闪锌矿晶体结构的GaSb和InSb这类Ⅲ-Ⅴ族化合物通常被认为具有sp~3电子结构,然而近年来大量涉及精确电子结构的实验表明,sp~3理论过于粗糙,GaSh和InSb构Mssbauer同质异能移明显不一样也是无法用sp~3理论解释的,从能带的观点来看,自由原子束缚在一起形成晶体将导致能带结构的产生,而且电子结构同带结构密切相关,由于GaSb和InSb带结构不一样,显然它们的电子结构不同。本文基于缀加平面波(Apw)能带计算方法研究了GaSb如InSb的电子结构,在Apw方法中,晶体势的Muffin-tin近似导致晶体电子波函数在原子核附近是类原子波函数,在原子之间的中间区域则为平面波,这是对晶体电子状态较真实的描述。  相似文献   

3.
过康民 《科学通报》1984,29(3):192-192
晶体结合能取决于原子核与电子的相互作用。根据有心力场模型,多电子原子中的任一电子可看作是在其它电子屏蔽的近似球形对称力场中运动,电子位能是力心(原子核)距离r的函数,具有球形对称,与方向无关。当电子位于离核较近区域可以认为与类氢原子差别不大,波函数的径向部份R_(nl)(r)是:  相似文献   

4.
施士元 《科学通报》1958,3(9):274-274
有序化現象及馬氏体回火过程的研究表示,在晶体中原子的微观运动存在着一些几率的假設可以說明这些实驗数据。如果在金属或合金的晶体中原子从一个位置跳到另一个位置果真有一定的几率,則由于晶体是在三維空間中以晶胞为单位沿三方向平移而重复的特征,我們盼望这种原子的躍迁会有一定的频率。既有一定的頻率,則在周期性的外界作用之下就会有可能發生共振吸收現象。現在原子躍迁几率随温度而变,它和温度有温度的倒数的負指数关系,因之躍迁的頻率也遵从类似的温度关系。于是如果外界作  相似文献   

5.
刘鸿辉 《科学通报》1957,2(11):329-329
基于均匀张开的橡皮膜在给定的边界条件下整个橡皮膜高度分布和相应的边界条件下的平面场的电位分布相似;而且小球在橡皮膜面上由于重力场的作用而运动所遵守的运动方程和电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运动方程相似,所以人们很早就利用橡皮膜模型来研究平面场系统中的电子轨迹问题,后来又用来研究交变平面电场以及有空间电荷存在吋的平面静电场的电子轨迹问题。但是旋转对称的电子光学系统化之平面系统  相似文献   

6.
用一种导电的塑料材料聚乙炔制造电子元件的希望快要实现了,现在已到了真正的技术突破阶段。日本科学家已经研制成功第一个以加入添加剂的聚乙炔为材料的二极管(p-n结)。与原先的各种尝试不同,此二极管在空气中是稳定的。这一进展表明,二极管和晶体(三极)管很快就可能用塑料代替价格昂贵的超纯硅来制造。聚乙炔的导电性源于交叉双键的特殊排列。双键中的电子不是被特定的几个具体碳原子所占有,而是  相似文献   

7.
核的摆动     
原子核里面存在着许多种振动和转动运动。最近,发现了一种新的模式(运动方式),它仅存在于变形核中。变形的核有椭球的形状,中子和质子或多或少地均匀分布在椭球内面。在这个新发现的摆动模式中,质子椭球对于中子的分布是略为有些倾斜,两个椭球围绕一个共同的轴摆动。摆动伴随着质子运动发生的电流,这就提供了这个模式的实验信号;在摆动模式中,核可以为电子散射或光子吸收所激发。摆动模式是在西德的达木斯塔特(Darmstadt)电子直线加速器所进行的电子散射实验中首先发现  相似文献   

8.
陈彪 《科学通报》1960,5(3):88-88
Ⅰ.蟹状星云的电波和可见光辐射久已公认是近光速电子在微弱星际磁场中运动所产生的。迄今为止,计算均从经典辐射理论出发,其电场矢量被认  相似文献   

9.
日本松下电子零部件公司研究出一种采用离子束生产金刚石晶体的新方法,并运用这种新方法成功地在低压室温的条件下生产出金刚石。金刚石,它的高绝缘性和高导热性正在吸引着电子材料研制者们的注意力。在室温和普通气压下生产金刚石是世界上新材料研究者们的梦想,然  相似文献   

10.
陈传誉 《科学通报》1988,33(8):583-583
当电子在真空中运动接近晶体表面时,由于与表面光学(SO)声子的耦合,使其能量下降而形成外表面极化子。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表面低能电子的非弹性散射。近年,不少作者对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双原子分子中一个电子所受到的作用势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东霞  宫利东  杨忠志 《科学通报》2001,46(24):2038-2038
探讨了分子中一个电子所受到的作用势,并在自旋限制Hartree-Fock分子轨道理论框架下,利用MELD从头计算程序以及自编程序计算出该作用势,并使用MATLAB展示出其三维立体图像,对HF,HCl,HBr,LiF,LiCl和LiBr等双原子分子中一个电子所受到的作用势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三维立体图像,可以清楚直观地展示出在分子中一个电子受到的作用势的变化情况,可加深对分子中电子运动和化学成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金属和半导体借助于自由电子导电,导电时不发生化学性质的变化,这类导体人们常称第一类导体。电解质溶液借助于离解成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导电,导电时伴随有化学反应,这类导体人们常称第二类导体。绝缘体则由于缺少可自由运动的电荷载体(如自由电子、已离解的正、负离子等),所以是电的不良导体,实际上不导电。离子晶体一般属于绝缘体。在完善的离子晶体中,没有可供导电的自由电子,而离子也都被约束在格点附近作微小的振动,不能自由移动,所以不导电。在  相似文献   

13.
无碰撞磁重联中的电子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重联提供了一种快速地将磁场能量转化为等离子体动能和热能的物理机制, 它和空间 物理中的许多爆发现象密切相关. 另外, 空间环境中的等离子体基本上是没有碰撞的, 人们更加 关心的是无碰撞的磁重联过程.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电子动力学行为在无碰撞磁重联中 的作用. 在离子惯性长度尺度范围内, 离子和电子的运动是分离的, 由此产生的Hall 效应决定了 此区域中的重联电场. 另外, 电子的运动决定了重联平面内电流体系, 同时形成了沿分界线的电 子密度降低区域, 这种重联平面内的电流体系决定了垂直重联平面的第三方向磁场分量的结构; 在电子惯性长度尺度范围内, 电子压强分布的各向异性决定了在此区域内的重联电场的大小; 高 能量电子的产生是磁重联的一个重要特征, 重联电场在电子加速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但 不同的磁场位形及其时空演化会影响电子加速的过程, 并决定电子的最终能量; 讨论了X 点附近 的次级磁岛不稳定性形成小磁岛的模拟结果和观测证据, 及其对电子加速的可能影响; 对电子动 力学行为在实验室等离子体磁重联中的进展也做了介绍. 最后, 指出了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刘正 《科学通报》1992,37(13):1239-1239
由于通常晶体中的肖脱基空位远多于弗兰克尔空位,因此对空位形成机制研究的深化,重点应是对肖脱基空位的定量描述。为此,Huntington早在1942年就计算了铜晶体的空位形成能。但是由于Huntington的计算是基于传统的金属电子理论,不但模型复杂,而且需要引入部分实验数据,因此很难向更多的金属推广。自“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问世以来,根据此理论已完成了包括过渡族金属在内的78种单质晶体和上千种化合物的电子结构理论分  相似文献   

15.
从染色体,分子,原子水平探讨了吸引和排斥与生命物质的关系。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它们的运动与吸引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吸引和排斥的相互作用生物大分子存在的基石,是细胞分裂,维持细胞结构和细胞内各种运动所必需的。同时,吸引排斥的作用还有基因调控,DNA重组,突变和修复以及遗传工程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新观点:物质中最根本最微观的键能是正负电子吸引键能,而电与磁有密切的关系。正负磁极存在着磁键,磁键是电子运动产生的键;电子键是电子静止产生的键。如果破坏磁键,例如切割磁力线可产生电子移动,以下称为 A 效应。长寿是当今人类的最大愿望,生命自古以来的最大之谜。如果发明一样东西可使人多活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东南部前泥盆纪地质的发展特征及其构造性质,是长期以来中外地质学者所争论不休的问题,也一向被视为是我国大地构造学中一个最复杂、最困难、最吸引人兴趣的研究问题。由于广泛分布在粤、桂、湘、赣等省内的前泥盆纪地层,现被证实大部分是属于下古生代,且大多受过不同程度的变质,构造岩浆活动复杂,矿产蕴藏丰富,再加上在这期间的加里东运动的特征,往往又习惯地被地质学界用来作为辨识这一地区属  相似文献   

18.
十多年前天体物理学家根据一系列实验和理论的研究提出了存在黑洞的假设.黑洞有一个重要的特性:一切物质一旦进入这个区域就被引力抓住,永远也不能逃脱.这种奇异的吸引性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差不多在提出黑洞的同一时期(六十年代),一位美国科学家洛伦兹(Lorentz)提出了一种新的关于流体运动  相似文献   

19.
行星原子     
当量子理论最初正在发展的时候,玻尔提出一个原子模型,这样的原子有分立的电子,象行星围绕太阳运动一样围绕着原子核在轨道上运转,他的原子是以允许一个电子仅仅占据所有可能轨道中一个特定的次轨道而“量子化”的,后来量子力学或波动力学把电子散布成几率云,消除了电子象一个粒子一样作经典轨道运动的概念,然而,双电子原子光谱学最近的发展至少已经恢复玻尔最初概念的  相似文献   

20.
一位法国研究人员发现 :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不是平稳落下 ,而是以一种被称作量子跃迁的形式曲折运动。这一发现证实了万有引力和宇宙中其他三种基本力一样具有量子效应。粒子的运动通常受量子力学的限制 ,就像电子被限制在原子核周围的轨道层中一样。要想从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位置 ,它们必须跃迁到另一个量子态。理论上讲 ,这一规则对于受自然界四大基本力影响的所有物质有效。四大基本力是电磁力、弱与强核力、万有引力。但是万有引力非常微弱 ,特别是对小的物体 ,导致其量子效应极难测量。在日常事物中寻找量子效应毫无意义。虽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