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2001~2014年的MODIS-NDVI数据,结合同期气温与降水数据,研究贵州林草植被覆盖度在14年间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气温降水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贵州林草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明显;空间上,植被覆盖度具有明显的经度带性分异,但无明显的纬度带性分异;时间上,植被覆盖度呈曲线上升趋势,由0.73提高到0.82;林草植被覆盖度变化主要发生在高植被覆盖度和极高植被覆盖度之间。2)伴随气温和降水的波动变化,贵州省林草植被覆盖度变化与降水改变有较明显的正相关性,但与气温变化没有明显相关性。3)就植被覆盖度变化与降水相关性的经向分异,可看出,在104.5°E以西地区,越往西,降水变化对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影响越大;在104.5~109°E,越往东,降水变化对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影响越大;在109°E以东地区,越往东,降水变化对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影响越小。4)就植被覆盖度变化与降水相关性的纬向分异,可看出,在25°N以南地区,越往南,降水变化对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影响越大;在25~26°N,降水变化对植被覆盖度变化基本没有影响;在26~27.5°N,越往北,降水变化对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影响越大;在27.5°N以北地区,越往北,降水变化对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2.
在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的典型植物群落中选取6个平行样方,连续3年调查植物数量、盖度和物种数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以及气候对植物群落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植物群落物种数量和植株数量的季节变化主要是由一年生草本植物的季节变化引起的,而多年生灌木盖度的季节变化是植物群落盖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植物群落物种数量、植株数量和盖度的年际变化主要源于一年生草本植物物种数量、植株数量和盖度的变化。植物群落物种数量、植株数量和盖度的季节变化与降雨量和气温的变化正相关,而年际变化与降雨量和气温的变化关系不大。因此,降雨和气温仅影响荒漠植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而对年际变化影响不大。在气候条件变化较小的范围内,荒漠植物群落结构保持相对稳定的结构。  相似文献   

3.
利用我国覆盖高中纬到低纬5个台站第22-23太阳活动周(1995-2006)的foF2每日整点观测数据,分析研究了中国地区foF2的纬度变化、太阳活动变化、日变化、月变化、季节变化、半年变化、年变化和地磁活动变化等变化特性.结果表明:foF2随地理纬度变化,呈负相关关系,即纬度越低,其值越大;foF2与太阳活动F107...  相似文献   

4.
基于一般本体变化表示方法, 提出一种基于语义的本体变化表示方法. 该方法能清晰表示本体的变化信息, 描述变化的目的, 提高变化表示的可理解性, 减少变化表示中的冗余操作. 阐述了语义变化表示方法的基本形式, 分析了这些基本变化对本体的影响, 并设计了对应的处理策略, 从而使这种方法可以应用到本体演化过程中, 提高演化过程的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并分析了广东顺德格兰仕企业集团公司的组织结构变化,着重研究探讨引起其变化的四大因素:组织规模变化,环境改变,组织战略变化和营销策略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覃鸿毅 《广东科技》2010,19(6):181-182
本文利用美国宇航局和法国空间局联合公布的最新版本Jason-1卫星高度计数据,选取DNSC08模型为参考海平面,计算了2003~2007年共6年的南中国海海平面变化和全球平均海平面变化,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提取出了南中国海和全球海平面变化的长期性趋势与季节性变化特征,并分析了两个区域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南中国海长期趋势为1.26cm/a,全球变化长期趋势为2.1mm/a,两个区域之间的原始海平面变化时间序列相关为0.6,而其季节性变化特征相关性达到了0.97,但受近岸环境影响,南中国海局域海平面变化各项幅度均远大于全球变化。  相似文献   

7.
变化环境下洪湖湿地生态恢复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概括了洪湖湿地所处环境变化,主要包括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江湖(河)关系变化,水利工程建设,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等,分析了变化环境对洪湖湿地的影响及洪湖湿地对变化环境的响应,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变化环境下洪湖湿地的生态恢复,提出了相应恢复对策和建议,以便能够为洪湖湿地的生态恢复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8.
以复合变量为基础,提出了评定矿体变化性的两个新指标,即总体随机变化系数和局部随机变化系数,它们的大小分别反映了矿体标志总体随机性变化的大小和围绕总体趋势变化局部起伏的大小。文章最后,根据这两个指标对矿体的变化性质作了初步分类。  相似文献   

9.
回顾北冰洋海平面观测和研究现状,总结了北冰洋海平面变化特征和变化机制。北冰洋海平面季节变化受海冰生消、蒸发降水和陆地径流季节变化的影响,由比容变化主导;年际到年代际海平面变化受北极涛动影响显著,可用风场异常导致的淡水分布来解释。盐比容变化是深水洋盆海平面变化的主导因素,由之引起的质量变化控制陆架海域和北冰洋平均的海平面变化。近期波弗特环流区域海平面上升极快,与波弗特高压持续增强及淡水积聚有关。气候变暖会导致北冰洋海平面持续上升。海冰快速减退和格陵兰岛冰川融化对北冰洋海平面变化的影响有待深入研究。数据的短缺和观测的不确定性目前仍然制约北冰洋海平面变化的研究工作,高分辨率数值模拟有望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客体回溯范式,探究表面特征变化方式对客体连续性表征的作用。实验1和实验2均采用3(变化方式:不变、渐进变化、随机变化)×2(客体条件:同客体、异客体)混合实验设计,分别考察形状与面积维度的变化方式(不变、渐进变化、随机变化)对客体预览利化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1和实验2,在特征不变条件下客体预览利化效应均显著,而在特征变化条件下(渐进变化或随机变化),该效应被显著削弱甚至消失。该结果说明表面特征变化方式对客体连续性表征的维持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GRACE重力卫星观测数据和GLDAS水文模型资料反演我国西南地区陆地水储量变化,并结合该区域月平均降水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RACE重力卫星观测数据和GLDAS水文模型资料反演的西南地区陆地水储量变化相关系数为0.95,平均偏差为0.58 cm,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陆地水储量变化呈总体逐渐增加的趋势,受降雨量变化影响明显,且在时间上相对降雨量变化具有延迟性,与降水量变化的总体趋势一致,并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特性,尤其是周年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2.
对地心引力常数的变化原因作了定性分析和讨论.根据地心引力常数、万有引力常数和地球质量三者的变化特点,认为地心引力常数的变化不只是万有引力常数变化或地球质量变化一种原因引起的,而是由于万有引力常数和地球质量两者联合变化引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运用散射矩阵方法,研究了在低温下量子波导宽度变化和长度L的变化对声学声子输运系数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当介电量子波导的宽度变化不大时,声学声子透射系数几乎不随宽度变化长度L的变化而变化;当介电量子波导的宽度变化比较大时,声学声子透射系数随长度L的增大而增大;当温度很低时,介电量子波导的宽度变化对热导率几乎没有影响,当温度升高时,热导率随长度L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4.
朱文元 《科技信息》2009,(30):I0250-I0250
任何事物都在发展变化,建筑流派也同样变化着。本文通过对建筑外墙的表象变化的论述,引出建筑流派的变化,阐明这一变化的根源在于建筑哲学的变异。墙的变异可谓当代西方建筑流派变异的"缩影"。  相似文献   

15.
为了能够实现空间数据新旧版本之间由于时空变化产生的增量信息的快速提取和分发,作者以小比例尺地形数据库中居民地要素为例分析了增量信息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基于时空变化类型和数据差的增量信息概念,变化类型描述增量信息的语义,数据差表达增量信息的内容.在此概念的基础上详细地分析了居民地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类型及其产生的数据差表达方式.首先将变化分为主观变化和客观变化.主观变化又详细分为3类,客观变化详细分为12类,并且将各种客观变化类型的增量信息的描述形式化,便于计算机中编程实现增量信息的自动化提取.该方法已经成功的应用于中国1∶250 000地形数据库更新信息发布应用系统中.  相似文献   

16.
运用高斯光束传输理论,提出了运用高斯光束经焦距变化的变焦液体透镜时光束光通量的变化来测量变焦液体透镜的焦距变化随电压变化的响应时间的观点。运用光电探测器测量光束光通量的变化,来反映液体透镜焦距的变化。并讨论了光通量变化时光电探测器放置的最佳位置和小孔半径的最佳大小。  相似文献   

17.
加压时间对储层岩心渗透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储层应力敏感性研究仅限于有效覆压对渗透率的影响,忽略了加压时间对岩石变形的作用.在高压孔渗仪上用拟三轴岩心夹持器和天然岩心,考察了加压时间对岩石渗透率的影响,提出并计算了单位覆压下渗透率绝对变化速率和相对变化速率.结果表明,岩石变形或渗透率变化与时间有关,渗透率随加压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加压初期渗透率变化幅度较大,随着时间的延长,渗透率变化逐渐变缓;幂函数在总体趋势上能拟合渗透率随时间的变化,其拟合误差在工程应用的合理范围内;基础渗透率大于4.6×10-3 μm2的岩心,渗透率下降主要发生在4 h内;渗透率绝对变化速率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渗透率绝对变化速率和相对变化速率与岩石物性有关,岩心基础渗透率越高,渗透率绝对变化速率越大,相对变化速率越小.渗透率相对变化速率的建立,为储层应力敏感性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定量参数.  相似文献   

18.
目前储层应力敏感性研究仅限于有效覆压对渗透率的影响,忽略了加压时间对岩石变形的作用.在高压孔渗仪上用拟三轴岩心夹持器和天然岩心,考察了加压时间对岩石渗透率的影响,提出并计算了单位覆压下渗透率绝对变化速率和相对变化速率.结果表明,岩石变形或渗透率变化与时间有关,渗透率随加压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加压初期渗透率变化幅度较大,随着时间的延长,渗透率变化逐渐变缓;幂函数在总体趋势上能拟合渗透率随时间的变化,其拟合误差在工程应用的合理范围内;基础渗透率大于4.6×10-3 μm2的岩心,渗透率下降主要发生在4 h内;渗透率绝对变化速率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渗透率绝对变化速率和相对变化速率与岩石物性有关,岩心基础渗透率越高,渗透率绝对变化速率越大,相对变化速率越小.渗透率相对变化速率的建立,为储层应力敏感性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定量参数.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利用变化作为全球变化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原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小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不仅有助于全球变化的整体深入研究,而且有助于当地的土地科学利用和经济合理发展.为此,本文在动态差分GPS技术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对试验区近17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具体过程为:通过动态差分GPS技术获得土地利用变化部分的基础数据,然后在GIS的支持下,对试验区的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土地利用变化方向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GPS-RTK技术在小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获取上具有测量精度高,效率快且费用低等优点.(2)试验区土地在数量、土地利用程度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马斗斗 《甘肃科技》2024,(2):62-64+71
为了根据地表变化情况,制定适合区域特点的地理信息数据更新方案,加快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更新,文章利用已有的1:10000省级基础测绘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DOM)、数字线划图(Digital Line Graphic,DLG)成果和最新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采用人工对比变化发现和自动变化发现相结合的方法,对临夏、甘南、定西3市的地形地物变化情况进行提取,并剔除伪变化图斑,获取地表变化图斑,对地物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地表变化特点,制定相应的地理信息数据更新方案,服务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和自然资源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