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在新的形势下,学校应充分重视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及其影响;加强毕业生就业教育;建立和激活毕业生就业推荐机制;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以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学生、学校、社会三方面因素分析了目前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并就如何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方向;学校应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国家应加大政策调控和落实力度,促使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3.
关于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浦瑛瑛 《今日科技》2005,(11):30-31
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在当前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环境下,毕业生就业的好坏将直接决定招生的生源,关系到高校的办学质量和经营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网上人才交易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跨越时空的信息交流渠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功能日益凸现。  相似文献   

4.
高人范 《甘肃科技》2002,18(4):57-57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 ,用人机制也随之产生了变化。大学生毕业就业已普遍实行了“双向选择” ,中技毕业生就业则更需要建立“推荐就业 ,双向选择 ,自主择业”的机制。毕业生就业问题推向市场 ,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毕业生就业要面临市场的挑战 ,可谓“适者生存”。目前社会上流传 :“博士生抢着要 ,硕士生不愁嫁 ,大学生看名牌 ,中专技校靠边站。”也有人说 :“大专院校扩大招生 ,用人单位对学历层次要求不断提高 ,中专技校没了出路。”那么中专技校到底有没有前景 ?中专技校如何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挑战 ?一毕业生的就业前…  相似文献   

5.
马键 《遵义科技》2007,35(2):13-14
近年来,我校根据自己的特色,一手抓教学,一手抓就业,从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体制上进行了改革。特别是在中职招生方面,学校一改那种一年一次的招生制度,实行春季和秋季两次招生。同时在县政府和县教育局的重视支持下,制定了全县统一的招生政策和招生计划,并统一组织实施,打破了学校归属部门和类别的界限,对初三毕业生实行一考多分流和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机会,为我校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作了一些努力。现就这方面的工作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黄仙福  郭华恬 《科技咨询导报》2009,(21):220-220,22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调查访问法,分析了制约体育运动学校发展的办学模式、运动员升学和就业、教师队伍、办学质量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运动学校要改革运行机制、实施教体结合解决学训问题、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改善教学质量以及拓宽招生就业渠道促进体育运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到本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化”迈入“大众化”,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应具体分析造成这一困难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以使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迈得更为健康有力,也使我们的大学毕业生能实现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8.
伴随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生由于自身存在的劣势,在就业上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该文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从学校、学生、社会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进而提升高职院校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职学校的学生规模已在高等教育的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也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高职院校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长与社会需求增幅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使得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和难度也越来越大。本文从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出发,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合理设置专业、建设区域高职院校就业信息共享与分析平台、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等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齐珂 《创新科技》2015,(6):39-41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就业工作日益成为高等院校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分析我省就业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推动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提出了学校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加大就业指导的力度的方法和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前,卫生职业学校与大部分职业学校一样在招生工作中遭遇了高职教育适龄人口的减少和生源质量下降的困境。面对日益严峻的招生形势,卫生职业学校要不断调整和完善招生制度,建立智慧校园背景下的招生管理平台,加大招生的管理和宣传力度,加强学校的内涵建设,扩大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和影响力,形成招生就业的良性循环,使学校的招生质量得以持续保证。  相似文献   

12.
敬业精神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可靠保障。当前用人单位对员工的敬业精神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敬业精神欠缺成为制约技校学生就业的瓶颈之一。培养学生敬业精神是技校实现毕业生顺利就业和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王瀚民 《科技信息》2008,(16):256-256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调整,各学校之间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形成千帆竞发的局面。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技校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是技校在今后发展中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每一所学校的存在,都要体现时代的律动。如果社会已发展,学校还固守原来理念,就会停滞倒退,因此办学理念要与时俱进。技校应围绕着培养符合企业需求专业型、技能型技术工人为中心任务和根本使命,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和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毕业生就业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效益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毕业生就业关系到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 ,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关系到广大教职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一所地方性高等院校 ,应该转变办学思路 ,树立教育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围绕着西部开发需求办教育的观念 ;象企业重视产品销售一样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 ;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强化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 ,增强学生的就业技能 ,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为毕业生做好就业的各项服务工作 ;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牵动学校全局的一项重大任务来抓 ,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李勇 《科技信息》2012,(34):I0039-I0039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张,办学层次的逐步提升,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长,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高等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特别是地处经济不发达地域的高校,更应该健全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帮助应届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积极探索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新途径,以实现应届毕业生最大限度地就业。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技工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强,技工教育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截止到2012年,我国共有技工学校2901所,招生规模达到213.9万人,技工学校在校生共423.81万人,技工学校毕业生120.51万人。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整体很好,但其中也存在着就业稳定性差、毕业生自卑、心理承受力差等。  相似文献   

17.
李华 《咸宁学院学报》2013,(10):209-210
把毕业生就业率和上线考生第一志愿报考率与高校招生计划挂钩,结果不尽如人意,尤其是把就业率作为招生计划的主要依据的做法带来了不小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改变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错误认识和做法,正确认识、合理使用就业率和报考率,不能唯就业率论、唯报考率论,别拿“两率”当令箭、作为制定招生计划的主要依据,使高校招生和学生就业工作回归理性,走上正轨。  相似文献   

18.
王英 《科技资讯》2014,12(20):175-175
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校园稳定和正常教学的基础.随着近年来技校招生生源参差不齐,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也加大了,本文就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以便更好的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各行各业皆进行了前所未有的调整、改造和产业升级,对技能人才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技校毕业生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新形势下如何结合就业市场和学生自身的特点来开展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使毕业生增强竞争力,提高就业率,已成为学校发展中面临的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做好做实毕业生就业工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高等学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总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经验,分析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明确责任,狠抓落实;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精心打造“优质产品”、积极开发就业市场,加大“产品”推销力度、精心售后跟踪、提供预警服务等方面抓好做实毕业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