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楼梦》是一部古典名著,随着它的出版,也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陶瓷作品。尤其红楼女子形象更是成为历代陶瓷艺术家们笔下不断的追求。这些仕女图纹装饰生动准确地反映了红楼女子形象的悲欢离合,一个个美妙绝伦的红楼仕女,一件件气韵鲜活的仕女瓷画,使《红楼梦》这部经典悲剧故事在陶瓷艺术世界中大放异彩、千古流传。  相似文献   

2.
清代道光年间仲振奎《红楼梦传奇》,作为清代红楼戏曲的开山之作,在为《红楼梦》由单一的小说传播向多种社会文化传播转化,并最终能够成为一种社会性文化现象提供了途径与平台,改编模式为后世红楼戏所继承和发展,改编原则为后世红楼戏所发挥和延伸,成就了后世一批经典红楼折子戏,明确了后世红楼戏中通行的人物角色定位与情感倾向。  相似文献   

3.
西印 《青年科学》2009,(3):40-40
《红楼梦》这部古典小说还有《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书名,但都没有《红楼梦》更符合原书旨意。原书的“凡例”说,“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意思是说,整部小说写的就是红楼一梦。“红楼”和“朱门”一样,是古代王侯贵族住宅的代称。不言而喻,“红楼梦”就是说红楼贵族的显赫无非南柯一梦。  相似文献   

4.
用艺术辩证法系统剖析《红楼梦》是个全新的角度,本是作的艺理论新《红楼辩证析》的“前言”。它从艺与生活、艺创作与优秀思想化传统的关系,概括地论述了《红楼梦》含有艺术辩证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有三个模糊不清:故事的年代模糊不清,人物的年龄模糊不清,故事的地点模糊不清。本报告是对《红楼梦》故事的年代进行的专项审计,文章的独特之处是:揭开这些模糊不清的秘密,不是依靠复杂繁琐的史实考证和史料考证,而主要从《红楼梦》的文字叙述来寻找依据,进行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算;文章的基本内容是:红楼纪年的命名和时间,各个红楼年代的文章结构、审定证据和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6.
浅议杨宪益《红楼梦》译本中服饰颜色词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群 《科技信息》2007,(31):253-254
《红楼梦》可称为是五彩斑斓的红楼世界,颜色词的巧妙运用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曹雪芹卓越的文学才能。本文将着重讨论《红楼梦》中服饰中颜色词的翻译,以杨宪益先生译本为例,试图探讨颜色词的翻译特点。  相似文献   

7.
解读《红楼梦》服饰与人物地位之渊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楼梦》人物服饰多姿多彩,富涵有丰富的服饰文化。本文从服饰的造型、材料、装饰品等三个方面对《红楼梦》典型人物服饰形象进行了剖析,论述了《红楼梦》人物服饰形象是表现其身份、地位和个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依据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建造的北京大观园,1996年正式成立“北京红楼文化艺术博物馆”,现已成为具有古典园林外观、红楼文化内涵、博物馆功能齐全的旅  相似文献   

9.
依据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建造的北京大观园,1996年正式成立"北京红楼文化艺术博物馆",现已成为具有古典园林外观、红楼文化内涵、博物馆功能齐全的旅游场所,是京城一处极富特色的古典园林。在占地13公顷  相似文献   

10.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以饱蘸爱与尊重的笔墨塑造了一群个性鲜活、性格丰满的红楼丫鬟,中国艺术画廊中第一次大规模地出现了拥有独立生命个体的下层女性形象。古代小说戏曲中上千年各具特色的丫鬟形象的积淀,明清时期尊重人权、解放个性的人文思潮的影响,加之曹雪芹本人以“实录其事”的手法为闺阁昭传的创作思想共同促成了文学史上最光彩夺目的丫鬟群像的诞生。  相似文献   

11.
王燕 《皖西学院学报》2010,26(4):109-112
秦可卿,《红楼梦》中一个颇有争议的形象。曹雪芹曾接受畸笏叟的建议删去"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改"淫丧"为"病死",使其由初稿中一个饱暖思淫欲的女子成为了今稿中寄予作者"兼美"理想的形象。由于这一现象的存在,造成了作者塑造与读者接受的复杂变异,也使这一形象具有了深厚的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12.
中国清代著名古典小说名著《红楼梦》中对服饰及其用料、刺绣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描写,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明末清初服饰特征及其文化内酒的重要素材。本文着重从《红楼梦》人物上装的外在表现入手进行归纳分析,进而揭示出《红楼梦》人物上装与清代等级制度、满汉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红楼服饰对中国传统服饰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中诗词创作的具体分析与归纳,以形象对立、语言特征、情感色彩三个方面概括了《红楼梦》诗词创作性格化的基本特征.指出《红楼梦》中的诗词区别于《红》以前任何一部小说中的诗词,它是构成《红楼梦》艺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作者用来塑造人物形象、刻划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心理的重要的艺术手段.同时,也大大丰富了传统诗词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4.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对仪态端庄的女子世人爱之。历代曾出现许多不少仕女的佳作,唐代仕女图是最为繁荣的时期,唐的端庄大度,宋的严谨细致,元的粗狂奔放,明的婀娜多姿。步入现代社会以后,粉彩仕女画继承了优秀的文化传统、打破了古老的陶瓷技法,与二十一世纪现代社会的精神面貌相结合而创作出新的粉彩瓷上仕女,成为景德镇陶瓷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一个独立的画种。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多元文化语境下,资深红学家贺信民教授依然能坚守自身学术信念,始终对《红楼梦》心存敬畏与执著,在充满喧哗与骚动的"红学"界,为读者相继奉献出《红楼拾翠》《红楼梦导读》《红情绿意》等卓有建树的研"红"专著,故而赢得了学界尊重与读者的喜爱。笔者最近又欣喜地拜读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新推出的《红深几许:<红楼梦>面面观》(以下简称《红深几许》),深感这是一部凝注他识、才、思与深邃生命体验的论"红"新著。《红深几  相似文献   

16.
一《红楼梦》中,作家借人物之口说:“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变万化,都是阴阳顺逆”。又说:“譬如天是阳,地就是阴;水是阴,火就是阳;日是阳,月就是阴。”“那一个树叶儿,还分阴阳呢:向上朝阳的就是阳,背阴复下的就是阴了。”(《红楼梦》第二卷第380-381页)阳使阴差,对于大千世界的矛盾对立统一和转化的认识,渊源有自,体现出我国传统的朴素的辩证思想。这里,要是我们从金书的艺术思想来评论红楼二尤活动的内在矛盾和外在矛盾的规定性,当属阴柔之列;如果我们把《红楼梦》全书比作我国古典小说夺魁的交响乐,那末,红楼二尤则是其  相似文献   

17.
妙玉别解     
《红楼梦》中的妙玉是个比较难解的、有争议的人物 ,以往的评论对妙玉多有误解 ,或评价不  很恰当。本文旨在通过《红楼梦》前八十回文本的分析 ,以曹雪芹塑造妙玉形象的原意为根据 ,来确立真正的  妙玉形象。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的创作,与繁荣的明清江南女性文化尤其是才女文化密不可分。明清江南才女文化构成了《红楼梦》创作的时代背景,对《红楼梦》的女性形象塑造有重要影响。《红楼梦》中的女性都带有鲜明的明清江南才女文化特征。她们对才与美都有着觉醒的追求,是才德美兼备的新型女性;一些女性走出家门,展示出女性生活空间的开拓,却因为才高而遭受着命薄的人生命运;以花神寓意的女性神化形象蕴含着社会对才女早逝的惋惜和敬仰。《红楼梦》女性形象塑造的意义在于其"江南才女"符号更为突出,体现在其形象性和抽象性都超越了其他江南才女形象。  相似文献   

19.
林黛玉——《红楼梦》众多女性中最为伤感的人物形象。《红楼梦》章章精彩,字字珠玑,红楼人物色彩斑滥、星光闪闪,林黛玉是其中最遥不可及、最让人追随、最亮最美的一颗明星。黛玉之悲,多少人为其特有的悲剧之美倾倒,多少人从她身上感受到最为伤至肺腑的痛。本文从美学的角度阐释从林黛玉身上感受到的魅力以及时代赋予的悲剧性格。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长篇章回小说续书之最的冠冕非《红楼梦》莫属。二百年间产生的红楼续书呈现出三种明显各异的风貌:程刻本续行类、旧瓶新酒类、寻迹探佚。之所以出现如此惊人的续书群体,既来自于《红楼梦》强烈的悲剧意蕴和独特的结构章法,又有其特定的时代与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