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卑的孩子在儿保所,一位13岁的男学生智力测试的结果为73(正常90~110)。当有人问他为什么来进行智力测试时,男孩低着头,像做错了事似的,用很小的声音答非所问地回答说:“是妈妈带我来检查的。”让人感觉到孩子内心的惴惴不安和自卑情绪,仿佛测试结果就此把这孩子划入了另类。大多数来儿保所进行智力测试的学龄儿童都是因为出现了学习困难、多动等症状。他们有的受到家长的打驾,有的遭遇学校的责令——必须到医院进行智商检测,为的是让医院给学生开出一张“智力低下”的证明,以免影响学校的升学率。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整日提心吊胆,心灵备…  相似文献   

2.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7):101-105
为培养中医人才,阎锡山于1921年创建了省立本科学校——山西医学专门学校。然而西医对中医的排挤,中医研究的不显效,南京国民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日益加强,中原大战以及毕业生近西医而远中医的态度等因素促使山西医学专门学校的办学层次与宗旨发生了改变,1932年改为培养西医人才的私立专科学校。  相似文献   

3.
在比尔·盖茨写给高中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的书里,有一个单子上面列有11项学生没能在学校里学到却需要特别提醒的忠告,内容是: 1、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适应它。 2、这世界并不会在意你的自尊,这世界指望你在自我感觉良好之前先要有所成就。 3、高中刚毕业你不会一年挣4万美元,你不会成为一个公司的副总裁,并拥有一部装有电话的汽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医教育之发端:天津总督医学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总督医学堂是我国第一所官办的西医学校——北洋水师医学堂的前身。这所学校的成立,对于西方医学在中国的传播和植根,意义重大。在这所学校的成立过程中,伦敦会的传教士马根济和直隶总督李鸿章都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本文探究了这所学校成立的真正原因和历史过程,认为这所学校的成立,军事上的原因是最主要的,而并非是李鸿章信奉西医的结果。文章分析了学校的教学情况,认为当时在天津的传教士们,为这所学校提供了最新的教材和先进的教学设备,而且,这所学校的毕业生相比于其它教会学校的毕业生,享有特殊的待遇。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学生在毕业以后,出路并不理想,学校也面临了很多的困难。因此,这所学校主要的意义在于它的象征性,它是中国西医教育的发端,开拓了中国西医教育领域中西合作的新模式,它起步艰难,然而意义不凡。  相似文献   

5.
言论     
《科学大观园》2009,(19):80-80
今年毕业包分配了,只是不含岗位、工资等相关福利。 ——现在,“被要求就业”已经升级为“被就业”,即由学校要求没就业的毕业生自己随便找个公章盖在协议书上证明自己就业,升级为学校在毕业生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协议书上加盖某公司的公章。针对自己的“被就业”,有毕业生如此说  相似文献   

6.
正教育管理者采取的一系列"减负"措施正在给我国的科学教育带来严重的问题,未来中国许多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将是"科盲",而缺乏科学精神,中国将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自从1988年国家教委(教育部前身)《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的文件颁布以来,将近30年间,教育部门推出了许多减负的举措。从实施效果来看,我们必须要正视一个事实:随着学校授课内容中很多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要求一降再降、招生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07,(17):25
庄生找了深圳大学学心理学专业的几个应届毕业生,向他们建议:不妨做做性家教。结果,双方一拍即合。庄生向这几个学生提出一个要求:在他们结束做性家教时,每人写一篇文章,题目是"在我做性家教的日子里"。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10,(19):49-49
<正>在各种精神疾患中,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最严重的一种,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精神病",其主要特征是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常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与压力,导致家庭危机的产生与爆发。但是,如果我们对之持有高度警惕心,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则可达到较好的疗效,避免危机的发生。通过临床观察与科学研究,我们发现精神分裂症治疗越早,获得满意疗效的几率也越大。精神分裂症发病有一些早期表现及主要特征,了解这些常识有助于我们早期发现病人,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发展伦理学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代哲学的"发展天然合理论"导致了发展观的价值危机;而把"能够做"看成一定是"应当做"的,又必然导致发展观上的伦理危机.主体性哲学无限夸大了人在自然界面前的主体地位,造成了自然危机和人类生存危机.发展伦理学正是反思、约束和规范人的发展实践的新伦理学.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个人不够自信会表现在他的心理和行为上,不够自信的一个结果往往会造成自卑,进而造成自我膨胀。自我膨胀其实是自卑的一种体现。该怎么克服自卑呢?你知道自我膨胀心理的原因是什么吗?那就是自卑的一种心理防范。自我膨胀,是指一个人表现出来的自信心超出本人的实际情况,演变成盲目自大和自负。而过度自负,不仅有损心理健康,还会给人际关系带来负面影响。首先,自我膨胀实质上是在  相似文献   

11.
第一生产要素:形成生态环境危机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生态环境危机是由人类过度的生产活动造成的,人类的生产活动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而生产方式又是由"第一生产要素"决定的,由此得出一个推论:"第一生产要素"是认识生态环境危机是如何形成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逻辑推理和人类发展历史的实证分析了各个历史阶段的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并提出了现在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所应面对的不同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有些朋友们们问:自卑又是怎么样产生的呢?其实,自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罢了。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就认为:人类都有自卑感,以及对自卑感的克服与超越。当我们小的时候,看到别人长大而自卑;当我们大的时候,却发现别人比我们更有钱;  相似文献   

13.
5月8日,广州公示了第九届"广州科技创新南山奖"获奖名单,表彰了来自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的10名优秀科技工作者.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的许细薇是名单中的一员. 多年走来,她已从学校的优秀毕业生,蜕变为教书育人的角色.她说,奖项肯定了自己,但未来的路还很长,将继续沉下心做研究.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12,(15):48-48
西方心理学家们认为男人在35~40岁这段时期是心理上最为煎熬的时期。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师荣格专门治疗中年病人,他认为"中年危机"出现的原因是缺少内心的整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缺乏个性,所以有中年危机  相似文献   

15.
“学生应以学习为主”,这条至理名言已经开始在很多高校学生心中松动。记者在哈尔滨市各高校走访时发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学子热衷于经商活动。经商学生:“什么都不行了,才去学习”毕业生离校前夕,在各高校学生的寝室楼前、林荫道上及学校一些主道两边,随处都能看到毕业生在卖自己不要的用品。一位摆摊的学生告诉记者:“这不算什么,最壮观的是每年新生入学时,很多大学生都去系里申请到新生楼前卖各种用品。”他说,因为是贫困生,辅导员每年都让他出摊,他批发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一两天能把一个月的生活费赚出来。在各高校的揭示板上,记者见…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网上传言疫情可能引发全球粮食危机,我国粮食会发生危机吗?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王辽卫近日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我国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供求完全能满足人民群众日常消费需求,也能够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考验。  相似文献   

17.
自HSS1924年成立以来,科学史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得到迅速发展.HSS不仅支持其会刊ISIS的出版,更促进了科学史的教育与普及.在经历了与ISIS的关系危机、ISIS出版危机、毕业生就业危机和财政危机后,HSS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组织完善、制度健全的科学史专业学会.20世纪80年代后,HSS积极规划科学史研究项目,在美国大学和中学进行科学史学科建设,加强对出版物的建设与管理,设立多种奖项,实现了由ISIS的订阅代理向综合性专业组织的转变,为科学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学习、创造和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时代,各个国家都在强调创新,这是因为全世界都十分关注竞争力的提高。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立足于世界之根本,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世界经济和科技全球化的时代,没有国际竞争力,就没有国内竞争力。我国的学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等都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否则就不可能在世界上立足。其二,技术发展速度加快、产品周期缩短,地区发展不平衡、国际市场不稳定、突发机遇和突发危机并存,只有具有高度的国际竞争力才能够快速应对、赢得主动,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获得发展。目前,知识的运用和创新的能力已成为核心竞争力。国际知识经济和…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不是盲目的"科学技术决定"主义者,在他看来,技术与生态相容。对于生态危机,技术难辞其咎,但是科学技术仍是解决这一危机的重要手段。马克思的科技观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就在于:尊重自然、尊重技术,大力开发清洁能源,多采用节能环保技术。  相似文献   

20.
论网络空间人际交往的伦理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空间为人际交往提供了不同于物理空间的虚拟场所.网络数字化、符号化、虚拟化特质遮蔽了人们的真实面目,使人际交往陷入伦理困境.呈现为:网络身心分裂导致自我同一性的丧失;网络人我疏离加剧了群体认同危机;自我与群体的认同危机带来多元价值观的泛滥,这也是"去中心性"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在网络空间施展的结果.缺乏普遍性道德原则的规导,交往行为势必会走向无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