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75年1月12日,同治皇帝死了。关于这个年仅19岁的皇帝的驾崩,坊间有许多传说,很令皇家难堪,但是,对于大清国的当家老太婆来说,最难堪也最麻烦的事情,是继任皇帝选谁,因为这个过于年轻的皇帝,没留下子嗣。  相似文献   

2.
3D技术“害死”可怜裁缝 重新梳理一下那个古老故事的脉络。 皇帝要一件全世界最好看的衣服→全世界最好的裁缝亲自剪裁→众人都说好看,只有一个孩子惊呼“皇帝没有穿衣服”→皇帝恼怒→裁缝被杀。  相似文献   

3.
<正>殷罡:伊核协议的签署势在必行,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势在必行。这个协议对谁来说都是不容易的,谁都希望它能够得以执行,不出大的意外。从现在起,我们可以考虑或展望一下"后伊核协议时代"的中东格局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4.
轻松60秒     
《少儿科技》2013,(6):46
活得最久的皇帝校庆典礼上,主持人在台上提问,随机抽取同学回答,还赠送小礼品。主持人提的问题是:历史上活得最久的皇帝是谁?平时上历史课总看漫画书的小明"光荣"地被喊到名字。只见他站起来,  相似文献   

5.
康健 《科技智囊》2006,(12):54-65
皇帝,是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是政教合一的领袖。皇帝拥有法律制定权,行政决策权和军事指挥权。“皇帝”这个名称,在中国,是秦始皇最先确定,也是他最先使用的。皇帝,取“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之意。  相似文献   

6.
自公元前221年秦嬴政称始皇帝,至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末代皇帝溥仪,其间二千余年,中国一直推行封建专制主义的皇帝制度。皇帝是地主阶级的最高政治代表,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而作为皇帝妻妾的后妃,也在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旧史家常强调“贤妃开国,嬖宠倾邦”,未免过分,但后妃在某些时期,其作用确实超过了皇帝,影响到王朝兴衰。因此,研究一下古代的后妃,对深入批判封建皇帝制度及肃清封建主义的遗毒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把帝王抬到至高无上的地步,人们不仅在言语和行动上不得有丝毫违背封建帝王的意志,在文字上,也不能直书皇帝的名字,谁违反了这个忌讳,就犯了不敬之罪,是大逆不道。因此,名讳是大禁忌。为了不犯讳,就必须采取方法来回避,因而形成了我国特有的一种制度——避讳。这是封建制的一种待有的现象。避讳的内容很多,范围亦广,只要是碰上皇帝和皇帝祖先的名字,在文字、称谓上或同形、同音、同义,无论是地名、物名、人名、官职名或古代书名,就连前人写的诗词、文章等,都必须改形变音。  相似文献   

8.
时下的流行语"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套过来,不怕皇帝,就怕皇帝爱写诗。皇帝不同于一般人,他要写诗,得有人给他修改润色,做这个活计,用德国大诗人歌德的话来说,就是给皇帝洗脏衬衣。  相似文献   

9.
有一则"高尔丁死结"的寓言是这么说的:亚历山大占领了一座小镇后,臣服的当地人请他观看一辆传说中皇帝的战车。当年使用这辆战车的皇帝留下一个预言:谁解开了战车上的"高尔丁死结",就会成为亚细亚之王。无数人为了实现预言努力的尝试过,没有人能解开"高尔丁死结"。亚历山大也决心一试,思考了好几天也没有解开,终于忍不住手起刀落,将死结斩断,宣布解开了"高尔丁死结"。很多人钦佩亚历山大,并在这个故事中得到了启示,似乎看到了创意的真谛:创意能创造奇迹……  相似文献   

10.
天上只能有一个太阳。当上古的天空同时悬挂着十个太阳,把大地苍生烤炙得难以生存的时候,后羿站出来,挽弓向天,射杀九个太阳,留下一个照耀人间。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皇帝。一个皇帝不只是代表一个国家,而且代表一片国土。一国同时站起来若干个皇帝,即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土地同时被几个皇帝分割。久而久之,国土这个概念,不仅将从一国的版图中分离出去,而且将从一个民族的血统中分离出去。  相似文献   

11.
"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总统,素有"穿着便服的皇帝"之称,总统要谁当总理,谁就能当上总理。如干得不错的布吕宁及后来的冯·帕彭,均是因为失去总统的支持而被迫下台。据说当时的兴登堡总统曾竭力阻止被称为"巴伐利亚二等兵"的希特勒上台,最后在确认自己能掌控希特勒的情况下才艰难同意希特勒任内阁总理。事实证明,总统这个"自信"源于魏玛宪法第48条对总统可采取任何行动的授权,当希特勒借"国会纵火案",成功操纵了第48条后,也表明魏玛共  相似文献   

12.
休闲岛     
《少儿科技》2013,(6):46-46
活得最久的皇帝 校庆典礼上,主持人在台上提问,随机抽取同学回答,还赠送小礼品。 主持人提的问题是:历史上活得最久的皇帝是谁?平时上历史课总看漫画书的小明“光荣”地被喊到名字。只见他站起来,茫然地看看四周,最后对着话筒回答:“玉皇大帝!”  相似文献   

13.
只要有谁提到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名字,在我国凡是读过一些文艺书的人,不论老年人和孩子,几乎都知道安徒生这个好朋友。事实确是这样,远在二十年代的时候,我国就有热心的翻译家把安徒生的童话介绍过来。当时介绍得比较广泛的是安徒生的《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拇指姑娘》等几篇童话。因此,我国当时读过安徒生童话的小读者,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皇帝权力无限,然而真正获得爱情者却很少。分析皇帝这个特殊群体的爱情状况,探讨其类型并分析其爱情悲剧的成因,能够帮助人们从这一特殊角度去认识古代的皇帝。  相似文献   

15.
正帝王将相不担心食物不足,却得担心食物不安全。许多宫廷剧中,都有皇帝或国王大吃大喝的场面,孟子在《尽心下》中批评说:位高权重的"大人","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其实这都是些想当然尔的推论,谁也没有真正见过皇帝吃饭。所幸这几年清代的宫中档案已经公开,大家可以看到,即使像乾隆  相似文献   

16.
拾遗     
两个强盗有一次德国皇帝威廉去拜访丹麦王克里西安第九.在谈话中,他们谈到了他们的士兵.德皇说:「我的士兵都是聪明的」.丹麦王说:「可是我的士兵还要聪明」.「那末我们来当场试试看」,德皇说,一面唤他一个士兵上来.在那间客厅里挂着三幅像,一幅是威廉皇帝,一幅是丹麦王克里西安第九,在这二幅中间挂着一幅钉在十字架上的耶酥像.德皇就问他的士兵:「他是谁?」「是你皇帝陛下,」士兵回答.「那个是谁?」德皇又问.「是丹麦王克里西安第九.」「好,那末中间的是谁?」「是十字架上的耶稣.」「很好,」德皇嘉奖他的士兵,一面问丹王:「你的士兵也有这么聪明吗?」于是丹王叫一个丹麦士兵上来,也照样  相似文献   

17.
王新军 《奇闻怪事》2005,(12):38-38
案例:四年级的某班,是全校有名的调皮班,纪律差,学风差。我主动向校长请缨,接下了这个班。满以为可以凭自己的能力来一个全新的转变,也可以显示一下自己的能耐,在学校领导、同事面前树立一下自己的“形象”。可谁知道,开学一个多月了,软硬兼施,各种方法手段都用遍了,整个班级却仍无起色,班上时不时的闹出一些事来。  相似文献   

18.
金人     
曾经有个小国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壁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个小国不厚道,同时出了一道题目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最后,有一位退休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大臣胸有成竹地拿着三根稻草,分  相似文献   

19.
勇敢举起手     
<正>我以前遇到事情总觉得自己做不好,喜欢依赖别人。自从经历了课堂上的一件小事后,我变得勇敢了。"谁来回答这个问题?"老师在黑板上写下问题,转过身问我们。教室里一下安静了,只有"哗哗"的翻书声。因为提前认真预习了课文,我想到了答案,可心里又犯嘀咕:万一回答错了怎么办?我感到心怦怦直跳,没有勇气举手。过了一会儿,仍然没有同学举手回答这个问题。我看了看身边的同学,他  相似文献   

20.
大小军迷们常常在网络论坛和杂志上讨论。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坦克之王,粉丝们为了自己的偶像坦克和对方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服谁。其实从总体上来讲,很难认定谁是坦克之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单项成绩来了解一下各位坦克高手的优缺点。衡量坦克的性能主要看三个科目的成绩:防护能力、火力和机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