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职语文教学质量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作用。必须加强对高职语文教学质量文化建设的探索,提升高职语文教师质量文化建设的能力,构建高职语文教学质量文化建设的模式,拓展高职语文教育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育具有人文性已成为共识.在语文教学中,要用好工具性,挖掘人文蕴藏;尊重学生个性,营造人文氛围;重视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质;师生互相关爱,共铸人文心灵.  相似文献   

3.
大学语文中的"语文"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学,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一个环节,与语文接受性学习共同构成完整的语文学习过程,是由学习语文知识到挖掘文化精神以塑造完美人格的过程,它以大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为背景,以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为依据,以民族文化传承为己任,以实现人文教育功能为目的,从而决定了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文化定位,这与大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宋玲霞 《甘肃科技》2007,23(7):254-255,253
地域传统文化对生活于其中的所有人都有教育和影响作用。如何让传统地域文化为地方构建人文素养氛围发挥独特的能量,这就需要在学校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不同层面去开发、挖掘传统文化中潜在的教育价值。本文主要论述了传统地域文化(甘肃地域文化)在语文教育中可供开发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科学教育价值和审美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育不仅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赖以延续和发展的基础。现代语文教育是人类追求真善美文化的一个特殊流程,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的主体意识、审美需求越来越强烈,现代语文教育在这种社会需求与个体精神升华的螺旋发展中,承担着融合现代科学精神,用独立的理性去审视文化,激发文化创新活力的任务,在文化的不断提升中,使现代语文教育向着更良性、更优化、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育具有人文性已成为共识。在语文教学中,要用好工具性,挖掘人文蕴藏;尊重学生个性,营造人文氛围;重视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质;师生互相关爱,共铸人文心灵。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育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教育之一,民族文化的延续与丰富无不依赖与它。而小学教育是语文教育的起点,其重要性绝不亚于中高等语文教育。而如何加强小学语文教育也成了当今教育界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从理性角度和教学实践两个方面分析了朗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语文的根在文化。语文教育的灵魂是文化浸染。语文教材是流淌文化的河床。语文教材的使命应是:保有中华民族的"文脉"、凝聚中华民族的"根脉"、滋养中华民族的"神脉"、延续中华民族的"学脉"。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对教育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教育教学中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求学生要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更是提出了要弘扬与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将传统的经典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课程对学生的一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将传统文化引入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意义。该文针对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应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国学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0.
人格是人才素质的核心,培养和发展健全的人格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最高境界.人格是个体的人在接受文化塑造的过程中形成的.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和语文学习的特征——言语活动,决定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是语文教育的战略性目标.语文教育为人格培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文化环境.语文教育中塑造人格应遵循的原则是:主动参与原则、个性化原则和交往性原则.  相似文献   

11.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在其思想中有许多发人深省的文化育人哲理。尤其是在教世人如何"学"中,对教育后人要以文化来熏陶自己、提高自己,从而更好地教育中国无数子孙,同时对于中华民族建立特有的文化体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的基础是文化教育,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人文精神的内涵。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儒家文化,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高校大学语文对提升大学生的母语素养,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传递,建设精神家园,维系文化认同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尚有一些高校的大学语文课面临尴尬处境,既不叫好又不叫座。要提升大学语文的教学质量,让它既叫好又叫座,不妨充分融合传统语文教学的悠远韵味和现代语文教学因光影声色而生动活泼的特点,让二者有机结合,同时依托网络技术让语文互动起来,从而使大学语文焕发出全新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无论是社会还是高职教育界对于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都越来越清晰,曾经广受批评的"重专业技能训练、轻人文素质提高"的观念正逐渐有所好转,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正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不断凸显。基于对高职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现状的判断和认知,希望通过一系列探索和实践,推进高职院校在文化素质教育这一大课题上"知"行"统一,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学英语专业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出现,如何将中国文化与英语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就成为外语界的热点话题。在英语专业的中国文化教育中,进行中国文化"渗透"是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中国文化教育不仅可以传播有关知识,对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爱国主义情怀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代学院中国画的教育基本上是照搬西方教育模式:以素描作为美术训练的基础课,而忽视书法作为中国画教育的特殊,从而排除了书法在中国画教学课程设置中的专业地位,使当代中国画相比于传统中国画缺少了许多文化内涵和形式意味.因此以书法代替素描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华人最主要的聚居区之一,其华人教育有着较早的历史和良好的发展基础。但长期以来,由于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华文教育在印度尼西亚的发展历经曲折和坎坷。印度尼西亚历届政府的教育政策、中国国际地位的高低以及华人的文化认同都影响着印度尼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但从根本上说,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才是华文教育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支撑华文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18.
学校教育不断传递并创新着人类文化知识。从文化史看,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贯穿着文化冲突与文化整合的辩证运动,而学校教育扮演着文化冲突和文化整合之间的桥梁和枢纽的角色。本文从学校教育中的传统和现代文化、中西方文化、主流和亚文化以及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这几方面的文化的取舍来说明各种文化之间的整合关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学英语专业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出现,如何将中国文化与英语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就成为外语界的热点话题。在英语专业的中国文化教育中,"渗透"是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中国文化教育不仅是传播有关知识,对增强师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及对待中西文化的正确态度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