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辅导员工作强度和难度过大,角色多样性导致角色冲突,辅导员本身的理论水平和工作经验的不足,政策导向不力,待遇不公等等因素致使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以至于他们身心疲惫,无心于思想政治工作。缓解辅导员职业压力的对策主要有:增加辅导员数量;明确辅导员角色,为其准确定位;努力辅导员提高综合素质;完善激励制度,提高辅导员薪酬。  相似文献   

2.
高校辅导员工作不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足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高校辅导员管理人员。造成辅导员工作动力不足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辅导员的职业角色定位不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模糊和工作内容不明确等。提高辅导员工作动力已成为高校辅导员管理中迫于眉睫的头等大事,为了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应明确辅导员的职业角色定位和工作内容,建立科学长效的辅导员升迁和工作考核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是高校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关于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内涵与意义,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实施与推进。  相似文献   

4.
高校辅导员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又是高校日常事务的管理者。新形势下,辅导员队伍建设成为高校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该文对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探讨辅导员队伍发展的意义,最后对新时期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发展新路径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高校不断扩招,作为高校学生的在校直接负责人,高校辅导员的任务越来越重,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关于如何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目前的高校学生管理机制来说,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教师,他们的职业能力将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成长带来重大的影响。当前,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暴露出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方面的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针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基本现状,分析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探讨新时期该如何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学生工作与学术科研不能断裂,辅导员做科研是实现辅导员工匠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必然要求。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科研能力事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质量,事关辅导员综合素质和职业胜任力的提升,事关辅导员教师与干部双重身份的良性互动,事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当前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不足的类型可归纳为:时间不足型、能力不足型和动力不足型。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科研能力需从环境营造、兴趣激发、动力补足、能力提升四个方面入手,不断优化科研环境、增强科研意识、增加科研激励、提升科研素养,从而提升高校辅导员做科研的内生动力,助推辅导员开展更高质量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潍坊学院学报》2017,(5):96-99
高校辅导员是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辅导员职业能力与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息息相关。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应完善顶层设计,优化成长环境,探索有效途径,搭建成长平台,从而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8.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但由于辅导员缺乏相关职业素养及行业规范的欠缺,使得辅导员工作热情减退,工作效果不佳。学习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帮助辅导员坚定理想信念、培养道德情操、提升职业素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辅导员的交流和培训、增加丰富社会实践活动、打造学习的立体平台是辅导员学习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辅导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是我国在推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进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的一组命题。在充分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进而厘清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推进辅导员职业化的进程。其推进策略有:(1)转变观念,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职业观;(2)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强化辅导员的资格制度;(3)完善辅导员考评综合机制,重视辅导员业绩的激励。  相似文献   

10.
高校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决定着思想教育的成效。辅导员在素质方面存在不适应的方面主要表现为:职业兴趣冷淡、职业能力不强,教育方式、方法简单,知识结构不合理,人文素养不高。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的维度:政治素质、道德品质、知识结构、组织管理能力、认知能力、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1.
周彬 《海峡科学》2021,(4):78-81
高校女性辅导员出于职业的特殊性,不得不面对"工作-家庭"的角色错位矛盾,正是这一矛盾降低了高校女性辅导员的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奋斗幸福观"为个人追求美好生活,实现物质和精神的极大满足提供了目标指引、实施路径和动力支持.该文基于此,分析高校女性辅导员的工作现状,从社会、高校组织和女性辅导员个人三个维度,提出弥合高...  相似文献   

12.
田芳 《科技咨询导报》2013,(18):201-202
高校辅导员培训是关乎辅导员“生命”从而致力于提升学生“生命”的重要环节.该文以生命哲学为视角、以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生命”之需为基点,探索出高校辅导员培训应有的“生命”之维在于:引导辅导员理解学生、教育内容的“生命”,服务辅导员自我“生命”的创造,滋养辅导员“生命”的职业情感.  相似文献   

13.
吴丹 《科技资讯》2013,(33):222-223
高校辅导员工作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第一线,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目前高校辅导员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负荷过大、角色冲突、角色模糊以及工作压力日益加大等问题,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职业幸福感缺失。进一步提高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了辅导员自身的身心发展,最终势必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本文重点探讨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表现、成因和解决的对策,以期为社会、学校重新审视高校辅导员职业、关注辅导员身心健康及充分认识职业倦怠对辅导员工作的消极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共情是指能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去体会并理解别人的情绪、需要和意图的一种态度和能力。本文对共情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诠释和应用进行相关研究,结合高校辅导员日益年轻化、专业化的特点,指出辅导员工作中应用相关心理咨询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共情作为一种教育技巧,应内化为辅导员的一种人格素养,贯穿于日常教育生活中。  相似文献   

16.
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教育是建设一支稳定、职业化、专家化辅导员队伍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广东省东莞市159名高校辅导员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辅导员的职业理想与职业认同、职业认同与职业信心、职业信心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均为非常显著。以此研究结果为切入点,提出三项对策建议:坚持以人为本,强化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理想教育;加强宣传力度,全面提高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拓宽教育渠道,提升高校辅导员实现职业目标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何伟琴 《科技信息》2012,(32):I0241-I0241
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特殊性地位日益凸现。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则成为当前各高校积极落实16号文件精神、提高自身德育工作质量的切实举措。但是,随着高校学生工作内容的复杂化、辅导员工作职责的泛化以及现有保障机制的不健全,越来越多的辅导员对自身所从事的这份工作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迷茫与困惑。职业的认同危机成了当前辅导员队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逐渐普及化的当下,当代高校的辅导员工作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现如今我们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的影响力、科技因子、话语权都不断增强。而随着时代发展,不论是社会还是国家对于高校人才培养重点关注,高校辅导员作为和学生关系最为紧密的群体,如何帮助学生在此过程中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高校辅导员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也需要不断提升,以探索视角讨论其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9.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骨干力量.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稳定性差、职业认同感较低.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通过促进辅导员工作程序化、建设辅导员工作支持系统、发挥辅导员专业优势等途径,增强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20.
武文斌 《科技资讯》2013,(36):186-186
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特色和模式就是高校辅导员制度,高校辅导员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对辅导员的职业意识、职业素质和能力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要求。本文就高校辅导员如何运用好语言艺术的利器而展开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