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促进了教师地位与角色的改变,而且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强大的功能,也成为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媒介和有力工具。通过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反过来也会有助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熊华英 《咸宁学院学报》2012,32(9):190-190,192
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中共中央关于教育问题的重大决定》中强调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通用技术课程是以基础的、广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  相似文献   

3.
蒋建波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7):92-92,82
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亮点,在目前高考仍是学校教学的重要指挥棒的现实面前,通用技术课程不进入高考的视野,则毫无疑问地将被边缘化,课程教学、教师队伍发展将受到严重制约甚至萎缩。本文就通用技术课程进入高考的优点与可行性进行了论述,说明了只有进入高考才能确立和提高本课程的地位,实现提高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多方面且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普通高中设立技术学习领域,既是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中的技术教育、深入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高中新课程是以领域的完整和必修模块,保证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以丰富的选修模块和多样的学习活动增加课程的选择性和多样性。通用技术课程是高中新课程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用技术学科的设置,技术素养目标的确立,实现了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历史性突破,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以下是我们在教学中的做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通用技术课程作为普通高中的一门技术课程,他主要注重学生技术素养的发展,以设计和操作来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重要载体。作为一名物理专业出身的通用技术教师,本人将利用自身专业的特长将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进行有机整合,开展协作学习,给学生一个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能够在试验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技术伦理素养与高职学生的个体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伦理素养是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是高职生成为健全的“技术人”的社会要求。尝试从转变教育理念、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开展多种教育活动四个方面来提高高职学生技术伦理素养,使其成为促进高职学生个体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交论我国教育与人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是中国在 2 1世纪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 ;由于人是社会历史发展中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 ,因此人的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居于核心地位。而人的培养离不开教育 ,所以在跨入新世纪之际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教育在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8.
陈盛钟 《广东科技》2013,(12):240+186
高中通用技术是目前我国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实践性以及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通用技术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教学,它对于合作式教学要求较高,需要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密切合作才可以进行教学。新时期新背景下,加强对于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分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旨在研究我国普通高中传统通用技术教学现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我国高中学校在通用技术合作学习教学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行性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新时期背景下,为培养出更多高新技术人才,则需要加强对通用技术教学体系的完善与创新,在创客教育理念背景下,创新通用技术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通用技术教学与时俱进发展,帮助学生了解更多课本知识有外的教育内容,而且通过将创新文化氛围和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给予学生更多自我表现和学习的机会,促使学生在创客教育背景下,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  相似文献   

10.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在21世纪发展的自身需要和选择,由于人是社会历史发展中最活跃、最能动因素,因此人的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居于核心地位。而人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所以在跨入新世纪之际,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教育在促进人的可持续 中的作用,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1.
当下,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是职业教育着力发展的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可或缺的课程,应该通过更新教学理念,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等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以促进高职生顺利就业,凸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高职教育服务的教学宗旨。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学上两手都要硬:首先注重专业教育提升高职生的就业门槛,解决目前的上岗问题;同时培养高职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增强高职生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能力,从本质上提高高职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新建本科院校能否健康持续发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首要的是能否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人才是人才的一种类型,有技术有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非常关键的因素,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大有可为.新建本科院校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要着眼于多样化的人才需求,着眼于办学实际和生源实际,坚持发展性、全面性的基本定位原则.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观念是一系列现代思想观念的概括,对促进当前地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而地理教育由于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对公民进行可持续发展意识教育中担负着重要责任,现代地理学研究中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是地理教育研究的中心课题,对于学生正确地理解地理环境的结构及其发展变化、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必然引起地理教育思想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网络作为当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产物,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网络对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青少年产生了强烈冲击,它已成为高中生获取信息、认识和感知世界的重要途径。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资源,对高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思想政治教师队伍面前一个很现实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中教育改革的深入,民办高中愈益成为我们发展高中教育的必然选择。萍乡民办高中教育的大发展表明,公办高中教育发达区的民办高中与薄弱区的民办高中教育一样,具有巨大的存续价值,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也能够实现迅速的发展。其主要启示有五:一是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努力营造大力发展民办高中教育的氛围;二是实行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及成人教育三结合,充分发挥民办高中办学机制灵活的优势;三是规范竞争,严格管理,积极防范民办高中教育的办学风险;四是充分利用政策的调控作用,促进民办高中教育与公办高中的共同、持续和协调发展;五是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管理体制,确保民办高中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各地高校正在大力推进新一轮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目的是增强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吸引。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一定要以人为本,更新教学理念,追求教学艺术,促进师生互动,建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新范式、新模型。以人为本的教学新范式的建构,要遵从以下三个基本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主体性教育为导向;以师生平等和谐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工作理念上,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不断发展,并充分发挥环境育人作用;在工作方法上,要有机协调党建机制与载体建设、党建理论与专业学习、党建文化与校园文化、党性锤炼与素质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关系,从而实现学生党建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育与人的个性发展既是教育理论问题,更是重要的教育实践问题。实施“个性化”培养应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全面实施学分制管理、构建灵活实用的课程体系,满足自主学习和就业的需求、实行特长生导师制,提升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教育实践是促进高师学生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培养高师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是当今社会对高师学生发展的根本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研发关系着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质量。长期以来,由于知识本位论思想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倾向,在人才培养方式上,过于注重知识接受的单向传递与基于符号逻辑演算的机械训练,忽视学生基于实际情境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研发有助于学生依托实践课程,加大实践教育力度,加强实践学习,在用中学,学中用的教育境遇下获得教育实践能力的长足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这也是当前我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