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禹锡造假事件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韩国首尔大学原教授黄禹锡在干细胞研究中造假一事被证实,又一个世界级明星科学家倒下了[1](下图为有关黄禹锡学术造假事件的图片,编者注)。比起前一个世界级明星科学家、贝尔实验室原研究员舍恩的倒下,黄禹锡事件引起了大众媒体更大的关注。韩国媒体不必说,美国和中国媒体  相似文献   

2.
民间写作是指对象、方法、视角均是向下的,指向最底层社会的平民大众,同时指这种民间大众是没有媒介信息能力,没有话语传播能力的,非发声的民间自治的声音。这和主流话语表述的民间话语不一样。民间写作尤其重视民间的发生学,那些受到主流、正统文化压制的语言、行为、事件,甚至包括地方性知识,这需要大量的田野调查,发现一切民间元素相互发生作用的关系史。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大众媒体科学普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大众媒体科学普及能力不足的社会原因,表明中国科普事业存在专业化科普力度不够、科学性和可读性难以兼顾、缺少对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传播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全社会对大众媒体科学普及事业支持力度不够、大众媒体话语体系和科学话语体系转换困难、部分大众媒体从业人员科学基础和社会责任意识薄弱等。为提升大众媒体科学普及能力,建议多渠道加大对媒体科普的支持力度、加强媒体科普人才培养和培训、全流程提升媒体科学普及质量。  相似文献   

4.
民族不仅是一种地域的限定和文化特征的指称,更是一种话语建构的产物,存在于大众的想象与媒介的叙事之中。电视媒体与奥运体育的联姻,使奥运会超越了单纯的竞技比拼和体育精神的传播,成为强化民族身份话语的重要机制和力量。电视媒体对民族身份的建构是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塑造以及奥运会的仪式功能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媒介文化是因大众媒介的社会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它以媒介环境、媒介人物、媒介事件的创造在一定程度上重构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意识形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价值规范和社会价值意识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事件营销有人称之为活动行销,香港习惯称之为盛典营销。按照国外经典教科书的定义:事件(event)是被设计用来与目标受众沟通的事情(occurfences),以实现和一群目标受众的特定沟通效果。企业通过整合本身的资源,有明确计划地策划具有创意性的活动或事件,使之成为大众关心的话题、议题,从而吸引媒体的报道与消费者的参与,进而达到提升企业形象、销售商品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Fairclough三维框架结合语言学和社会学理论,以解构的方式解读话语。以该框架为基础,对米歇尔·奥巴马2012年民主党大会演讲的批评话语分析发现,米歇尔在话语中动态建构了多重身份,在刻意突出其“母亲”和“第一夫人”身份的同时,忽略其种族身份。在米歇尔身份建构的背后隐藏着具有欺骗性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目的是赢得选民、媒体的信任和认同。  相似文献   

8.
杨争光在长篇新作《从两个蛋开始》里,为当代文学民间世界建构了一道亮丽风蒂线。小说从“食”、“性”方面对我国长达半个世纪农村生活进行了令人惊愕的审视,既对民间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及由此爆发的生命激情给予认同与礼赞,也对非常态政治环境带来的伤害持有清醒的认识,更在生存本相的裸露中深藏着自己的批判指向。当然,作家坚持全新地守望民间的美学形态,也造成了与站在主流话语或知识分子话语立场的写作种种鲜明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舆论逼视"是近年来大众传媒运作中出现的一种不良倾向,其实质是媒体对议程设置功能的滥用和传媒社会角色的越位,同时又带有强烈的媒体话语霸权的色彩。"舆论逼视"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媒体对商业利益的追求。该现象会对媒体本身、事件当事人、社会大众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通过考察在“5·12”大地震期间自媒体的表现,分析自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传播力,包括其传播模式和特性,如使信息第一时间涌现,促进政府议程与公众议程高渗透性互动,多视角多样态记录,充分整合民间力量等。探讨了自媒体传播在危机事件中带来的负面因素及如何使危机事件中的自媒体传播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1.
《奇闻怪事》2013,(10):48-49
全香港有过很多灵异的事件传闻,公开程度比较高或在民间流传比较多的更是不计其数,比如港九铁路广告灵异事件、香港大学灵异事件、辫子姑娘鬼魂传闻、沙田猛鬼村屋等,更是有一些八卦媒体统计香港十大闹鬼地方等,甚至《东方日报》这样的媒体都会描述或者记录,可见在香港的民间文化中鬼怪之类的理念还是很深的。对东方文化的理解是离不开对怪力乱神的崇等多元因素的修正。做为一个复  相似文献   

12.
<正>全香港有过很多灵异的事件传闻,公开程度比较高或在民间流传比较多的更是不计其数,什么港九铁路广告灵异事件,香港大学灵异事件,辫子姑娘鬼魂传闻,沙田猛鬼村屋等。更是有一些八卦媒体统计香港十大闹鬼地方等,甚至《东方日报》、《苹果》这样的媒体都会  相似文献   

13.
卞正茜  陈锦燕  王静  杜浩 《科技信息》2013,(17):463-464,483
本文从档案管理的专业角度简介突发环境事件预案、安全生产预案、相关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预案及应急监测,探索由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相关性,突出环保部门参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处理的重要性,将三门学科融合构建城市环境安全应急救援预案库,将事故预防、影响、监测和处理处置过程整合、创新成为综合性的成果。突发城市环境事件预案库是"数字化"、"信息化"城市的基础和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4.
大众媒介新环境将自然转变成它的背景,媒介成为新的“自然”、新的环境。媒介环境即大众传播媒介所营造和建构的虚拟环境。网络媒体作为一种媒体就必须拥有公信力,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为广大的网络受众提供权威的信息和正确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一些重大恶性环境污染事件的频频曝光,不断地将环境污染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上。面对突发性环境事件的披露,我国的资本市场能否作出反应?本文将以安徽省M上市公司的突发环境事件为例,探究上市公司突发环境事件披露的资本市场效应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媒介技术的兴起和渗透,不仅给赋权理论带来新的研究热潮和拓展空间,也让媒介赋权理论在具体研究中获得了更丰富的解读空间和更深厚的理论基础。新媒介生态下,权力关系是变动的,“为弱者的传播”随时可能转变为“弱者的传播”,“弱者”自身的属性在传播和赋权的过程中受到关注,赋权的基础、对象、路径也处于更新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新的讨论与研究。文章以2020年高考前夕在网络上迅速升温发酵并引发广泛社会关注的“陈春秀事件”为案例,试图对新媒介生态下媒介赋权的实际生成路径进行分析讨论,理解媒介赋权在具体社会事件中的在场,为大众媒介素养的提高和权力部门的监管与引导提供理论层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转型、法治进步的时代大背景下,在贫富差距扩大的社情下,群体性事件在网络上的传播是不可避免的大众政治诉求的体现。在群体性事件网络传播的引导策略中,应坚持以疏为主,进行有效的网络舆情管理,以客观坦诚的态度及时披露信息,通过权威意见和民间领袖意见来防止谣言的泛滥和进行有效的舆情引导。  相似文献   

18.
陈炳基 《科技信息》2010,(31):I0352-I0353
近年来,随着各地经济的高速发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为检验环境监测部门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能力,及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应急监测的实战水平,各地环境监测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预案等的要求,有计划地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演习。本文归纳了应急监测演习的基本概念,以及应急监测演习的各组成部分,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以此为相关部门策划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演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睿 《甘肃科技》2012,28(18):64-66
阐述了市(州)环境监测站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中如何做好应急监测的响应、制定应急监测方案、完善应急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为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在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中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和技术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20.
英国媒体文化理论家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是国际学界重要的媒体文本叙事分析理论。它表述了媒体阅读者惯常的三种媒体解读方式:其一是首选意义解读,其二是抵抗性解读,其三是协商性解读。这三种解码模式对西方媒体制作者而言即三种媒体编码方式。解读分析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的“3.14”“藏独”事件、奥运火炬受阻、“5.12”汶川地震等媒体文本时,我们发现西方媒体对中国有时批判、有时赞扬、有时褒贬不一的媒体文本也是在这三种编码模式基础上而确立的。此外,中国媒体在汶川地震中的积极报道有力地证明了新闻公开带来的好处,它不仅戏剧性地改变了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整体看法,也印证了新闻媒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