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元代包公戏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各具特色,展示了元代社会特殊的经济、政治及文化风貌。剧作者通过始乱终弃的女性形象的典型刻画,展现出封建社会中妇女的悲惨遭遇,间接反映了不同阶级间道德观念的冲突。  相似文献   

2.
北曲杂剧创作的最辉煌的时代在元代,因成就杰出而与“唐诗”、“宋词”并称为一代之文学,而元杂剧女性形象的塑造为元杂剧赢得了很高的声名。本文通过对元杂剧女性形象的抽样分析,揭示出元杂剧女性形象对前代文学形象的超越以及形成元杂剧女性形象性格特征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3.
元杂剧中的一系列士子与倡优的爱情戏,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元代文人的爱情婚姻观,深刻体现了元代社会生活的内涵。通过分析元代士妓爱情戏,来阐述文人形象、倡妓形象和商人形象所蕴含的社会内容。  相似文献   

4.
元代水浒戏中的女性形象,能够引起读者或观众同情,最后又以圆满结局收场,且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只有《争报恩》中的李千娇.李千娇表面上是一个弱者,是一个令人同情的对象,但她实际上还具有一般弱者所不具备的智慧,懂得策略,善于利用人,正是这些性格特质改变了她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今天的读者对她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元代的戏曲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它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女性形象尤其出彩,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涉及面极广,她们所闪耀的光辉甚至掩盖了剧本中男性角色,是文学上的"重女轻男"。了解元代戏曲中的这一特殊现象背后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对欣赏元代戏曲及相关作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美国诗人在译诗和创作中都试图重新塑造中国女性形象。在译诗中,美国诗人或变“恋女”为“色女”,或变“小妓”为“淑女”,实现了对中国古典诗歌中女性形象的颠覆。在创作中,美国诗人则凭着自己的主观意志把中国当代女性塑造为或丑陋、或猎物、或古代女子等形象。他们对中国女性的这些重塑与其说是基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还不如说是基于种族歧视和美国诗人骨子中根深蒂固的东方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7.
试论西欧童话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较详细地分析了20世纪前西欧童话大师笔中的女性形象及20世纪后童话代表作家卡尔·本特笔中的女性形象,试图通过两者的对比,探讨西欧女性价值观念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莫言的小说作品主要以高密县东北乡为主要创作背景,在其作品中塑造了大量具有丰富个性的女性形象,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女性的赞美之情。本文分析了莫言小说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通过这些形象的分析可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艺术情感。  相似文献   

9.
聂明强 《科技信息》2003,(5M):25-25
女性形象是她作品的主题。在她看来,中国许多的女性体现了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无论是传统的女性,还是现代的女性,她们对情的执着追求,对生活与大自然无限热爱,对女性历史问题的反思和现代女性的自我觉醒。在画家笔下都形象而生动地得以具象化,让那静止的工笔人物或写意人物动了起来,靓了起来。在读者欣赏女性那清雅恬静美的同时,也联想起她们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0.
栗亮 《皖西学院学报》2011,27(6):108-111
俄罗斯白银时代著名诗人叶赛宁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抒情诗,其中相当多的作品都描绘了女性或是由女性形象升华后的意象。归纳起来,主要有恋人形象、亲人形象及升华后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其笔下的恋人形象与诗人传奇且丰富多彩的爱情经历密切相关;亲人形象主要是关于他的母亲和妹妹,寄予了诗人浓烈的亲情;还有部分女性形象经过升华具有了象征的意义,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乡村、祖国的热爱之情,凝结了他对底层人民的人道主义关注。通过诸多女性形象的展示,可以观察诗人的抒情诗创作与内心世界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灵活多变的恩抚怀柔政策是朱元璋处理与蒙古族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通过对有关重要史料的梳理和分析,阐明了朱元璋对蒙古民族的怀柔政策,认为朱元璋通过承认元朝合法性、对蒙人积极招抚与妥善安置以及其他经济、文化等怀柔手段,缓和了明蒙间的关系。朱元璋以积极的态度和适时的策略使这一政策较为成功地得以推行。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在多元混杂、异质共存的美国,犹太裔女性剧作家通过恢复本族文化的"本真性"并且在舞台上彰显出杂糅性的当代少数族裔女性生活,塑造出了具有浓烈民族特质的犹太裔女性戏剧,为犹太族裔戏剧建构其文化身份贡献了不可小觑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元代追和词数量虽少,但从中仍可清晰看出当时词坛对苏辛、周姜词风的不同接受情形。追和苏辛词风之作在元代追和词中几近一半,可见元词审美的主导倾向仍为金词所推重的苏辛豪放一路。唱和、櫽括、拟古等接受形式与追和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元代词人追和词的创作。  相似文献   

14.
关汉卿的《单刀会》是元代历史剧的优秀代表,其思想内容中蕴含着强烈的大汉情结,这种大汉情结主要是通过主配角人物的唱词、大汉英雄人物的塑造及对历史史实的篡改和超越来表达的,联系元代社会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背景,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汉代统治的强烈向往。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元小说研究论文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元小说的产生和元小说研究的重要意义。对元小说的研究论文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指出虽然目前中国元小说的研究者及论文数量尚少,但经过多年的积累。元小说研究必将成为小说乃至文学理论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6.
明本元杂剧剧本较之《元刊杂剧三十种》有很大的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之一是明代人对元代人的杂剧剧本进行了改动,所以明本元杂剧剧本中有些地方呈现出明代独有的戏曲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丑角角色的新增以及其他人物说白的戏谑化;二是情节改动后呈现出大团圆结局的强化。这两个特点的形成与明代地域文化与政治专制统治的加强有关联,因此在研究明本元杂剧时,要注意认清明本元杂剧中的明代戏曲特点,而不能将其看成是元杂剧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17.
《牡丹亭》的音律问题直接引发了明代戏剧史上所谓的“汤、沈之争”。由于忽视对该剧音律的探讨,导致人们对这场争论至今尚无合理的解释。汤显祖在《牡丹亭》的用韵、格律、宫调等方面,既有合理的运用规则,也有随意的破坏成例。“汤沈之争”暴露了明清戏曲家对戏曲音律认识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元代爱情剧中的宗教观念有着鲜明的世俗化特征。其中形神二元的宗教观念被借为实现世俗现世愿望的工具,当中的神灵形象带有明显的世俗化色彩,而宗教圣地和佛寺长老等也被揭下了神圣的面纱,烙下了世俗的印记。剧作这一特点映照出当时的文人被迫远离权力中心,接近下层普通大众,因而具有独立文化品格的生存状态和直面世俗欲望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