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方孝孺和黄宗羲是我国法律思想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们创造性的提出"民主法治"的命题,在封建社会是独树一帜的,他们将皇权重新定位,将权力限定在法律的范畴之内在封建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是我国传统民主法治理念的滥觞。  相似文献   

2.
曹端是明初著名的学者、理学家,其学以躬行实践为务,而以存养性理为大端,对理学重要命题多有修正、发挥,被“论者推为明初理学之冠“.曹端的理学思想对明代有很大影响.拟从太极与理气论、心性论、主敬立诚的功夫论等三个方面,论述他的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明代诗学对"真诗在民间"这一命题都表示了热情的肯定,但各家的理论前提显然不同.李梦阳提出"真诗乃在民间",包含了多方面的意蕴.首先,"真诗乃在民间"的理论前提是诗、乐一体说.其二,这一命题含有扬<风>诗而抑<雅>、<颂>的意味.而李开先、冯梦龙则从为民歌俗曲争地位的角度肯定"真诗在民间".袁宏道从倡导"性灵之真"的角度肯定"真诗在民间",亦各具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论述对象是明代创作的并收录在明代琴谱中的琴曲和琴歌,主要是根据明代刊传的谱集,对其数量、原因、发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论证了其在明代古琴发展中的重要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5.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朝代,而在明代法律的历史中,明代早期,主要是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又是整个明代法律的奠基时期,回顾这一时期的立法和执法状况,能够对明代法律的基本特色有比较充分的了解。明代初年的法律不仅有"万世不易"的正统法典,也有"一时权宜"的特别法和刑事政策。明代统治者根据具体情况,用软硬两手分别治理国家,以期王朝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6.
明代七子派“复古而陷伪”是一个历史命题.这一命题经过历时性的层层累加.达到了对七子派复古的丑化和妖魔化效果。这一命题有很大局限性,其弊端主要有三其一、失之于对七子派复古的全面理解,侧重于从文学层面进行过度化概括;其二、失之于对七子派复古的多层面阐发,将七子派视为一个整体,无视主流与末流之别;其三、失之于对七子派复古的动态考察,未从变化的角度把握七子派成员不同时期的文学思想,刻意制造七子派与其他文派之争,无视各文学流派之间的交融与传承。王世贞晚年提出“有真我然后有真诗”,有矫正七子派末流之弊的用意。  相似文献   

7.
阁臣群体是直接服务于明代皇权的中央核心辅政官僚群体,这个群体在维系明代皇权延续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政治功能,他们的辅政活动与明代整个国家机器运转构成了良性互动,他们在明朝中央权力运行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制衡作用。历史中的明代阁臣群体并未获得史家比较客观的评价,明代阁臣群体的政治地位值得进一步肯定。  相似文献   

8.
通过社会学的角度对明代婢女的不同类型、社会角色、婚姻状况、最终出路的考察后发现 ,不同类型的婢女在明代社会生活中的境遇各不相同 ,充当的角色也五花八门 ,虽有高低卑贱之别 ,但其社会地位十分低下 ,生存非常艰难。尽管如此 ,明代婢女的社会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因此对明代婢女的考察 ,不仅有助于正确理解明代的社会结构 ,对明代社会史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靳贵是明代官至宰辅的镇江士人之一,有《戒庵文集》传世,在明代正德政坛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茅坤作为明代著名散文批评家,其散文观体现了明中期散文观从理性到感性、从教化到人情化的过程.其中,对情与物之关系的阐释尤能显示他对古代散文学的独特贡献.无论是"万物之情,各有其至"的理论提出,还是<唐宋八大家文钞>的评点体验,或是其自身的创作实践,"情与物"的内在关联性皆是其散文观的核心命题.  相似文献   

11.
御史巡按制度是明代监察地方的重要制度,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明代政治舞台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明代政治环境的日渐腐败以及巡按御史自身素质的差别,使其在巡按实践中逐渐丧失了澄清吏治、扶政社会的应有功能,从而走向式微。  相似文献   

12.
在简易逻辑中“否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否命题,一种是非P(记作“┌P”)。如果原命题是“若p则q”,那么这个原命题的否命题是“若非p则非q”,即否命题是对一个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加以否定;“非P”也叫做命题p的否定,它则是“若p则非q”,即非P是对原命题的结论加以否定。它实际上只给出了命题P的否定和它的否命题的一个简单定义,但是其定义的内涵深沉,值得我们推敲。  相似文献   

13.
在简易逻辑中“否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否命题,一种是非P(记作“「P”)。如果原命题是“若p则q”,那么这个原命题的否命题是“若非p则非q”,即否命题是对一个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加以否定;“非P”也叫做命题p的否定,它则是“若p则非q”,即非P是对原命题的结论加以否定。它实际上只给出了命题P的否定和它的否命题的一个简单定义,但是其定义的内涵深沉,值得我们推敲。  相似文献   

14.
在简易逻辑中“否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否命题,一种是非P(记作“「P”)。如果原命题是“若p则q”,那么这个原命题的否命题是“若非p则非q”,即否命题是对一个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加以否定;“非P”也叫做命题p的否定,它则是“若p则非q”,即非P是对原命题的结论加以否定。它实际上只给出了命题P的否定和它的否命题的一个简单定义,但是其定义的内涵深沉,值得我们推敲。  相似文献   

15.
通过社会学的角度对明代婢女的不同类型、社会角色、婚姻状况、最终出路的考察后发现,不同类型的婢女在明代社会生活中的境遇各不相同,充当的角色也五花八门,虽有高低卑贱之别,但其社会地位十分低下,生存非常艰感。尽管如此,明代婢女的社会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因此对明代婢女的考察,不仅有助于正确理解明代的社会结构,对明代社会史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类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是根据两事物有一些相似或相同的属性,猜测其它的一些属性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思维方法。平面几何命题的类比推广包括三方面内容:平面几何命题在平面几何中的类比推广;平面几何命题在立体几何中的类比推广;平面几何命题在其它学科中的类比推广。平面几何命题的类比推广是学习中广泛应用且有成效的思维方法,对平面几何命题深入、渗透、移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几何学中类比推广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7.
关于明代民营冶铁业(包括采矿业和冶铸业)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虽然还没有人作过专题研究。但是,许多综合研究明代手工业的学者,在接触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都认为明代民营冶铁业的资本主义萌芽程度已经进入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了(1)。这种过分夸大明代民营冶铁业资本主义萌芽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现就这个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以求教于研究明代经济史的同志。希望得到教益,俾能抛砖引玉,得出科学  相似文献   

18.
明初三司会审制度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武十七年,朱元璋为了强化专制皇权,减少冤狱案件数量,下诏三法司共同处理重大案件,创立了三司会审制度。三司会审是指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共同审理,最终裁判权交由皇帝的一项审判制度。这项制度是朱元璋强化皇权众多措施之一,是君主独裁高度发达的产物,是明代皇帝专制的司法工具。在这项制度具体实施中,三法司严格贯彻皇帝意愿,会审结果由皇帝终裁,会审过程流于表面形式。明代初期,三司会审成为明代皇帝独裁专制的司法工具。明代中后期,因皇帝无能,司法大权被宦官和锦衣卫窃取,三司会审被厂卫控制。在明代,君权作为统治系统的最高权威,三司会审难以公正独立,在处理重大案件时经常被君主利用,三司会审制成为明代皇帝独裁专制的工具。在当代司法实践中,必须坚持审判的公正性与独立性。  相似文献   

19.
命题     
(一)命题的真假性 所谓命题是指一个有意义的判断语句。例如几何中的定义、公理、定理等都是命题。又如:好极了!你去昆明吗?你在干什么?请不要抽烟!等等语句都不是判断语句,所以它们都不是命题。总之,命题必定是直陈句(陈述句),而感叹句,祈愿句,疑问句以及命令句等都不是命题。  相似文献   

20.
书信体文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种重要的文论形式。明代文人书信体文论数量多,内容涉及面广,问题意识突出,形式灵活多变,成为明代众多文学流派传播文学观点的重要途径。对明代文人书信体文论的探究,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明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情况,也是研究中国古代书信体文论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