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接枝法在环氧树脂分子骨架中引入亲水性基团实现了环氧树脂的水性化,并得到了具有良好稳定性的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研究了不同合成条件对单体接枝率、水分散液粒径、水分散液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改性接枝水性环氧树脂的合成最佳条件。结果表明:乳胶粒径约为100 nm左右,离心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很好,离心分离3000 r/min,30 min不分层,静置30 d不分层。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苯丙多元接枝水性环氧共聚物的制法.讨论了以环氧树脂为母体,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及苯乙烯为接枝单体的自由基接枝聚合.结果表明:当接枝温度为90~95℃,甲基丙烯酸含量为22%(占总单体质量分数),中和度为110%时,所得环氧树脂一苯丙单体接枝共聚物水分散稳定性最好.红外光谱分析证实接枝产物的存在;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接枝共聚物的水分散体的粒子形态及大小。  相似文献   

3.
水性环氧丙烯酸乳液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乳液体系中环氧树脂与甲基丙烯酸进行接枝共聚反应.探讨单体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和环氧树脂四种单体配比、反应时间、温度、引发剂用量等聚合条件对共聚物的接枝率、乳液粒径、乳液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红外光谱和GPC谱图分析表明:丙烯酸单体已成功接枝到环氧树脂分子上,环氧树脂链接枝上强亲水性基团-COOH,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了所得乳液的平均粒径,结果表明:乳胶粒平均粒径达171nm时乳液的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两步合成法制备得到环氧接枝丙烯酸复合乳液,该工艺克服了2种树脂接枝率低、储存稳定性差以及反应过程中有机溶剂污染等问题。确定了工艺的最佳反应条件,并对酯化产物、接枝共聚产物进行了FT-IR和1 H NMR分析。盐雾老化实验发现所合成的复合乳液涂膜的耐腐蚀性能优异,DMA分析显示涂膜具有较高的损耗系数和较宽的阻尼温域,表明涂膜有良好的阻尼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正交设计的实验方法,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E-44)为基础树脂,丙烯酸单体(AA)为改性剂,合成了溶剂型环氧丙烯酸树脂(EA),探讨合成工艺条件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和阻聚剂的加入量对丙烯酸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95 ℃,反应时间4 h,催化剂和阻聚剂的加入量与E-44量之比分别为1.0%和0.075%(wt%)时,丙烯酸单体具有较高的转化率。在此基础上,通过顺丁烯二酸酐(MA) 与环氧丙烯酸树脂(EA)上的羟基反应,在EA上引入了羧基亲水性基团,制备了水溶性环氧丙烯酸树脂(EB)。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别对中间产物EA和目的产物EB进行了结构表征,进一步证实了AA与E-44开环酯化反应生成了EA,以及MA与EA上羟基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了EB。  相似文献   

6.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研究了水性环氧树脂涂膜的固化过程,得到不同固化温度下交联固化程度随时问的变化规律:水性环氧涂膜在固化前期属于动力学控制阶段,固化速率较高,固化程度随时间增加较快;固化后期属于扩散控制阶段,固化反应程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缓慢.结果表明:此水性环氧树脂涂料体系的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为56.082 kJ/mol,室温下具有较快的固化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7.
以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丙烯酸、马来酸酐为原料,通过接枝反应-开环反应-酯化反应三步合成光固化水性含氟环氧丙烯酸酯树脂聚合物。采用红外光谱、热重法(TG)、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激光粒度分布仪等技术对光固化水性含氟树脂结构与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含氟单体使聚合物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热稳定性增强,玻璃化转变温度明显降低,接触角显著增大;当n(环氧树脂):n(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4:1时,光固化水性含氟树脂的综合性能最佳:乳液平均粒径为2.3 m,固化膜附着力为1级,硬度为6 H,耐冲击性120 cm.  相似文献   

8.
聚苯乙烯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合成新方法①郭金全邹友思戴李宗袁亿文潘容华(厦门大学化学系厦门361005)阴离子聚合[1]和基团转移聚合(GTP)[2]技术可分别使非极性单体和极性单体进行活性聚合,得到分子量分布窄、实际分子量和设计分子量相近的...  相似文献   

9.
有机硅改性水性环氧固化剂固化行为及固化膜热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三乙烯四胺与环氧树脂在丙二醇甲醚中反应制得环氧树脂-三乙烯四胺加成物,经脂肪族缩水甘油醚/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TMS)对加成物封端,加酸中和及加水分散制得水性环氧固化剂,用傅立叶红外对聚合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研究了有机硅烷用量对固化剂的固化行为及固化膜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PTMS的加入使固化剂的固化起始温度及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降低,固化反应速率增加,固化膜的热稳定性提高.GPTMS的摩尔分数控制在3%~5%为宜.  相似文献   

10.
两性纤维素接枝共聚物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KMnO4/H2SO4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首次将羧甲基纤维素(CMC)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进行接枝聚合,制备了一系列分子中同时含有阴离子羧甲基和阳离子季铵基团的两性纤维素接枝共聚物.研究了CMC取代度、DMDAAC加量、KMnO4用量和H2SO4浓度对接枝共聚的影响,并对其聚合反应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一种水性环氧固化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一种室温固化水性环氧树脂固化剂.采用聚乙二醇(PEG - 2000),双酚A型环氧树脂(CYD - 128)以及三乙烯四胺(TETA)为原料,将PEG - 2000和CYD - 128在Lewis酸的催化下反应,在固化剂分子中引入亲水性的柔性聚醚链段;用上述产物和低分子量的液体环氧树脂对三乙烯四胺进行改性,同时在固化剂分子中引入了环氧树脂分子链段,以提高固化剂与水性环氧树脂的相容性;加入去离子水,将其稀释至固含量为50%(质量分数)左右,得到一种稳定的无色透明的环氧固化剂水分散体.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改性丙烯改环氧树脂,合成了聚脂型丙烯酸聚氨酯。以及多官能团丙烯酸酯齐聚物,将上述树脂按一定的配比,制得紫外光固化地板漆。该漆涂复后,经紫外光照射固化后,所得的涂层,其附着力,丰满度,耐磨性,硬度等综合性能均优于一般地板漆,讨论了各种合成因素对涂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多重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蓖麻油、三羟甲基丙烷为交联剂,采用环氧树脂和丙烯酸酯为改性剂合成多重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粒度分析仪等对合成的改性聚氨酯乳液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该乳液配胶制成了汽车内饰用的胶粘剂,当内饰材料聚氨酯和聚氯乙烯之间、木材和皮革之间粘接时,剥离强度测试时材料均遭破坏;当聚氨酯和真皮之间、橡胶和真皮之间粘接时,剥离强度分别为1.66kN/m和1.41kN/m,其性能优于未改性的聚氨酯(PU)乳液及国外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14.
以R/S PLUS黏度计研究了水性环氧树脂/水性胺加聚过程的流变性能,讨论了水性胺(HF或HG)、温度和时间对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HF和HG能有效地与水性环氧树脂产生加聚反应.升高温度,初期30 min的黏度是先降而后快速上升;延长时间黏度先升而后趋于一平衡值.水性环氧树脂、水性胺及加聚产物都是非牛顿流体,其流变行为随温度、时间和剪切速率的变化而变化,且符合Herschel Bulkley和Casson流变模型.并用动态力学热分析和热重分析研究了固化膜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陈兴娟 《应用科技》2001,28(4):35-36
采用苯甲酸铅做固化剂,通过对环氧树脂固化物的红外光谱及DSC曲线分析,认为苯甲酸铅是一种催化型固化剂,它与环氧树脂混合后首先形成过渡状态,然后按双分子亲核取代(SN2)机理进行开环反应。  相似文献   

16.
新型改性水性聚苯胺-环氧树脂涂料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化学结构改性法分别在环氧树脂E-44的一端引入双键,另一端引入羟基,用不饱和有机酸中和,得到水性环氧树脂.研究了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确定了水性环氧树脂制备的最佳条件为:n(N-甲基烯丙基胺):n(二乙醇胺):n(E-44)=1.00:1.05:1.00;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 4 h.同时研究了水性环氧树脂及固化剂不同配比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水性环氧树脂乳液和固化剂的最佳质量比为2:1.  相似文献   

17.
氨酯基改性的端胺基聚醚型柔性固化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改善环氧树脂的韧性,以甲苯二异氰酸酯和聚氧化丙烯二元醇为原料,合成了羰羟基聚氨酯预聚体。该预聚体同环氧氯丙烷进行了开环加成反应,得到了中间体氯化聚醚二元醇,再经乙二胺胺解后,制得了氨酯基改性的端胺基聚醚型生固化剂,产物通过红外光谱和端基分析进行了表征,在室温下研究了固化剂与环氧树脂胶片的力学性能。以联二脲为填料,胶片在20℃,50℃及-40℃下的拉伸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6.44MPa和124.15%,2.68MPa和85.24%,27.38MPa和24.09%。玻璃化转变温度表明加入该固化剂后体系的柔生得到了增加,断面形貌呈现出明显的韧性断裂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