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长宪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7(3):62-70
该文以大量翔实的调查资料,从生态学、地理学、灾害学、农经学相结合的角度,分析论证了西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制约粮食生产发展的因素,干旱发生规律及其主要类型,进而对该沤干旱缺不的因素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对粮食及农业生产的防旱抗旱减灾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方略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常欣 《科技导报(北京)》2005,23(3):52-56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剧、沙尘风暴连年发生、水资源日趋紧张、干旱面积不断扩大和自然灾害日益严重,是造成该地区农业生产低且不稳的主要原因。特别是2003年粮价波动之后,辖区的农业问题再次引起高度的重视。黄土高原作为我国能源-化工-重化工基地,其农业生产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黄土高原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历史时期经济社会与生态变迁的相互作用关系中揭示出历史经验教训以及西部大开发确定的发展方针,并在总结已有的农业成功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过程中的农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大量翔实的调查资料,从生态学、地理学、灾害学、农经学相结合的角度,分析论证了西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制约粮食生产发展的因素,干旱发生规律及共主要类型,进而对该区干旱缺水的因素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对粮食及农业生产的防旱抗旱减灾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5.
黄土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和政策建议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 《科技导报(北京)》2000,(3):36-40
黄河和黄土高原哺育造就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由此发祥。然而,在历经数千年沉重的过度土地利用、战乱和灾变的摧残后,黄土高原所呈现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破碎与劣化,生产力低下,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退化的渊薮,且成为对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有重大制约的地区。在新世纪来临之际,朱基总理提出“退田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黄土高原及黄河流域治理的战略措施,将大大促进黄土高原战略定位的调整、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使黄土高原得以休养生息,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必将在2… 相似文献
6.
彭珂珊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1):81-90
根据建国以后黄土高原地区粮食生产进程经历了振荡期 (1949~ 196 4年 )、徘徊期 (196 5~ 1983年 )、增长期(1984~ 1997年 ) 3个阶段 ,分析了粮食发展趋势 ,预测了 2 0 0 0~ 2 0 30年 7个不同年份全区和分区粮食的总产 ,并在对黄土高原粮食生产进行综合考察与定位试验的基础上 ,结合区域各地粮食生产及地貌类型、土壤侵蚀程度、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条件和国家粮食政策 ,提出了粮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对策和技术对策 . 相似文献
7.
任燕 《渭南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5(2):85-89
根据建国以后黄土高原粮食生产进程经历了振荡期、徘徊期、增长期三个阶段,分析了粮食发展的趋势,预测了2000-2023年七个不同年份全区和分区粮食的总产,并在对黄土高原粮食生产进行综合考察与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各地粮食生产及地貌类型、土壤侵蚀程度、生产环境、农业生产条件和国家粮食政策,提出了粮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对策和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证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为了寻求云阳县粮食安全的基本对策,通过对云阳县农业资源的野外调查和室内资料的分析。本文阐述了云阳县粮食生产的现状及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了潜在的粮食危机,最后笔者结合云阳的实际和前人研究的成果,提出了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通过对黄土高原北6县(榆林、神木、府谷、横山、靖边、定边)草场现状的分析,并对该区域环境—经济—社会问题加以综合研究,认为该区域草场退化人系文因素干扰所造成,同时深受当地社会经济特征的影响,并真针对草场资源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退化,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十分严重,阻碍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这个地区有丰富的资源急待进一步开发.环境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是该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中心,从长远利益考虑,处理好治理与开发的关系,协调环境、资源、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必由之路,也是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保证.在环境治理政策方面,注重鼓励性政策、地区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及资金投入政策. 相似文献
12.
13.
Lü Houyuan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3,48(5):411-416
The study of natural vegetation of geological and historical periods in the Loess Plateau is an important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issu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rthwestern China.However,interpretation of the natural vegetation before human reclamation is still controversial.The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potentical factors that cause the difference in knowledge of Holocene natural vegetation developing in different topographies of the Loess Plateau.The distribution of paleovegetation in this region show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rocky mountains,valleys,and Yuan lands(the plain area),i.e.it does not follow the natural vegetation zonation,as that in eastern China does.The Yuan lands with thick loess accumulation were never covered by a vast of dense forests during the Holocene.Forests (or open forests)developed preferably in valleys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Plateau and rocky mountains on the Plateau during the warm period of the Holocene.Some of local vegetation outside of the Loess Plateau are more subjected to the control of geomorphology and ground water. 相似文献
14.
李小辉 《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60-63
通过对当代社会发展战略演进的历史考察和动态分析,我们发现,当代社会发展战略价值取向的演进经历了"重物轻人——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关注人类长远利益——注重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样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整个变化过程中,人逐渐成为当代社会发展战略演进中的价值取向主体,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最终目标。因此,以人为本是当代社会发展战略演进的终极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魁永红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26):132-134
通过对甘肃陇东黄土高原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和成因的分析,指出人类的掠夺性行为加速了本区脆弱生态环境的恶变,并提出了陇东黄土高原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17.
18.
从沙尘暴看黄土的沉积及黄土高原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近年来我国西北地区多发的沙尘暴现象为缘起,对沙尘暴的特征、发生机制等进行了讨论;论述了沙尘暴引起的降尘与黄土的堆积与沉积的过程;黄土堆积沉积的年龄、颗粒成分等;以及沙尘暴与高土高原的形成之间的关系,同时论述了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认为高空均质粉尘的降落是不均匀的;高空降尘是突发的,而风及流水对堆积粉尘的改造是长期和连续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