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PA微囊化人工细胞治疗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作为免疫隔离屏障的微囊技术为克服组织细胞移植治疗疾病研究中的免疫排斥反应和移植物来源稀少提供了新途径.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化牛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和疼痛及微囊化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及其他研究者对微囊化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微囊化甲状旁腺细胞移植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等方面的研究,均明确表明APA微囊可成功地克服组织细胞移植中的免疫排斥反应,使异种移植物的应用成为可能,极大地扩展了移植物的来源.临床应用微囊化人工细胞治疗糖尿病、帕金森病等神经/内分泌疾病将得以实现.同时,也将为体细胞基因治疗提供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干细胞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特别是其特有的免疫调节作用,为解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的移植后的免疫排斥问题带来希望。虽然近几年来有关间充质干细胞减少免疫排斥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本文主要对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性及其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现已成为角膜移植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研究角膜移植免疫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告了用同一供体皮肤移植引起兔同种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动物模型,描述了角膜移植术后和皮肤移植术后的经过,排斥反应的临床表现,组织学标本,包括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标本的制作方法,重点报告了排斥反应实验组的角膜和对照组透明角膜的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对照组的透明角膜,除了在供、受体组织交界处形成疤痕外,植片和受主角膜表现与正常角膜相同。而在发生排斥反应的角膜,则有大量新生血管侵入,植片有大量的浸润细胞,这些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还有巨噬细胞、浆细胞、多形核白细胞、成纤维细胞等。植片组织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受主角膜除了有新生血管生长和有少量浸润细胞附着以外,没有受损。本文讨论了有关动物模型、排斥反应的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与免疫机理及功能的联系,新生血管在排斥反应中起的作用等问题。我们认为本组实验动物模型的临床表现和组织学改变均符合典型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这种反应以细胞免疫为主,亦有体液免疫参与。血管在免疫排斥反应的传入、传出弧中均超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异种器官移植(Xenotransplantation,XT)是未来生物学科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猪作为为人类提供移植器官的供体源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文章就器官移植(OrganTransplantation,OT)的历史、原因、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和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orcine endogenous retrovirous,PERV)感染问题及可能的解决途径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FK506和环孢霉素A对同种异体兔角膜缘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效应。方法将30只有角膜缘干细胞缺陷症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3组:FK506治疗组、环孢霉素A治疗组和对照组,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分别给予0.5%FK506滴眼液、1%环孢霉素A滴眼液和生理盐水点眼,用药5周。术后持续观察11周,以角膜缘植片水肿、混浊程度、排斥反应发生时间和角膜新生血管作为眼表评估指标。结果观察期内,FK506组在抑制新生血管指数方面低于环孢霉素A组(P〈0.05),而两组在上皮排斥反应发生时间、移植排斥指数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早期应用0.5%FK506和1%的环孢霉素A滴眼液均可有效抑制免疫排斥反应,在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发生方面,FK506的作用强于环孢霉素A。  相似文献   

6.
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的唯一办法,术后需要接受长期的免疫抑制治疗,但无法有效阻止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发生。小鼠心脏移植模型是研究移植免疫学的重要方法,在小鼠心脏移植后给予免疫抑制剂治疗,能够延长心脏同种异体移植物的存活,但同时发现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具有严重的不良反应。本文将对小鼠心脏移植后采取的不同的免疫抑制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早期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69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结果:69例术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的受者从出院时间、肾移植功能恢复情况及受者的人/肾存活情况方面都明显低于同期术后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受者。结论:急性排斥反应是影响肾移植早期功能恢复正常的重要因素,临床应努力改善肾移植的初期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FK506对同种异体兔角膜缘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效应。方法:建立48只新西兰白兔角膜缘于干细胞缺陷症动物模型,随机分成FK506治疗组、环孢霉素A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分别给予质量分类为0.5%FK506滴眼液、1%环孢霉素A滴眼液和生理盐水点眼,用药4周。术后持续观察10周,以角膜缘植片水种、混浊程度、排斥反应发生时间、角膜新生血管和假性胬肉作为眼表评估指标。结果:观察期内,FK506组上皮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排斥指数均低于环孢霉素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成新生血管和假性胬肉指数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早期应用FK506眼液点眼可以抑制排斥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同种异基因小鼠皮肤移植急性排斥对受体小鼠胸腺细胞亚群组成的影响。方法以BALB/c小鼠作为供体,C57BL/6为受体,建立小鼠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模型,于术后第7天拆线,第10天取胸腺,制备胸腺单细胞悬液,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胸腺细胞各个亚群的比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小鼠胸腺明显萎缩,胸腺细胞总数明显减少,胸腺细胞亚群细胞数量显著降低,同时,调节性T细胞及胸腺细胞发育和迁出不同阶段细胞绝对数均减少。结论皮肤移植排斥反应明显抑制受体小鼠胸腺及胸腺细胞的发育。该研究结果提示,急性移植排斥反应对中枢免疫器官胸腺中的T细胞发育分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虹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变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自体虹膜色素上皮细胞(Iris Pigment Epithelium,IPE)移植治疗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变性的效果.方法 采用酶-机械分离-酶消化法法获取高纯度、高活力的RPE细胞用于移植,采用外路法将IPE细胞悬液移植入视网膜下腔. 结果 IPE移植术后患者眼底移植区色素沉着减少,未见渗出,出血,视网膜平,视力从入院时的0.15提高至术后2W的0.2.多焦ERG显示移植区P1波平均反应密度上升.结论 IPE细胞移植有望成为RP治疗的一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动物模型 ,总结模型制作中的并发症出现原因和相应对策 ,以及增加异体移植排斥率的注意事项。方法 采用远交系Wistar雌性大鼠和SD雌性大鼠建立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模型。为了提高建立异体角膜移植排斥模型的成功率 ,在取供体角膜植片时靠近角膜缘取材 ,术后保留角膜缝线。结果 自体角膜移植组无排斥反应发生 ,异体角膜移植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为 10 8d± 2 1d ,排斥率为 10 0 %。两组 6 8例模型术后并发症有虹膜前粘连 5只 ,虹膜脱出 5只 ,眼内出血 1只 ,白内障 3只和眼内感染 1只。结论 实验中采用的大鼠角膜移植模型 ,其临床表现与人类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相似 ,排斥反应发生较早且排斥率高 ,适用于模拟人类角膜移植排斥现象进行深入的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轻柔熟练的显微操作技术 ,锐利的手术器械 ,以及充分散大的瞳孔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选择组织相容性抗原间差别大的品系、偏中心移植和术后保留缝线是增加移植排斥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孙进 《广东科技》2023,(1):15-20
心脏损伤后难以修复是世界级医学难题。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的曹楠教授在全球首次使用小分子药物组合将人皮肤细胞直接重编程为心肌细胞,并成功应用进行心梗移植修复。这项革命性技术克服了异体细胞移植的免疫排斥问题,为使用药物再生人体心肌细胞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在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支持下,曹楠博士团队持续深耕干细胞与组织工程领域,不断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3.
排斥反应仍色是阻碍小肠移植成功的主要障碍,其机理、诊断及治疗均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建立逆转录多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观察排斥反应期移植肠IL-2、IFN-γ、穿孔素、粒细胞酶B的mRNA转录变化,取大鼠移植肠杆本提取总RNA,并进行RT-PCR检测IL-2、IFN-γ穿孔素、粒细胞酶B的mRNA转录,PCR产物以内参基因β-actin为内对照,应用SX-100生物影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R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体外传代培养对人类视网膜色素上皮(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ium,HRPE)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原代及传代HRPE细胞(第1、2、3、4、5、6代)表面HLA-ABC、HLA-DR和ICAM-1表达的变化.结果 HRPE细胞基础性表达HLA-ABC,低表达HLA-DR和ICAM-1;体外传代培养时HRPE细胞HLA-ABC表达下调,表达量与传代代数呈负相关(阳性细胞率r=-0.924,P<0.001;平均荧光强度r=-0.820,P<0.001);体外传代培养时HRPE细胞ICAM-1表达上调,表达量与传代代数呈正相关(阳性细胞率r=0.914,P<0.001;平均荧光强度r=0.828,P<0.001).结论 HRPE细胞移植排斥反应主要是慢性排斥反应;应用体外传代培养HRPE细胞移植时可降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但增高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器官损伤、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学者分别对神经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等进行了探索,渴望从中找出细胞移植领域的候选细胞,但是这些细胞大多面临着伦理、来源、免疫排斥等多方面的问题.然而,近年来发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凭借其多向分化潜能、强大的自我复制能力和可移植性,成为细胞移植、基因治疗中重要的候选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为器官损伤、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对其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多克隆抗体(ATG)治疗移植肾难治性排斥反应的结果,对29例移植肾难治性排斥反应应用ATG治疗。结果24例急性排斥反应逆转,逆转率为827%。说明ATG治疗难治性排斥反应效果显著,巨细胞病毒感染及过敏反应是ATG治疗的主要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裸鼠人癌模型复制陈系古,曾宪明中山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由于裸鼠的免疫缺陷,在一定情况下,不排斥来自异种组织的移植,本实验室从1986年~1992年间,已成功地复制了近20株人的瘤细胞系和人体原发癌组织移植建立了裸鼠人癌模型。现报导如下:材料与方法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淫羊藿甙(ICA)对小鼠同种异基因皮片移植的影响.方法:试验分为腹腔注射生理盐水、ICA、环孢素A(CsA)以及CsA与ICA联用4组,5 d后将C57BL/C小鼠的背部皮片移植到BALB/c小鼠的相同位置,用眼科缝合线缝合,观察皮片愈合情况并记录皮片外观性状、排斥时间,于第11天取移植皮片做病理石蜡切片,取淋巴结细胞和脾细胞做增殖实验(CFDA-SE染色).结果:CsA+ICA联用能够延长皮片排斥时间,使皮片愈合得更好,胸腺和脾脏指数均比单独CsA组高,切片显示浸润的炎症细胞也较少,其淋巴结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结论:CsA与ICA联合能抑制移植造成的免疫排斥反应,可能是通过抑制受体小鼠的反应性T细胞的活化增殖来降低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9.
心脏移植俗称“换心”,1960年首先在动物上试验成功。1967年南非的伯纳德(Bernard)首次在人体上移植心脏成功后,美、法、英、联邦德国也相继移植成功,现在各国成功移植心脏的总数已超过2000例,其中以美国为首。手术后的1年存活率达70~85%,5年存活率为50~78%,10年存活率较低,但最长的一例曾活了16年。中国也在1978年由张世泽等首次移植心脏成功,病人曾存活109天。心脏移植手术复杂,要求条件苛刻。例如,病者的年龄需在50~55岁以下,不能有其他疾患和感染现象,肺血管内的阻力不得超过6个Wood单位。通常只有到心脏病的末期才施行心脏移植手术。供心者的年龄应在40岁以下,且无心脏病和感染。最后还要做两者在组织上的配合和施用具有免疫抑制性药物以减少病人的排斥反应。此外,在手术后还要经常或定期检验病者是否有排斥反应的可能,然后对症治疗。病者应长期坚持少吃脂肪和盐份,常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生存。并发症可早可  相似文献   

20.
胡凯  李杨 《科技信息》2011,(27):377-378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是治疗血液系统疾患、实体瘤、基因缺陷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手段。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受者的免疫功能受到严重损伤,其免疫功能的恢复依靠固有免疫以及适应性免疫两个方面。免疫重建的研究对于移植感染的防治以及免疫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