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地图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入境旅游口岸城市——广州的入境旅游流的地理分布和扩散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广州入境旅游流以商务游客为主体,一站式游客和选址同一口岸出入境游客比例较高.(2)广州入境旅游流的分布范围较小,总体上呈现东多西少、南密北疏的特点,集中分布在泛珠三角和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3)广州入境旅游流扩散能力较弱,旅游流空间扩散强度在目的地城市间分布不均衡,集中扩散趋势明显,向丰性和趋高性是其空间扩散的主要特点.(4)广州入境旅游流网络为典型的核心边缘网络,整体结构简单且集中化趋势明显,核心区包括广州、桂林和北京等15个城市,核心城市对边缘城市的辐射效应弱.  相似文献   

2.
选取2003年~2011年山西省各地级市入境游客数据,采用相关的地理分析方法和GIS技术,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入境游客数量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分布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得出:山西省各地级市入境游客数量呈上升趋势,但各地级市游客流波动性不一致,变化率不稳定;各地级市入境游客的空间集聚性逐年下降,分布越来越散,入境旅游差异逐渐缩小;入境游客空间分布由"两中心结构"向"一核两带南北辐射式"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3.
李红辉  张红  王迪 《河南科学》2014,(12):2624-2630
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基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探讨了2000—2011年江苏省入境和国内游客的年际变化、时间分布、空间集聚性和空间格局演变.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江苏省大部分地级市入境和国内游客到访率年际变化不大,国内游客流随时间变动的稳定性高于入境游客流;在空间尺度上,入境和国内游客地区分布均呈现明显的集中型格局,即主要集中于苏南地区,但有不断分散态势;入境和国内游客市域分布均呈现以双中心向四周扩散的双核辐射结构过渡为以多核向四周辐散的辐射结构,空间集聚指数下降,游客空间分布趋于分散,市际间差异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中部地区及6省份入境旅游流流量与流质的成长规律、特征和发展类型态势演化,对其入境旅游实现量与质的同步发展提供参考.根据1998—2015年中部地区及6省份入境旅游流的相关数据,考查流量与流质指数、首位度、绝对集中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并基于旅游流"量"与"质"综合评价视角,构建旅游流二维四象限发展类型矩阵分析模型.结果表明,1998—2015年中部地区入境旅游流流量与流质呈现反向演化特征;入境旅游流流量的首位度整体上呈现合理结构,绝对集中度指数表现空间集聚类型性低度垄断型,入境旅游流流量的绝对差异相对平稳,入境旅游流流量相对差异较为稳定;入境旅游流流量成长演化分别表现出整体上升型、整体降低型和波动起伏型3种态势;中部地区入境旅游流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与层次性特征,演变态势历经了"不平衡型—量质皆弱型—量质皆优型"的转变过程;入境旅游流流量与流质的匹配态势演化正逐步呈现出向合理的空间结构演化.  相似文献   

5.
依据近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及近3年的截面数据,对河南省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的发展历程,以及与周边6省区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发现:(1)河南旅游起步较晚,2003年以前发展相对较慢,之后进入加速增长期,且呈现出独有的"四六结构";(2)河南省国内旅游发展远高于入境旅游,这与河南人口众多,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区位优越有关,可以说具有发展国内旅游的天然优势;(3)河南处于中部塌陷区,航空机场和客运量相对较低,入境游客东西辐射落地人数较小;铁路、公路运输客运量大,但国内外省区游客过境量大、落地游客少,国内旅游以本省游客为主.要促进河南旅游的发展,关键是:(1)加强机场建设,促进入境游客东西输送的落地人数增加;(2)推出更方便的火车和汽车换乘方式,延长国内游客河南落地旅游和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6.
以沪—西旅游流为例,利用person相关系数、转移量和年际变动指数等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得出沪—西入境旅游流西向动态转移的规律特征及东部典型城市对西部典型城市国际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程度和相关关系,从而为西部典型城市制定旅游规划、开展旅游市场营销、发展国际旅游业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湖北省为实证区,选取湖北省2006年~2011年17个市州的入境旅游人数,运用年际集中指数分析了湖北各市州入境游客时间分布动态变化;运用变差系数、基尼系数、首位度、赫芬达尔系数及位序—规模法则对近6年来湖北省入境游客规模空间分布格局差异演化分析,并且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湖北省入境旅游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湖北省大部分市州入境游客随时间变化稳定,潜江市、神农架林区与随州市随时间变化波动最大.②湖北省各市入境旅游规模为首位分布,首位城市发展快于中小层位城市,处于中间层位市州的旅游发展速度加快,中间层次的市州数量增加,湖北省入境旅游规模分布趋于分散,入境游客分布朝非均衡化方向发展.③旅游服务设施、区位条件及交通、三产业发展对入境旅游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经济发展对入境旅游的推动作用还没有有效的发挥出来,并且还存在“资源诅咒”现象.  相似文献   

8.
西部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与资源区位的关系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依据市场占有率和增长率的双指标组合,构建了一个旅游市场竞争态的模型。据此将我国西部12个省区入境旅游划分为4种类型。其中:广西、四川为“明星”市场;云南、陕西、内蒙古为“金牛”市场;重庆、甘肃、青海、宁夏为“幼童”市场;新疆、贵州、西藏为“瘦狗”市场,并深入分析了各市场在参与入境旅游竞争中所处的地位与态势。同时,又着重从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两个方面对其竞争态的形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入境旅游市场占有率与资源丰度、区位指数呈十分显的直线相关关系。这为西部各省区入境旅游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市场开拓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改素  丁志伟 《河南科学》2019,37(10):1708-1720
以城乡收入比为指标,采用变异系数、莫兰指数与空间分析方法,基于省域、市域、县域3种尺度对2000—2015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时空格局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从内部差异看,不同尺度下全国、两大经济带、四大板块基本上表现出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且差异程度降低的趋势特征,这一特征在县域尺度下表现得尤为明显;从省域尺度看,中东部多数省区表现出逐步下降或波动下降的趋势,但一些欠发达,尤其是地处西部的省区表现出相反的趋势特点.②从空间自相关与集聚现象看,全国、两大经济带、四大板块在不同尺度下表现为较强的正相关,虽然近期有所下降,但整体上仍呈现出不同集聚程度的增强;而从各省区看,县域尺度下表现出不断增强的正相关且集聚效应明显,市域尺度下差异较大且部分省区规律性不明显.③从空间分异格局演化看,极高、高、较高等类型区在西部地区明显减少而中等及其以下差距区个数逐渐增多是其主要的格局演变特点,在西部县域尺度下变化最为明显;东部除极少数较高差距区外,其他均处于中等及其以下类型区,逐渐向低层次、均衡化空间格局转化;中部格局变化相对不大,大多单元均处于较高、中等或较低差距区.由较高、高、极高组成的"楔子"型的大范围集聚连片区在县域尺度下凸显,但空间集聚的程度有所下降.④从空间关联类型看,以HH区、LL区为主导且总体表现出HH区增加、LL区下降的趋势,但各尺度的差异化特征不同.从空间演化看,显著HH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并产生大范围连绵分布区,近期向中部扩展的趋势明显;显著LL区虽在中东部城市群核心区、城镇化高水平区集聚分布,但在东北、西北集聚的范围较大且连绵态势明显;显著HL区与显著LH区分布数量少且未形成集聚分布,显示出极化与塌陷效应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以1991—2015年大陆游客为样本,从年度周期、月度季节的视角分析澳门入境旅游流的波动特征,并运用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揭示澳门博彩业、第三产业及大陆经济发展等8个因素对入境旅游周期波动的分解和驱动效应.结果表明,澳门入境旅游流波动共经历6个周期,自2003年后周期波动频率逐渐增加,由2次增加至4次;波动长度逐渐缩短,由6.5a缩短至2.8a;2006年后的波动则均表现出稳定的扩张和收缩态势.入境旅游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特征,呈现"强—弱—强"的"H型"波动演变形态,具体有4—5,7—8及10—11月为扩张期,6,9及12月为收缩期;特别是2004年起季节波动发生变异,每年11月的波峰及4—5月的扩张期消失.使用HP滤波分离后的循环序列分析周期波动的动态分解效应,发现澳门第三产业发展程度、旅游人力资本和博彩业发展对周期波动的冲击力和贡献度最大.  相似文献   

11.
旅游目的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其旅游开发战略直接影响地域经济发展,"一路一带"经济背景下宁夏回族自治区成为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以宁夏回族自治区1997-2011年入境游客量和外汇收入为原始数据,构建GM(1,1)灰色预测动态模型,并进行模型精度检验,模型预测的2012年结果与实际数据基本一致,并利用该模型对宁夏2013—2020年入境旅游指标进行预测.基于预测结果结合旅游目的地现状,提出宁夏入境旅游借申遗成功之"鲶鱼"推跨国旅游精品,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发展"鲶鱼效应";以规划引领旅游发展,通过整合挖掘盘活宁夏"羡余"旅游资源;跨界促成"第六产业"谋求"全域旅游"等可持续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供需视角构建入境旅游流和星级饭店系统耦合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选用1993—2012年相关数据,分析北京市入境旅游流与星级饭店系统耦合协调状况.结果表明:两个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基本呈现上升态势,系统间耦合作用显著,耦合协调度稳步提高.运用实地问卷调研数据,分析北京市入境旅游流和星级饭店系统的耦合现状,结果显示北京市的住宿和餐饮可较好地满足入境游客的需要,但服务质量评价值低于服务设施评价值.影响两系统耦合协调的因素有系统发展水平、需求变化、供需状况以及饭店服务质量等.  相似文献   

13.
《河南科学》2017,(5):837-844
选取游客到访率、动态度等指标,对山西省入境和国内游客的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根据2006—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和近3年的截面数据,对该省的旅游发展过程与周边4个省区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山西省国内游客分布比较均匀,入境游客在经济发达的地级市分布较多;虽然国内客流量和入境客流量都呈现上升趋势,但在5个省区中仍处于落后地位.据此认为,要把山西省打造成旅游强省,一是要利用资源优势,创建一批具有特色的旅游名县、名村;二是要完善交通体系,缩短旅途时间;三是要开展区域间跨省区合作,拓展本省的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14.
以宁波市宁海县为例,以社会网络分析为基础理论,利用Ucinet6.0对宁海县旅游大数据平台中的节点线路模块数据进行处理,并结合Arcgis10.3空间可视化手段,探究微观尺度旅游流移动规律以及由此形成的网络空间结构特征,并解析其空间效应.研究表明宁海县旅游流的整体密度较高,呈现出由城区中心节点向周边乡镇次级中心扩散趋势;城区中心的大观文化园和柔石公园等文娱休闲类节点是重要的旅游流集散枢纽,对其他乡镇旅游节点有较强的拉动作用,次级观光游览类节点是宁海县旅游发展的薄弱环节;交通是影响宁海县旅游流空间集散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归纳出旅游流空间集聚、空间扩散、空间联动效应,并据此提出构建全域化旅游网络空间新格局,打造特色鲜明的多目的地旅游精品线路,以及构建多元化旅游交通网络新体系等,旨在将宁海县打造成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5.
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对中国2007—2014年省际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进行测度,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时空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7—2014年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整体呈现"U"型演变趋势;省际间绝对和相对差距均呈扩大态势,有类马太效应特征,低效率地区对高效率地区"追赶效应"不显著.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空间格局上不均衡;供给效率全局趋势上东西向自东向西递减,南北向呈倒"U"型格局.全局自相关分析表明我国省际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具有正空间相关性,随时间演进呈现"分散—集聚—分散—集聚"的演变模式;高高集聚区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地区,低低集聚区集中于西部及东北地区,高低与低高集聚区则集中于两者过渡区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百度指数搜索,采用“自上而下”方法,对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张裕国际葡萄酒城网络关注度进行测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张裕国际葡萄酒城网络关注度呈现波动增长,但增长幅度不大,移动端网络关注度增长较快,PC端有所下滑;东部地区的网络关注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基本呈现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的空间递减格局,这与我国经济的总体发展格局一致;网络关注度呈现明显的集聚特征,且具有“近邻效应”,与景区较近的区域网络关注度高;网络关注度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主要表现为低、高网络关注度省区分别与低、高网络关注度省区为邻,空间集聚性大于异质性;网络关注度在局域空间分布上较为稳定,高高集聚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及长江下游地区,网络关注度的“冷点”区域分布在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7.
一体化背景下粤港澳跨境旅游流及地域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01、2007和2012年3个关键时间截面粤港澳之间跨境旅游流数据来进行对比分析,运用GIS分析方法,探讨一体化背景下粤港澳之间的跨境旅游的发展趋势,以及跨境游客在广东省的地域分布。研究发现,2001—2012年间广东省入境港澳的旅游人数和港澳入境广东省的旅客人数均呈现爆炸式上升趋势;游客流地域分布方面,港澳与广东各地级市之间旅游互动虽然以分布在珠三角地区为主,但广东省各地级市旅游人数逐渐从不均衡走向相对地均衡。  相似文献   

18.
台湾是我国重要的入境游客源市场,笔者主要以2000—2010年大陆各省市接待台湾游客人数为研究数据,分析了大陆地区台湾游客流时空演变及其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大陆地区接待台湾游客数量呈现增长的持续性、波动性;空间分布极不均衡,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但逐渐向内陆地区扩散;其空间分布与总体入境游客流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最后,对大陆地区台湾游客流时空演变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构建完善的台湾来大陆旅游流网络体系、加快台胞赴大陆旅游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网络自相关理论与建模方法,利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省际人口迁移数据和相关资料,分析了迁移流之间存在的几种网络空间依赖形式,据此构建空间OD模型,并对2005—2010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空间模式及其动力机制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省际人口迁移流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关系;分别选择网络权重矩阵Wo,Wd和Ww,利用Morans I对网络自相关程度进行测度,结果为0.502 5,0.286 7和0.107 8,且均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抵达相同目的地(D)的人口迁移流的迁出地之间存在空间集聚现象;由同一迁出地(O)出发的迁移流的目的地之间也存在空间集聚现象;目的地和迁出地均相邻的人口迁移流之间也存在相互影响与制约.几种不同空间OD模型的拟合度均优于重力模型,其中迁出地的网络自相关效应更为显著,表明迁出地在地域空间上更为集中,抵达同一目的地的人口迁移流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强.同时考虑3种不同网络自相关效应的空间OD模型更优,拟合度更好,该模型可以更加准确全面地揭示经济、就业、人口和距离等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0.
韧性与效率是影响入境旅游经济恢复性增长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运用熵值法与DEA-Tobit模型测度2010—2019年中国入境旅游经济韧性水平,并进行时空格局与障碍度分析,探讨其对入境旅游经济效率的影响,分析入境旅游恢复性增长路径机制。结果显示:中国入境旅游经济韧性整体向好,高韧性区域由东部沿海地区逐渐向中西部地区扩散,但全国入境旅游经济韧性均值仅0.246 7,提升空间较大;入境旅游经济韧性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渐弱,H-H区辐射作用与L-L区扩散作用缩小,H-L区极化作用与L-H区空心作用增强;入境旅游人数、入境旅游收入、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水平、市场发育度和对外开放度是影响入境旅游经济韧性的主要障碍因子;入境旅游经济韧性每提升1%,旅游经济效率提升0.243 2%,二者对入境旅游恢复性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