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阐述了壮汉语- p 韵字之间的关系, 指出一部分壮汉语- p 韵字之间关系密切, 同时说明并非所有的壮语- p 韵字都与汉语有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沈向荣 《科技信息》2007,(13):65-65
本设计是为开发“壮语方言词语在线语料库检索系统软件”而提出的,本系统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壮语研究者能够更加方便的进行壮语语言描写、方言比较研究和壮汉语历史比较研究,还可以作为壮语词典编纂和汉语方言调查的重要辅助工具。本设计包括四个主要部分:一、软件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系统维护、事件处理和辅助功能三个方面。二、数据流程和数据结构设计。对软件工作流程和数据表结构关系详细描述。三、界面设计和软件特点。  相似文献   

3.
壮语电视教学片教材是国家教委世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关于培养老师壮汉双语能力.提高壮族地区初中教学质量的研究”成果之二,它主要是通过25集具有速成性质的壮语电视教学片.将壮语的语音,约两千常用词,以及语法结构用10个学时讲授完毕。可供培训从事中小学壮汉双语教学的老师和自学壮文的人员使用。  相似文献   

4.
运用语序类型学的蕴含性原理,分析壮汉名词性短语语序类型的共性及差异,得出在语言长期的接触过程中,汉语对壮语的语序类型影响深远,使壮语语序类型逐渐改变。  相似文献   

5.
忻城壮语词汇中有丰富的四音格词,从其语音特征、语法特征方面着手分析,可以看出忻城壮语四音格词追求整齐、声韵和谐的语音美,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有关壮侗语同源词进行比较分析,认为早期壮侗语里有送气音声母,共同壮侗语分化后,一些语言的送气音声母较早地弱化以至消失了。  相似文献   

7.
壮汉两语同属汉藏语系,壮人汉人(特别是讲粤方言的那部分)又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所以有不少词汇是共同的,其中粤方言词与壮词相同的就更多。如:  相似文献   

8.
词义问题时常困扰词汇学习.词与词之间的上下义关系、同义关系、蕴含关系直接干扰我们对句义的准确理解.本文从语义学的角度解析二语习得中的一些词义问题.通过对词义变化、词义聚合关系及词义通感现象的分析,揭示词义关系的特点及影响词汇习得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9.
壮汉语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意义和语言结构 ,特别是偏正式结构。正视和解决好语序差异问题是提高基础教育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为此 ,要加强教师壮语知识的培训 ,注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因材施教。同时要加强双语教学氛围的整体设计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由壮语思维过渡到汉语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造成壮语与越南岱侬语词汇差异的直接原因主要有 :1 借词取代民族固有词 ;2 借词和造词的交错使用 ;3 造词材料或造词方法的不同 ;4 借词来源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大新三湖壮语四音格词中的重叠,并结合各壮语方言点四音格词的重叠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重叠是大新三湖壮语四音格词最典型的构词手段,大新三湖壮语四音格词与各壮语方言点四音格词的重叠相比,有共性,也有自己的特点。文章还对大新三湖壮语四音格词语型“……tha:i53……ta:i33”式和“……tha:i53”……nou33”式的来源进行初步探讨,认为其是重叠象似动因的体现和表达否定的主观感情色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靖西壮语属于壮语南部方言德靖土语。母语为靖西壮语的人在学习使用普通话的过程中会形成“靖西壮语~普通话中介语”,其语序、句式和句类的运用既有普通话特点又有靖西壮语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从秦汉时期起,大量古汉语的词汇传入越南,被越南语吸收和越化,被称为"汉越词"。汉越词是越南语词汇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越南语词汇总量的60%~70%。汉语词传入越南之后,有些仍然保持其原义,但有些经过演变导致词义扩展、缩减或改变。因此在汉越互译时必须深入了解这些汉越词的词义和用法等特点。通过简介汉越词的词义和演变来分析汉越词对汉越互译过程的影响,并进而提出汉越互译教学中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现代语义学的原理和方法,系统分析描写了壮语拉寨话亲属词的语义成分,并总结了壮语拉寨话亲属词的语义特点  相似文献   

15.
母语为靖西壮语的人在学习使用普通话的过程中会形成“靖西壮语~普通话中介语”,其语序、句式和句类的运用既有普通话特点又有靖西壮语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中外学者对“萨满”一词的来源及词义,历来说法不一,如果从中国古代少数民族语言及历史文献出发,对“萨满”一词的词源与词义进行重新考释,可以认为“萨满”一词不是外来语,而是中国古代女真语,其义不是“激动,不安和疯狂的人”,而是“智者”。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梳理了英汉词义历时演变过程中所呈现出的规律性特征,结合大量的古汉语文言文,现代汉语和英语词汇作为语料,为二语习得者对英汉一词多义现象辨析提供了一个新的参考视角,即词义的本义和词源义。  相似文献   

18.
那安壮语第一人称单数tan6属于当地壮语的特征词,极具地方特色。其来源有两个层面:在共时层面上由那安壮语内部非三身代词tan6转化而来;第二个层面是历时层面,那安壮语第一人称单数tan6与西双版纳傣语taan6、泰国泰语thaan6具有一定的语音对应规律,可能共同来源于古台语非三身代词*daanB。  相似文献   

19.
壮语ku^6和汉语"为"都是各自语言中常用的泛义词,它们不仅有语义和用法的对应关系,而且现代壮语的ku6和"为"的上古音相近,它们应是同源词。为数不少的汉台同源词也证明了它们之间的这种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把壮语构词法和壮语构形法区别开来,并介绍壮语中常见的构形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