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征求意见稿)第11条的“夫妻不动产分割条款”体现了物权与人权的利益之争,从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在物文主义思想滥觞下所做出的财产恒重、兼顾人权式立法,是一种“本末倒置”结构的立法:它将财产法的平等对待混同于人法的差别对待,并过多强调立法技术而导致与现实脱节.相关部门应以保护人权为核心重构该条款,以便与《婚姻法》的宏观立法精神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该文对于《〈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中第六条明确规定夫妻房产赠与进行剖析,并与婚姻法中夫妻财产约定这一概念进行区别,进而提出其利弊。  相似文献   

3.
不动产登记是公示方法而非确定权属的标准,共同共有不排斥共有关系终止时的按比例分割。对"用共同财产还贷"的法律行为做合目的、习惯以及婚姻法价值取向的解释可以得出结论:《婚姻法解释(三)》之"不动产登记",无论是在确定父母赠与之意思表示时,还是在确定房产是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同财产时,抑或在夫妻离异时确定房屋产权归属时都只是一种参考,而非标准。  相似文献   

4.
婚姻法解释(三)在父母赠与不动产问题上的规定充分考虑了赠与人的意愿,具有合理性。其第7条第一款实际上遵从了物权法规定的不动产归属原则,在一方父母赠与房屋的情况下,所有权归属应以登记为准。解释(三)第10条不仅没有对女方不利,相反对于女性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倾斜保护。该规定不是一种认定婚前个人财产的情形,而是确立了特殊情况下夫妻离婚后不动产的分配规则,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不动产应由夫妻共同共有。何谓个人财产的"投资收益"、"孳息"和"自然增值"亟待法律加以明确,不动产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并不会侵害共有人的生存权。  相似文献   

5.
"赠与"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一种行为。由于该种行为的实质是财产所有权的转移,现代社会一般要求其通过法律程序来完成,世界各国的立法中均有体现,我国《合同法》也对赠与合同做了相关的具体规定,其中,第186条有关赠与人之任意撤销制度颇受关注,不仅在于其内容也在于其在司法适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本文从《合同法》第186条出发,探讨赠与合同之任意撤销制度及赠与人之任意撤销权行使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2015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新法第十六条之规定,无疑拓宽了广大人民参与立法的途径,发挥了人大代表在立法中的作用,推进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新进程。但究其条文本身却存在某些不足,通过对该条款的利弊分析,并运用统计学、经济学相关知识,提出该条款在具体法律实践中的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出台,这部司法解释创新性地对父母为已婚子女出资购房的性质进行了认定,将对我国亲属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对婚后由父母所购房屋权属的规定加以解析,着重研究了这一规定对我国夫妻共同财产制度带来的冲突与发展,并就此条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笔者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8.
研究电影作品属性是对电影作品著作权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是妥善解决电影作品的权利归属和利益分配问题的关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国《著作权法》第15条的相关规定集中体现了我国对电影作品属性的定位,但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方面对原作品作者的权利保护不足;另一方面对电影作品作者构成的规定过于僵化。目前,各国对电影作品属性的立法主要存在三种模式。三种模式各有千秋,是我国选择自己的立法模式、同时完善《著作权法》第15条之不足的重要参考依据。我国应抓住《著作权法》再次修订讨论的契机,结合本国实践并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对电影作品的属性进行系统地规定,并对相关条款做出修改。  相似文献   

9.
婚姻财产制度是婚姻家庭法中规范夫妻财产关系的一项重要制度。婚姻财产中赠与财产行为指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互相赠与、一方以无偿的方式将自己的财产给予他人、夫妻双方或单方接受第三方赠与的法律行为。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下简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出台,对婚姻赠与财产作了更进一步的规定。然而新解释之石激起了万千社会舆论——支持声与质疑声频频对峙。该解释是忽视传统、标新立异,还是接轨新观念、推进价值观革新?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在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日,我国(除港澳台地区,下同)同样不可忽视他国进步的法治理念。本文以我国婚姻财产制度中赠与财产为研究对象,介绍其概念、特征、分类,并通过与澳门、美国法律所规定的婚姻赠与制度相比较,结合现行赠与制度所造成的模糊认识,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格式条款的产生带来了商品交易的快捷和标准化,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破坏了合同自由,因此各国均以立法方式对格式条款的使用进行了限制。在立法规制上,针对消费合同与商事合同是否区别对待,出现了统一立法、单独立法以及混合式三种情形。我国《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均对格式条款进行了规定,属混合式立法,在具体适用中应灵活解释"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并予以遵循。  相似文献   

11.
论夫妻财产约定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南岭 《科技信息》2007,(27):252-255
夫妻间的财产关系是婚姻关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修正后的婚姻法对夫妻财产制度作了重要的修改和完善,明确规定了夫妻约定财产制的方式。《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姻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这是在1980年《婚姻法》第十条规定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和完善形成的,其将夫妻约定财产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在司法领域给予当事人充分的自由,允许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主处分其财产权利。婚姻法中所规定的夫妻约定财产制体现了平等、自愿的契约自由原则,同时夫妻之间对财产的约定在本质上又是合同,在契约的形式、效力、解除等方面一定程度上也要受《合同法》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私有财产增多的同时出现的经济纠纷的增多,实行夫妻之间财产约定渐成趋势,立法上确立夫妻约定财产制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2.
从规范的立法目的出发,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生效以来的实务案件,《民法典》第1254条高空抛物条款的适用主要有以下几个重点问题:该条款与第1253条物件保有人责任条款之间的适用关系;建筑物管理人安全保障义务的范围;公安机关侦查是否为该类案件的起诉前置程序。  相似文献   

13.
李瑾 《科技信息》2011,(3):I0407-I0407,I0364
在实施了新《婚姻法》后,最高人民法院曾经出台两次司法解释,使其有了更大的可操作性。2010年11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最新解释,本文拟在最新司法解释的基础上对婚后所获赠与的房产归属、财产的预期收益、夫妻对其财产约定是否负有告知第三人的义务以及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特有财产的相互转化等问题进行尝试性的探讨,希望能对司法实践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婚姻法解释(三)》)第十条的分析,对比相关婚姻存续期间房屋所有权归属问题的法律修订,认为《婚姻法解释(三)》第十务构成对《婚姻法》相关规定的抵触,忽视了婚姻家庭关系的特殊性。同时,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侵权责任法》第36条对网络侵权行为进行了专门规定,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在特定条件下,对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实施的侵权行为承担连带责任。但该条款关键用词模糊,在学界解读时出现多种不同版本,需要运用立法解释论的方式予以细化;而其明确表达的连带责任则体现了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苛责,势必对网络言论自由化产生不利影响,立法之趋向有待修正。  相似文献   

16.
《刑法》第184条规定的犯罪行为不应该构成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和受贿罪,应该单独设置罪名。该条款追求的立法价值和目的是保护市场经济的诚实信用公序良俗。对刑法分则的客体及其背后追求的立法价值应该有具体精细的理解,尤其是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罪这一类罪名,是为追求和维护市场诚信活动服务的。  相似文献   

17.
依照新《公司法》的规定,股东对公司出资的形式限定于五种,即货币、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将债权排除在外。但是在我国公司法实务中,债权出资的情况早就存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也对其予以认可。国外立法对于债权出资的问题也大多持肯定态度。本文试图从债权出资的法理基础切入,讨论其现实合理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隐患,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自婚姻法2001年修正案颁布后,围绕该修正案分别于2001、2003及2011年出台了三次司法解释,其中主要集中在婚姻存续期间和离婚后的财产规定。通过对10年来相关立法的梳理,对婚姻立法的伦理性、保护妻子权益以及子女利益最大化等价值方面做出分析,并提出中国离婚立法的未来方向"和"。  相似文献   

19.
保险人对免责条款的提示与说明义务,是保险法对保险人规定的一项基本义务。但保险法并没有明确提示与说明义务的范围、方式以及程度等标准,对此理论上尚存在较大争议,实践中对保险人是否已尽该义务的认定也莫衷一是。若想破解这一问题就需要对该保险人义务的法理基础进行规范分析,防止过分强调倾斜性保护;并以此为指引,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文中简称《保险法》)实施情况,着重阐释保险人对免责条款履行提示、明确说明义务的方式,需要在平衡各方利益的基础之上进行,并探析未履行对免责条款的提示与说明义务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20.
2008年《专利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改,这一次修改是在中国知识产权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的领域背景下进行的。此次修改既有对原有条款的进一步完善,也有关于新制度的建立,既有对下位法律中相关条款的吸纳,也有对国际立法中相关制度的引入。作为从事专利审查工作的一员,对于《专利法》的修改倍加关注,希望通过对此次《专利法》修改的背景介绍,特点陈述,及对于个人审查工作的指导意义的表达,进一步加深对修改后《专利法》的认识,以便更好的应用到今后的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