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红河梯田的"森林-村寨-梯田-水系贯穿其中"垂直景观格局影响氮磷物质的迁移和转化过程,为揭示其内在联系,以红河梯田"林-寨-田"和"林-田"两种景观格局中的地表水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12月(旱季)和2018年6月(雨季)共采集18个水样测定总氮(TN)和总磷(TP),分析其时空特征,采用截留量和水体营养状态综合指数(EI)对截留和水体富营养化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红河梯田的氮磷截留和水体富营养化与景观格局关系密切.(1)"林-寨-田"景观格局对氮和磷的截留(-0.09 mg·L~(-1))比"林-田"景观格局(-0.185 mg·L~(-1))明显,且在时间上呈现雨季大于旱季,在空间上呈现梯田村寨森林的特征;(2)"林-田"景观格局的水体富营养化水平(Ⅲ级)高于"林-寨-田"景观格局(Ⅱ级),且在时间上呈现旱季大于雨季,空间上呈现梯田森林的特征;(3)梯田既是"源"景观也是"汇"景观,截留量0.08-0.18 mg·L~(-1),水体富营养化水平Ⅳ级(62.025≤EI≤66.19),表明梯田截留明显且局部已富营养化.建议对景观格局进行优化,构建"沟渠-水塘-梯田"湿地结构,控制污染物排放量.  相似文献   

2.
潘梅娥  杨昆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4,24(11):4425-4432
为探究洞里萨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湖泊水质的影响,以MODIS土地覆盖产品(MCD12Q1)、湖泊浊度和营养状态指数为数据源,结合GIS空间分析、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该流域近20年土地利用与湖泊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两者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洞里萨湖流域土地利用以林地显著减少(P<0.01)和草地、耕地显著增加(P<0.01)为主要特征,年均变化率分别达到了流域总面积的-1.13%、0.8%和0.35%;相应地,湖泊浊度和营养状态指数亦为上升趋势,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研究时段内,湖泊浊度与林地强负相关(r=-0.65),与草地、耕地和建设用地强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1、0.74、0.72,与湿地弱正相关(r=0.35);然而,湖泊营养状态指数仅与湿地弱负相关(r=-0.31)。研究结论为认识洞里萨湖水质变化的驱动因子与流域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湖泊富营养化状况与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江 《科技信息》2010,(5):24-24,73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我国城市湖泊水质的日趋富营养化,导致水质进一步恶化,严重制约了城市的持续发展。现在全世界都十分重视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在2009年11月份武汉召开的第十三界世界湖泊大会上分析了湖泊富营养化的严重形势,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让湖泊修养生息。分析湖泊中水质参数,了解水环境中生物生存状态,可以更好地分析出城市湖泊水生态健康状况。浮游植物是水体的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对水质的变化有着特殊的敏感性,可通过对浮游植物情况结合水质理化参数进行分析,全面掌握水生态的健康状况.对水体营养状态进行客观的分析,为更好地保护水环境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对城市湖泊的富营养化现状的治理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基于GF-2影像的苏州市区水质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水体水质遥感监测是治理城市水体水质遥感监测是治理城市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基础,也是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GF-2影像,建立城市水体水质参数反演模型,对2015年-2017年苏州市区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悬浮物浓度、透明度三种水质参数进行遥感监测,分析了苏州市城市水体水质参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且对苏州市水环境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苏州市区水体叶绿素a浓度整体偏高,但平均水平逐年降低。各个市辖区城市河道平均叶绿素a浓度相差不大。大型河流湖泊中,虎丘湿地叶绿素a的平均含量在2015年-2017年间均处于最高水平。三年间市区城市河道的平均悬浮物浓度降低明显,悬浮物浓度较高的河道均主要集中在虎丘区。大型湖泊的悬浮物浓度不高,逐年降低明显。盛泽湖的平均悬浮物浓度最低,透明度最高。京杭运河的悬浮物浓度一直保持在最高水平,且变化不大,吴淞江汇入京杭运河部分水体悬浮物浓度偏高。2016年元河塘悬浮物浓度突然增高并在2017年有所降低,但仍高于2015年。透明度的分布变化趋势与悬浮物浓度相反,符合常规规律。苏州市区水质逐年改善,但仍水质情况仍不容乐观。京杭运河、元河塘、虎丘湿地由于人为活动导致水质较差,今后需进行重点监测与治理。其余河流湖泊水质均逐年改善,盛泽湖的水质处于最优水平。根据相关资料查阅,遥感监测苏州市区水体水质情况符合实际情况,GF-2影像能有效地反演城市水体的水质参数信息并显示其分布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基于AQUATOX的景观水体水生态模拟及生态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城市景观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以华北某生态小城镇(HM镇)内的景观湖泊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利用AQUATOX的水生态模型,对景观湖泊富营养化与水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根据模拟结果确定了景观湖泊中需要改善和控制的水质指标与富营养化藻类,并对植物和动物修复的生态修复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AQUATOX可以模拟景观水体的水生态变化过程和水质状况,为景观水体的生态修复和水质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莫愁湖作为南京市一个重要的景观类湖泊,近些年已经呈现较为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探求影响莫愁湖水质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对于防治莫愁湖水体富营养化,维护莫愁湖水质特别重要.本文通过莫愁湖藻类增长潜力试验研究,设立试验对照组,确定莫愁湖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为氮,并为防治莫愁湖水体富营养化,加强水质管理,进行水体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嘉陵江流域及其梯级开发河段为研究对象, 通过在2008 年8 月(雨季) 及2009 年2 月(旱季) 进行密集采样, 分析测定了河水中溶解无机碳(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DIC)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 探讨了河水中DIC的来源及其季节与空间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嘉陵江河水DIC 及其同位素13CDIC 组成的平均值, 雨季时为2 018 μmol/L 和−8.6‰, 旱季时为3 150 μmol/L 和−6.0‰, 二者均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 嘉陵江水体13CDIC 的值旱季(枯水期) 高于雨季(丰水期), 与自然河流的季节变化特征相似, 而与水库、湖泊不同, 表明嘉陵江梯级水库群水体“湖沼学反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太湖富营养化的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将太湖2001~2002年的水质监测数据与空间数据结合,采用基于因子分析的主成分方法将太湖的水质参数概括为5个主成分,提取并反证了湖泊水质各个主成分的科学内涵,即水体营养指数、富营养化指数、植物生长环境指数、水体色度指数和水体酸碱指数;研究了各主成分的空间分布特征、意义以及月均值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指出水体营养指数和植物生长环境指数是太湖富营养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水体色度指数和水体酸碱指数是太湖富营养化的次要驱动因子并可作为富营养化的指示因子。  相似文献   

9.
厦门汀溪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评价水质的营养程度,采用水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和卡尔森指标(TSI)对厦门汀溪水库2008年5月—2009年12月水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水库2009年的富营养化程度较2008年同期均有所加深,且2009年营养指数呈现波浪变化趋势;2)各营养指数总体变化趋势相同,TSIm均高于TSIc和TLI,TLI和TSIc数值上更为接近,但从营养指数指示的营养程度上看,TSIm与TLI指示的水体营养状态更为一致.因此当该水质营养程度较低时,采用TLI或TSIm指示水体的营养状态更为一致;而当该水质营养程度较高时,可以选择TSIm、TSIc或TLI来判断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连续4年对温岭潮间带水质的取样分析,使用有机污染指数(A值)和富营养化指数(E值)进行评价,揭示了整个水体质量近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温岭潮间带水体富营养化指数逐年增高,富营养化范围呈上升趋势,有机污染程度亦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程海的真菌     
本文报道了对程海真菌的区系组成及其在湖体中的分布状况、季节变化和优势类群的研究结果。共分离鉴定了真菌20个属。与云南主要高原湖泊滇池、洱海比较,程海的真菌(尤其是鞭毛菌)类群较为贫乏,区系成分也有明显差别,分离到了根囊壶菌(Rhizophlictis)和丝枝霉(Abhanocladium)等属。底泥中的真菌类群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总菌数在雨季明显增加。水中及周丛生物上的真菌类群季节变化明显,旱季里出现的真菌类群较雨季丰富多样,表现出与滇池、洱海相同的规律性。优势类群为细囊霉(Leptolegnia)、根生壶菌(Rhizophydium)、拟青霉(Peacilomyeces)、青霉Penicillium)和枝孢霉(Cladospouium)等属。  相似文献   

12.
利用柬埔寨2010--2012年农业统计年鉴数据提取各个省级行政单元3年的平均复种指数,结果显示:海拔不高于50m的区域面积占所在省份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与年度耕地复种指数之间的相关性为0.751,达到极显著相关关系;雨季时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平均占全年的87.1%.研究表明:柬埔寨农业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受地形限制,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地势平坦的洞里萨湖区、洞里萨河两岸和湄公河在其境内的后半段.此外,柬埔寨的农业开发受气候条件制约严重,农作物种植和生长主要集中在雨季,耕地复种指数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采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单站的月平均降水资料、Morlet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方法分析了西昌发射场区1974—2013年的降水周期及突变特征。结果表明:降水量在雨季、8和9月呈现出显著的9~16的年代际周期,但其年际周期偏弱。此外,雨季、6和7月存在突变现象,但8和9月并不存在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14.
程海湖水的pH为9,总碱度40左右,属碱性湖泊。干季水中各水域的K~+、Na~+、Ca~(++)、Mg~(++)、Cl~-、HCO_3~-、PO_4~(3+)等离子含量均高于雨季,而SiO_2和F~-、CO_3~(2-)、SO_4~(2-)离子低于雨季。各水域底泥除K含量雨季高于干季外,其Na、Ca、Mg、S、P、Fe、Mn、Zn、Ni含量以及C/N比值,雨季均低于干季。从底泥中分离到的放线菌有18个属之多,其中对细菌有抑制作用的占40%,对真菌有抑制作用的占20%。20%左右的菌有分解脂肪、纤维活性。1~2%的菌还产生蛋白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15.
太湖水质时空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2001年太湖12个月25个监测点的实测水质资料,结合太湖监测点的空间地理位置,基于相关系数法,对太湖水质时空相关性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动态聚类分析法将太湖所有监测点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太湖水质存在很强的时空相关性,月份之间的相关性变化比较明显,可能与太湖水位、水体的流动情况以及入湖排污口污染物排放量有关;动态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以直观地了解太湖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广西扶绥黑叶猴食物水分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12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技术研究了黑叶猴的觅食行为,并测定了黑叶猴食物的水分含量.结果表明,食物中的月平均水分含量在61.1%~76.4%之间,各个月份间食物的平均水分含量有显著性差异(χ2=22.00,df=11,p=0.0240.05).在不同的食物部位中,花、嫩叶、果实、成熟叶的月平均水分含量分别为74.32%、70.69%、62.46%、60.73%.不同生活型的食物平均水分含量不同,其中乔木的水分含量最高(71.43%),其次为藤本植物(68.55%),灌木(67.37%),最低为草本植物(63.03%).黑叶猴取食植物含水分较多的嫩叶部分作为主要的食物,但检验发现黑叶猴全年对食物种类的取食时间与该种类的平均水分含量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因此,食物的水分含量不是影响黑叶猴选择食物种类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7.
河流pH值是河流水环境的重要指标及其健康程度的关键性因素,选取滇池流域4条有代表性的入湖河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河流水体pH值时空分异特征,探讨了pH值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和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滇池主要入湖河流pH值上游呈弱酸性,中下游呈弱碱性,下游pH值出现下降趋势;雨季的河流pH值波动比旱季大,源头的pH值变化幅度小于中下游;影响滇池入湖河流pH值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温度、总溶解性固体(TDS: Total Dissolved Solids)和总氮(TN: Total Nitrogen),主要离子是Ca2+、HCO3-和Mg2+;碳酸盐平衡缓冲系统和离子平衡缓冲系统的变化是造成滇池入湖河流pH值变化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8.
 应用Granier热扩散技术对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榆(Ulmus pumila var. sabulosa)疏林林分进行树干液流通量研究.选择该区占林分80%以上林木的3种胸径级(小径级,15—25cm;中等径级,25—35cm;大径级,>35cm)榆树,使用Granier探针进行每隔15min的树干液流测定,同步测定各林分环境因子.林分中不同胸径级榆树树干液流通量特征表现为:树干液流密度峰值大径级树>中等径级树>小径级树,且差异明显;大径级树由于林龄较大,液流密度曲线变化平缓,没有明显的峰值,呈弧形曲线;液流密度随季节推移在生长季中液流密度均值逐渐减小,在生长季末期(10月)基本处于微弱波动状态.液流通量最大月平均值一般出现在6—8月,不同径级树月液流通量变化差异较大.对样木的日液流通量比较发现,胸径对液流有显著影响.对不同胸径树木各树种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为饱和水汽压差(VPD),光合有效辐射(PAR),气温(Ta);在不同生长季节,对不同胸径类型树木起主要作用的环境因子也不尽相同,但是PAR和VPD是其中起主要作用的两个因子.  相似文献   

19.
鄂东太白湖的水文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多次实测数据与水文站多年观测资料,量算了太白湖的形态特征值;探讨了湖泊水文特性,即对湖水水位变化、运动状况、水温时空变化、光学特性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