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中国文化向何处去的时代背景下,李大钊对中国传统文化及西方文化的利弊进行了全面剖析,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进行了激烈的批判,提出了建立"第三文明"社会主义文化的独特构想。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积极成果,对于今天中国的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前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文化和指导思想上的重要任务与使命。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文化土壤和民族形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现代化的变革,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转型。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通性,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化"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使得我们可以从"大众化"的视角思考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途径。就是要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众化"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中国化"来更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发展道路的成功源于科学的理论指导,这个理论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时期,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追本溯源、返本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不同于西方的民主制,中西方不同的政治文化传统,造就了不同类型的领导文化,要将中国的贤能选拔与西方的民主选举结合,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提出了一系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蕴涵中国优秀文化精髓,充分结合当代中国实际国情的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从理论指导维度看,其治国理政思想贯穿了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红线;从文化传承维度看,旨在弘扬中华文化沃土中的优秀文化;从问题切入维度看,直面中国全面改革开放发展实际;从目标厘定维度看,始终坚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经验运用维度,凸显了推广党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中西文化对立交融的近代中国,历史文化因素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影响很大。整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良传统文化之长以创造中国文化现代精神,是中国近代文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敏锐把握与回应这一历史性课题,于1938年审时度势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  相似文献   

7.
具有深厚底蕴的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决条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思想基础,同时它也是构建中国国情的一个重要方面,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融合符合客观规律性,同时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最后提出要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在鸦片战争中,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打败了闭关锁国的清政府。面对祖国惨遭西方列强的侵略、杀戮、掠夺,近代海外华侨华人与国内同胞一样,以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书写了抗争外国侵略的悲壮历史。孕育与激励海外华人爱国情怀的精神动力不仅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同时还根源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振兴中华"是近代海外华人孜孜以求之的强国梦。鉴往知来,新时期重温华侨爱国精神对于当代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时代使命和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发动"尊法批儒"运动的直接原因在于利用法家厚今薄古的思想为"革命"进行辩护。"尊法批儒"运动的深层原因在于人类文化演进的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尊法批儒"给我们的启示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一方面必须捍卫其现代性指向,另一方面应当追求现代化与传统文化资源的完美契合。  相似文献   

10.
李昊远  宗彩娥 《科技信息》2009,(35):140-14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q-国化也是一个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的过程,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解决文化认同、实践和当代化、民族化和本土化三者的有机统一等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