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随着刑事证据审查规范不断修改、完善,我国在刑事证据领域发展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审查模式:在纵向上,形成了“证据材料-证据-定案的根据”三步骤审查模式;在横向上,建构了依证据种类划分审查规则模式。但这种审查模式的不协调性愈发明显,限制了刑事证据审查的发展空间。为重新理顺关系,克服困难,应当借鉴大陆法系从“证据能力”到“证明力”审查的两步骤模式,并以我国传统证据三性即关联性、合法性、真实性为基础,将两者有机结合,完善我国的刑事证据审查模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发展,鉴定结论运用科学技术影响诉讼中对案件事实的认定,有着科学性与非科学性,客观性与主观性并存的特性,因此对鉴定结论证据能力进行系统的规制以发挥证据能力守门功能,保障证明的真实性和证明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查办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中可否以纪检口供直接定案,成为司法实践中十分棘手的问题.根据现行立法及有关证据学理论,纪检口供并不具有刑事诉讼的证据能力.不能直接作为刑事诉讼证据.实践中,司法机关一般是通过一定方式对纪检口供进行转化,使之成为刑事证据,并作为起诉和定案的根据.在纪检口供转化的过程中,由于相关法律、司法解释的缺位,司法人员只能依靠个人的学识和经验进行,因而主观随意性比较大,从而造成各地司法机关在具体做法上不够统一.要解决这一司法难题,必须对纪检口供的效力及其转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将自然科学研究中的理想状态原理借鉴于法学研究将有利于将一些复杂的法学理论问题简单化。本文尝试运用理想状态原理对证据问题进行研究,使同时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的证据成为理想状态的证据,并在理性状态的证据启发下,将提出自在证据、理想证据、不适格证据和被忽视的证据等新的证据分类。  相似文献   

5.
真理的属性应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所谓真理的客观性是指客体的本质和规律观念化为主体的思想并进而化到公共语言表述系统之中后所具有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它表达的是真理性的认识与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相一致的关系,所谓真理的主观性是指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在将客体的本质和规律观念化的思想时凝结,沉淀于其中的选择性,创造性以及局限性等。它表达的是真理性的号以实践为存在方式的主体的认知本质和规律-能动性,超越性和力求把握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趋向相一致的关系。而真理的客观性和主观性及其统一,根源于人的实践活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本质要求,这一本质要求不仅凝结和体现在转化为现实的物化的结果中,而且凝结和体现在转化为观念的非物化结果即真理性认识中,从而以观念形态在规律层次上达到了主观与客观的一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了狭义相对论时空观所对应的主观性与客观性问题。文章认为,选择合适的同时性定义和参照系实质上是人们建立的一种新的动态测量基准。据此,能较好地解释钟慢效应和尺缩效应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辨证统一。克服了有关文献关于此问题解释的片面性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我国司法实践中审查判断电子证据的现状分析,指出我国电子证据审查判断应在立足于本国实际的基础上,结合电子证据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对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判断,在借鉴国外的电子证据认证规则的基础上规范取证主体,完善取证程序.  相似文献   

8.
电子证据取证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电子证据即为电子数据证据,通常指在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以其记录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电磁记录物。电子证据取证包括证据获取、证据分析和证据报告三个过程。同时,电子证据作为诉讼证据必须具备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的特征。当前,以数字化形式出现的电子证据对传统的证据形式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9.
法律文本是法律适用的前提和基础,其创设体现了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以语言为载体的法律文本具有规范性和语用性的特点。法律文本这些特点决定了法律适用的前提和限度,决定了法律适用者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同时应保持着克制谦抑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实质上是以庭审实质化为核心,以证据为关键的诉讼制度改革。罪刑法定原则与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改革的法理基础。公诉工作应当围绕证据中心,对侦查引导、协作与监督并重;严格全面审查证据,落实起诉裁量权;庭审中,实现公诉与辩护对抗、法官中立的三角诉讼模式,落实各项证据规则,为庭审有序举证、质证和辩论创造条件,促进庭审实质化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