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振动扭剪试验,在应力控制和应变控制加载条件下,对饱和砂土材料的残余孔压累积特性及剪应力剪应变骨干曲线随孔压变化的瞬态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利用提出的弹塑性动应力应变本构模型,对应力控制和应变控制试验的瞬时滞回曲线及应变路径长度进行了分析比较,从多方面探讨了应力控制和应变控制加载条件下饱和砂土 态动力特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结构振动噪声的H∞反馈力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H∞控制理论,采用次级力作为执行器,应用反馈控制来抑制结构振动噪声,建立了结构振动声辐射反馈力控制模型,引入了性能加权函数,得到了广义系统模型,将反馈控制器设计问题转化为标准H∞控制问题求解.同常用的自适应滤波前馈控制相比,这种方案不需要用参考信号、不存在声反馈问题.封闭空间结构振动声耦合反馈力控制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合理选择性能加权函数,噪声可以在指定频带得到良好的控制,最大噪声峰值近20 dB(A).  相似文献   

3.
振动溢出与共振的变结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振动主动控制中的共振及溢出现象 ,提出了采用变结构控制的构想 ;再根据变结构控制的基本理论 ,提出了共振及溢出控制的变结构控制原理、算法 ;并以悬臂梁为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变结构控制策略对共振及溢出控制的有效性 仿真结果表明 :对于主动振动控制中的共振及溢出现象 ,加速度反馈比阻尼反馈更为有效 ;在对共振及溢出采用变结构控制时 ,控制切换函数或区间的选取对控制效果的优、劣非常重要 ,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针对振动主动控制中的共振及溢出现象,提出了采用变结构控制的构想;再根据变结构控制的基本理论,提出了共振及溢出控制的变结构控制原理、算法,并以悬臂梁为模型通过仿验证了所提出的变结构控制策略对共振及溢出控制的有效性,仿结果表明:对于主动振动控制中的共振及溢出现象,加速度反馈比阻尼反馈更为有效;在对共振及溢出采用变结构控制时,控制切换函数或区间的选取对控制的优、劣非常重要,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些动荷加载为应变控制的工程问题,如大型工业振动机械的工作平台基础,为研究其动力学性质,利用空心圆柱扭剪仪,分别采用应力和应变控制两种加荷方式,对处于复杂初始应力状态,即不同中主应力系数下的饱和福建标准砂进行小应变循环扭剪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加荷方式对土的骨干曲线和剪切模量没有影响;同剪应变幅值时,应变控制下土的阻尼比较应力控制略大;两种控制方式下,试样振动过程中的轴向变形均随着中主应力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可见,加荷方式对土的动力特性影响甚微,针对动应变控制的工程问题,在设备有限时可采用应力控制试验模拟代替。  相似文献   

6.
目前循环周期结构振动局部化问题的研究多采用位移模态,应变模态鲜见用于相关研究。因此,基于自带冠叶盘结构有限元模型,提出将应变模态用于振动局部化问题研究的设想,对比分析了应变模态和位移模态在衡量失谐叶盘结构振动局部化时的效果。研究发现,与位移模态相比,基于应变模态的振动局部化尤其是振动响应局部化对刚度失谐更敏感;同一阶次的应变模态振型和位移模态振型不完全相同。研究结果对含减振结构循环周期系统的设计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梁的振动控制为背景,构造了一种智能元件,它们有预期欲控制的若干模态线性组合的几何形状,可传感多个振型输出并构成反馈输入,从而实现了对结构振动的主动控制.数值算例表明,它对结构的振动能形成有效的抑制,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NiTi形状记忆合金振动感知与主动控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复合于基体材料或嵌入机械结构中的NiTi丝对动、静应变的感知性能,基于NiTi形状记忆合金的振动感知和驱动特性,实现了机械系统振动的智能化控制,建立起机械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基于机械系统参数时变的特点,应用时频分析方法很好地描述了机械系统非平稳振动响应的过程,结果表明,NiTi形状记忆合金可灵敏地感知动、静应变,并可迅速作出反应,有效控制振动。  相似文献   

9.
16MnR钢应变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16MnR裂纹试样在载荷控制和位移控制下的应变疲劳给出了16MnR应变疲劳扩展速率;比较载荷控制与位移控制下裂纹疲劳扩展速率发现,两种方式的应变疲劳所获得的应变疲劳扩展速率差异明显;实验证明裂纹试样的应变疲劳扩展速率与疲劳过程中塑性变形功的大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结构振动的协同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协同学基本原理,针对振动结构体系,对单自由度结构振动的自组织演化过程进行初步探讨,建立以质点位移为序参量的结构振动演化主方程,表述了,结构振动过程中主宰系统演化的序参量同快变量之间相互关联而又协同影响的复杂关系以及体系内部存在的反馈、耦合及非线性自组织演化过程。进而探讨了结构振动控制的方法,为结构控制工程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研究在地震激励下,磁流变环形调液阻尼器对结构扭转反应的控制.首先建立磁流变环形调液阻尼器在地震作用下的运动方程,根据随机振动虚拟激励法一般原理,推导地震作用下磁流变环形调液阻尼器振动控制最优控制参数的表达式,对结构纯扭转的振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各参数对最优等效阻尼比和最优频率比的影响,以及各参数对磁流变环形调液阻尼器减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磁流变环形调液阻尼器能有效较小结构扭转振动,是一种有效的结构扭转振动控制装置.  相似文献   

12.
基于高阶应变理论,研究了受横向外部激励的2端铰支微梁的受迫振动行为。在问题模型中引入了微尺度参数,并考虑轴向伸长的几何非线性因素,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到了非线性偏微分控制方程。利用多尺度法将控制方程转化为一组线性常微分方程,求出了振幅及横向位移并分析了高阶应变效应的影响,同时分析讨论了幅频特性。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风振条件下大跨度屋盖结构中悬挑竖向位移的控制方法,指出传统的模态应变能法因忽略阻尼器的耗能刚度部分可能产生较大误差,并对此给出了修正方法。推导了附加消能支撑的竖向控制力、等效刚度和等效耗能因子公式。根据上述方法和公式,对一大悬挑屋盖结构进行了风振控制设计。经实例应用说明,笔者提出的风振控制设计方法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14.
复杂结构的振动造成磁悬浮轴承相对运动控制系统的参考位置(基准)出现偏差,影响磁悬浮主轴的加工精度。因此,有必要预测、评估复杂结构的振动对磁悬浮主轴精度的影响。以弹性梁+磁悬浮主轴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系统模型和理论分析,得出弹性基础振动对相对运动控制磁悬浮主轴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得出结论:控制策略不能局限于相对运动控制,控制器的设计必须考虑复杂弹性结构振动的影响,将复杂结构的振动信号也作为反馈变量。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分层压电构件在连接处较容易破坏的问题,使用功能梯度压电材料板中压电材料组分来实现结构的振动主动控制。提出了一个改进的功能梯度材料特性分布方程,该方程由两个参数独立地控制压电材料总体积分数和沿厚度方向的材料梯度分布形式。基于材料特性在横向的梯度变化,推导了非均匀电场下机电耦合系统的运动方程。在振动控制中,使用速度反馈控制方法获得了有效的主动阻尼。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压电材料分布类型、梯度分布指数和压电材料总体积分数对功能梯度压电材料板振动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功能梯度压电材料板中压电材料分布对振动控制效果有较大影响;通过优化功能梯度压电材料板控制电压的施加位置,可以获得良好的振动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圆锥形零件拉深成形时应变,应力分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分析了锥形件冲压成形过程中悬空侧壁的外凸(靠近凹模圆角部分)内凹(靠近凸模圆角部分)曲面,根据变形前后质点在坐标关系用几休方程确定了各质点的真实变变分布,用力的平衡方程给同子悬空侧壁的应力分布规律,并对应变,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利用已确定的板面内的真实应力,应变分布,根据对锥形件成形过程中各接触区域的受力分析,首次确定并分析了各接触区域的接触应力分布形式及特点,同时根据对凸模  相似文献   

17.
为了得到宏纤维复合材料(MFC,macro fiber composite)对弧板结构的精确作动力与作动弯矩以及提高MFC的振动控制效果,提出了一种MFC复合弧板结构的作动方程计算方法。基于MFC的第一类压电方程,建立了考虑MFC与受控结构的复合作用和MFC受弧板曲率影响的P1型MFC复合弧板结构作动方程,得到了MFC对弧板结构的作动力与作动弯矩。将推导的计算结果与官方数据进行比较,两者偏差在4%以内;完成了MFC复合弧板结构的振动控制试验,采用该作动方程的有限元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偏差在8.5%以内。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推导的P1型MFC作动方程是正确的,完全可以用于MFC对弧板结构的减振控制仿真计算中。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一体化求解非定常N-S方程、结构变形方程及角运动方程的方法,研究结构参数和质量偏心对导弹的弹性运动和角运动的影响.算例结果表明:使用动网格技术和非定常N-S方程求解器能够实现气动、结构和角运动方程的一体化求解;在高马赫数下,结构变形不大时,结构振动变形所引起的非定常气动力较小,对导弹的角运动影响不大;存在质量偏心的导弹,当转速等于角运动的振动频率时,会发生共振现象.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带天轮的单容器提升系统动力学模型 ,设计出在预定的加速时间内 ,既使系统达到预定的运动状态 ,又使其振动大幅度减小的振动变结构控制算法 .计算机仿真表明 ,这种方法十分明显地降低了加速过程中系统的振动幅度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