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章详细介绍分布于广西瑶山鳄蜥的适应生境及其生活习性,叙述瑶山鳄蜥栖息地丧失及分布狭窄状况,总结20年来,对鳄蜥栖息地保护与恢复,采取七条有效的措施,扩大鳄蜥栖息地面积为12 840.59ha。  相似文献   

2.
罗树毅 《大自然》2021,(5):32-39
濒危爬行动物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隶属于爬行纲有鳞目鳄蜥科鳄蜥属,是一个独科独属独种的物种.它最早于1928年被中国专家在广西金秀的大瑶山发现,1929年由德国专家命名.由于鳄蜥是在大瑶山被发现的,故我国习惯称其为"瑶山鳄蜥".很长时间以来,鳄蜥被认为是中国的特有种,直到2002年在越...  相似文献   

3.
说起瑶山鳄蜥,它远不如大熊猫、老虎、天鹅那样引人注目,但就其在分类上独成一亚科、在产地上为我国所独有来说,却早为国内外科学家所重视而闻名于世界.分布很少瑶山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 Ahl)是爬行类动物,属于蜥蜴目、异蜥科、鳄蜥属.是1930年由E.Ahl首先报道并确立的一新科后  相似文献   

4.
蜥中之鳄     
林宜舟 《大自然》2009,(6):43-45
鳄蜥,是一种因外形酷似鳄鱼而得名的蜥蜴。由于它是在广西金秀的大瑶山被首次发现,所以又称为瑶山鳄蜥。鳄蜥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着“爬行动物中的大熊猫”的美誉。它主要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两省区,关于它的发现还要追溯到半个多世纪以前。  相似文献   

5.
瑶山鳄蜥的濒危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金秀县的罗香乡、贺县的里松乡和昭平县北陀乡等山区的深涧溪旁,生活着一种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鳄蜥.因为最初发现它于广西大瑶山,所以称为瑶山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在分类系统上,隶属蜥蜴目鳄蜥科,已被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群众俗称它为落水狗、潜水狗、木睡鱼和大睡蛇.1978年以来,笔者对鳄蜥的分布、形态、生态、习性与现存状  相似文献   

6.
一九七八年六~七月间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学系、哈尔滨师范学院生物学系组成的中国动物志两栖及爬行动物编写组的科教人员,深入广西山区进行补点考察,经过将近二个月的调查,初步摸清了大瑶山危害人畜生命的主要毒蛇,采获两栖及爬行动物标本450号,还侧重观察了瑶山鳄蜥生态,在广西蛇类研究中并发现二新种及新纪录三种〔灰腹绿锦蛇E.frenata(Gray)、黑背白环蛇L.ruhstrati(Fiscber)、丽纹游蛇N.eptata Hu et Djao〕现将新种报导于下:  相似文献   

7.
使用实地观察与样线调查法,以广东罗坑自然保护区的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为研究对象,研究鳄蜥在春、夏、秋三季的移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鳄蜥个体间单次移动距离差异极显著(F=38.184,P0.001)。从季节上看鳄蜥的单次移动距离分别是,(1)春季:雄性成体幼体雌性成体亚成体;(2)夏季:雄性成体亚成体雌性成体幼体;(3)秋季:雄性成体亚成体雌性成体幼体。往溪沟上游和下游的最大移动距离:雄性成体亚成体幼体雌性成体。不同季节影响鳄蜥发生明显移动的因子不同,应根据鳄蜥不同季节的移动特点来制定相应的保护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野外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与人工繁育鳄蜥在选择体温(Tsel)与运动能力之间的差异性,在实验条件下测定了人工繁育鳄蜥与野外鳄蜥的选择体温与运动能力,结果发现:野外鳄蜥与人工繁育鳄蜥的选择体温无明显差异,且每个样本的选择体温与其性别、体质量、体长没有显著相关性。人工繁育会导致鳄蜥的运动能力下降,野外鳄蜥的瞬时跑速(1.098±0.167 m/s)与人工繁育鳄蜥(0.842±0.186 m/s)(P<0.001)相比存在极其显著差异;性别差异对鳄蜥的跑动速度不会产生影响。经过设计的人工饲养环境与野外鳄蜥的生存环境基本保持一致,可能是人工繁育与野外鳄蜥选择体温无显著变化的原因。而饲养空间相对较小、天敌威胁小以及人为投食的喂养方式可能是导致人工饲养鳄蜥运动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为使人工繁育鳄蜥在放归后能够适应野外环境,需要在人工饲养过程中增加对其运动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某电视台的动物节目介绍了一种被称之为“鳄蜥”的新西兰特有爬行动物,这既不确切,也不妥当。尽管这一动物与蜥蜴目及鳄目动物同属爬行纲,却是喙头目(亦称喙头蜥目)的楔齿蜥(Sphenodon puncta-tum),十分珍贵;而鳄蜥属于蜥蜴目、鳄蜥科,仅存在中国广西大瑶山。将楔齿蜥称作“鳄蜥”,岂不张冠李戴?  相似文献   

10.
利用粪便样品检测性腺类固醇激素代谢水平在很多物种中已得到有效应用,但是在爬行动物中相应的研究还较少。2011年5-10月对广东罗坑自然保护区的10只(5雄5雌)鳄蜥进行粪便采样,采用乙醇加热法提取粪便中类固醇激素,并采用酶联免疫法成功检测鳄蜥粪便中雌二醇、睾酮和孕酮的浓度。研究结果显示:雄性个体睾酮水平在6月份有明显升高,提示6月份可能是鳄蜥的主要发情期;在进入冬眠前的10月份,鳄蜥怀孕个体的孕酮水平明显升高,与5月份的孕酮水平差异显著(LSD:P<0.05);雌性怀孕和非怀孕个体雌二醇水平无季节性变化,因此认为雌二醇有可能在鳄蜥繁殖周期中并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贵州柏菁喀斯特台原区常绿落叶阔叶林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喻理飞 《贵州科学》2002,20(2):37-41
本文采用群落学研究方法,对贵州柏菁喀斯特台原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与贵州其它自然保护区森林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柏箐喀斯特台原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多样性特征与贵州典型的喀斯特森林差异较大,而与贵州喀斯特台原和常态地貌上发育的常绿落叶阔叶林相似;该区主要森林群落厚皮栲、樱群落(CC),厚皮栲、野茉莉群落(CS),厚皮栲、稠李群落(CP),花楸、石栎群落(SL)多样性较高,而分布生境严酷的杜鹃、巴东栎群落(RQ)、巴东栎群落(Q)和人为干扰强烈的珙桐群落(D)、大叶杨群落(P)物种多样性指数低;因对林下金佛山方竹长期经营,群落多样性垂直分布从乔木第一亚层到第二亚层多样性指数增大,而灌木层降低。  相似文献   

12.
白冠长尾雉冬季夜栖行为与夜栖地利用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999年12月至2000年3月,通过野外观察、无线电遥测以及样方调查对河南董寨鸟类自然保护区白冠长尾雉的夜栖行为和冬季夜栖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地区针阔混交林和人工针叶林是其冬季夜栖的2种主要植被类型.由于冬季落叶乔木的盖度显著降低,所以白冠长尾雉的夜栖地的使用受到限制,夜栖树种类也主要限于常绿针叶树种.调查显示,冬季白冠长尾雉的夜栖地一般靠近水源、远离林缘,位于山体中上部坡度较大的地方,夜栖树通常高大并且盖度良好.对夜栖地变量进一步分析表明,冬季影响白冠长尾雉夜栖地利用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海拔、栖位下方盖度、灌木密度、坡度、栖枝高度、夜栖区乔木的密度和胸径、栖位上方盖度、坡向以及距水源的距离等.白冠长尾雉的夜栖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较重要的有季节、天气和性别因素.为保护白冠长尾雉的夜栖地,保护区应重视人工针叶林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鹞落坪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及其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鹞落坪自然保护区地处大别山腹地主峰分水岭的主段,植物种类丰富,计有野生种子植物1298种,572属、141科。植物区系起源古老、特有现象明显。区系成分以温带为主,兼为温带和热带,亚热带的双重性质。植被类型多样,该区自然植被主要有5个植被型。8个植被亚型,24个群系。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三清山的植被类型及其分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1.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怀玉山脉的东段,北纬28°56′,东经118°04′,面积约150平方公里,主峰玉京峰海拔1816.9米。三清山现已被列为省级风景区。 2.植物种类丰富,初步统计约有种子植物130科,480属,1100多种。植物区系起源古老,以亚热带和热带成分为主,与浙南的九龙山最为相近。 3.本地区主要有五个植被型组:Ⅰ、阔叶林;Ⅱ、山地矮林;Ⅲ、针叶林;Ⅳ、竹林;Ⅴ、沼泽.常绿阔叶林为本地区的基带植被;本地区的特色植被为华东黄杉林和猴头杜鹃林。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三清山的植被类型及其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怀玉山脉的东段,北纬28°56′,东经118°04′,面积约150平方公里,主峰玉京峰海拔1816.9米。三清山现已被列为省级风景区。 2.植物种类丰富,初步统计约有种子植物130科,480属,1100多种。植物区系起源古老,以亚热带和热带成分为主,与浙南的九龙山最为相近。 3.本地区主要有五个植被型组:Ⅰ、阔叶林;Ⅱ、山地矮林;Ⅲ、针叶林;Ⅳ、竹林;Ⅴ、沼泽。常绿阔叶林为本地区的基带植被;本地区的特色植被为华东黄杉林和猴头杜鹃林。  相似文献   

16.
四川丘陵地区鸟类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省丘陵地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报道鸟类共有110种,分属13目32科,其中国家Ⅱ级保护鸟类有5种,四川省重点保护鸟类有6种,分析其生境状况,阔叶林是鸟类的最适生境。  相似文献   

17.
甘肃兴隆山不同演替阶段典型森林群落的凋落物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演替阶段典型森林群落凋落物的量、组成特征及月动态,了解兴隆山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和养分循环状况。【方法】采用凋落物收集器法,对甘肃兴隆山森林演替阶段的3种典型森林群落针阔混交林(山杨(Populus davidian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青杄(Picea wilosonii)林)和暗针叶林(青杄-灌木林和青杄-箭竹(Fargesia nitida)-苔藓林)的凋落物量、组分、月动态进行了观测与研究。【结果】3种典型森林群落年凋落物量5 534.48~7 951.25 kg/hm2,大小排序为:山杨-白桦-青杄林>青杄-灌木林>青杄-箭竹-苔藓林,针阔混交林高于暗针叶林; 凋落量随森林正向演替的进行而不断减少。山杨-白桦-青杄林中以叶(44.91%)、杂物(20.53%)、枝(15.86%)、果(14.74%)为主,青杄-灌木林中以叶(41.22%)、杂物(23.58%)、枝(18.53%)、果(13.32%)为主,青杄-箭竹-苔藓林中以叶(37.48%)、杂物(27.51%)、枝(22.35%)为主; 在叶凋落物中,针阔混交林以阔叶为主,暗针叶林则以针叶为主。3种典型森林群落凋落量动态模式均为双峰型,但最高峰和最低峰出现时期有所不同,针阔混交林最高峰在10月,最低峰在7月; 暗针叶林最高峰在4—5月,最低峰在8—9月。针叶凋落量动态模式呈双峰型,高峰期出现在4月和10月; 阔叶、杂物、枝、果和花凋落动态模式呈单峰型,阔叶最高峰在10月,杂物、枝和果在4—5月,花在5—6月; 树皮凋落动态无明显变化规律。【结论】森林演替对凋落量及其凋落物组成影响明显; 随森林由阳性落叶阔叶林向阴性针叶林方向演替,森林年凋落量逐渐变小; 阔叶凋落量所占比例逐渐减小,而针叶所占比例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8.
庐山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聚类分析与极点排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聚类分析和极点排序方法,结果表明:庐山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大致可分为6个群系;而且极点排序较好地反映了优势种群的连续性和梯度变化,群落生境的梯度变化及群落间的相似程度.  相似文献   

19.
在ArcGIS软件中采集1984年和2005年山西省植被中的每个图斑,获取山西植被群系、森林、灌丛、草本植被及栽培植被的图形及面积,用叠置分析和专题地图探讨植被空间分布及其变化.山西森林、灌丛、草本植被、栽培植被及一些主要群系均具有一定的分布特点,小叶杨林为人工林,它属于落叶阔叶林,但它可分布于草原中,人们将小叶杨林种植到草原中并不合适.山西灌丛、栽培植被空间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20.
渝西学院后山山林植被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选取渝西学院校园后山(黄瓜山)山林植被中6种主要森林类型的19个样方,通过比较这些类型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指数,揭示了这些类型物种多样性的差异.结果显示:1)各森林类型乔木层、草本层物种丰富度低,灌木层物种丰富度较高;2)各森林类型的Shannon指数同物种丰富度具有不同的表现规律;3)常绿针阔混交林与落叶阔叶林具有特殊的物种多样性垂直结构特征;4)物种恒有度分析表明,星湖校区山林植被为人工林,景观简单,连续性强,存在明显的环境梯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