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诗歌是哈萨克族传统哲学的主要表现形式。脱胎于原始宗教;游牧经济使其然;民族心理、文化选择是其自然而然;民族文化特征及哲学家特殊的人文素质相辅相成。——游牧经济、游牧文化造就并包涵了独领风骚的哈萨克族传统哲学。  相似文献   

2.
哈萨克民族的神话以其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艺术性和时间性充分表现了哈萨克族祖先对世界起源、人类始祖、宗教信仰和自然社会现象的原始状态的认识 ,而哈萨克族的神话与原始宗教的关系十分密切 ,相互联系 ,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3.
萨满教是哈萨克人信仰的原始宗教,体现在哈萨克人的民间传说,文献记载以及哈萨克族习俗中对萨满教的遗留,萨满教流行的时间比较长,而且长期支配着哈萨克人的精神生活,深刻影响并渗透于哈萨克人现有的宗教信仰里面。  相似文献   

4.
试论传统藏戏悲剧性的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剧观念是民族意识的主要构成因素,它以民族文化的形式渗透在该民族每一个成员的个体意识和行为之中,并通过哲学、宗教的形式,尤其是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戏剧产生于人类文明的初始阶段,传统藏戏再现了或深刻地表现了藏族先民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及人情世故,也体现出该民族的悲剧观念.本文通过对藏戏代表文本的具体分析,试图探讨促使传统藏戏悲剧性消解的各个因素.  相似文献   

5.
甘南藏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源流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甘南藏族自治州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繁多,渊源流长,它反映着藏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风俗、文化、宗教、种族繁衍及审美取向,成为藏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萌生于人类生存的物质生产过程、形成发展于古代军事活动、在原始宗教祭祀活动中保存与流传、在传统的民族习俗中衍传完善.研究和探析甘南藏族传统体育项目,对弘扬藏族民族文化,丰富群众体育文化活动,建设和谐藏区社会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云南青铜器铸造的最初动因虽多不为审美观赏,但作为适用于云南古代民族生存之需、主载着他们信仰观念的三维器具,其始于实用的器型中包涵着诉诸视觉和谐与愉悦的审美意蕴。文章在析出文献及考古实证的基础上,撷取多样化的实用器具和作为礼、法重器的铜鼓,描述与阐释云南青铜器诸形式要素中混融着实用功能、原始信仰观念的特有的民族审美意识及其特定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云南跨境民族地区的田野调查,该区域宗教渗透不仅没有停止,反而呈现出多样性、隐蔽性等特点。宗教渗透对跨境民族的国家政治认同等造成了严重破坏,对云南边疆社会的稳定构成了较大的威胁,成为了云南边疆地区非传统安全问题中最敏感、最复杂、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抵御宗教渗透不仅要完善政府宗教管理能力、改善经济条件等,更要调动作为文化主体者的跨境民族自身的"文化自觉",以主动抵御宗教渗透。只有如此才是最有效的抵御宗教渗透举措,才最终有利于和谐边疆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诗歌是哈萨克族传统哲学的主要表现形式。脱胎于原始宗教;游牧经济使其然;民族心理、化选择是其自然而然;民族化特征及哲学家特殊的人素质相辅相成。——游牧经济、游牧化造就井包涵了独领风骚的哈萨克族传统哲学。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哈萨克族民间图案的发展、变迁及艺术特征,进一步对新疆哈萨克族手工木器纹样进行解读,认识本质特征,挖掘文化内涵。当下社会语境中,手工木器已不再作为主流必需品存活于日常生活中,但因其具有特定地域、特定民族、特定记忆、特定符号的属性被转换成手工艺品进行开发,这也许是哈萨克族延续族群记忆、生活方式、人生观念的象征。  相似文献   

10.
哈萨克女作家哈依霞·塔巴热克和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是运用双语创作、双语思维、具有多元文化视角的优秀哈萨克女作家。在本民族与汉民族文化心理态势交汇的创作过程中,她们既有融合、认同,又有矛盾、困惑;既充分展示了哈萨克民族文化的神韵和个性,又广采博收,汲取人类多元文化的有益养分,具有超越民族界限的哲理思考;她们的创作实绩证明了多元文化视角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文学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她们文本的解读和创作实绩的充分肯定,阐释少数民族作家多元视角的文化优势。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家族文化形成的宗教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观念是中国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的形成与政治历史地理等都有很大的关系,本文从宗教的角度,就祖先崇拜的层面剖析家族观念形成的原因,从而进一步明晰宗教在民族文化心理的生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东乡族是甘肃的特有民族之一,其人口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地区。主要居住在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内.其余则散居在兰州、新疆、宁夏和青海等地。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东乡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民族文化。与当地落后的学校教育相比,东乡族的民族文化相对占据优势地位。在东乡教育的发展中,其民族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选择了文化中的宗教、性别、早婚习俗三个因素来分析与教育的关系。东乡族是我国人口中受教育水平较低的一个民族。在大力发展民族教育过程中,民族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论文就民族文化中的宗教影响、性别观念与婚姻习俗与教育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指出在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要注重与民族文化的沟通与对话,在民族认同的基础上。稳步发展民族教育。  相似文献   

13.
以我院副院长黄鸣为团长的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学术代表团一行七人,应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和清迈山民(注:即少数民族)研究院的邀请,今年五、六月间前往泰国进行为期廿天的学术交流和民族考察。这次学术交流,以壮、泰民族比较研究为中心,兼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比较研究。我方学者共带去十二篇赴会论文,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如有关民族的历史源流、语言、民间文学、习俗文化、宗教、文物考古等方面,还带去《壮族三月三》、《瑶族风情》、《巴马长寿之谜》等三部学术录相片。我方学者分别  相似文献   

14.
哈萨克女作家哈依霞.塔巴热克和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是运用双语创作、双语思维、具有多元文化视角的优秀哈萨克女作家。在本民族与汉民族文化心理态势重铸的选择中,她们的创作既有融合、认同,又有矛盾、困惑;既充分展示了哈萨克民族文化的神韵和个性,又广采博收,汲取人类多元文化的有益养分,具有超越民族界限的哲理思考;她们的创作实绩证明了多元文化视角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文学有着重要意义。在对她们文学创作多元视角文化优势的充分肯定的基础上(见上篇),本文着重通过对她们文本的解读,阐释少数民族作家双语创作的文化困惑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及校本课程实践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受到重视,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在民族地区,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应该成为乡土课程资源中的主体。以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哈萨克民族中小学校为例,对哈萨克民族文化进入校本课程改革的实践进行调查研究和探讨。提出哈萨克民族文化进入校本课程内容中,不仅对哈萨克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起到重要作用,也使课程改革及校本课程的实施丰富化与多样化,加强了教学与课程的生命力。同时指出在民族地区中小学校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世界各民族给相同的数字赋予了不同文化含义,体现了其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本文从神话传说和宗教观念方面来揭示数字"三"所代表的文化含义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知识,探讨了远古神话中有关于数字"三"的内容,另外也从现代宗教的角度分析了数字"三"所蕴含的独特文化内容,分别叙述了佛教、道教、基督教以及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三"所蕴含的宗教思想,从而揭示出不同文化形式中数字内涵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是词汇,它像一面镜子反映着民族文化的全部。我们从哈萨克语的词汇中可以看出哈萨克文化的沉积和印记。本文试从牲畜、人名、数词等几个方面论述哈萨克民族的词汇文化。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法制建设的文化结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影响民族地区法制建设的文化因素,主要有经济地理状况、传统社会制度模式、文化(宗教)习俗、民族心理素质、民族干部文化素质等。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立法、普及教育、发展经济,才能全面提高民族地区法制建设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壮族是一个开放的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壮族人民受汉族地区流传的道教、佛教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创造了壮族地区富有特色的混杂型民间宗教文化。  相似文献   

20.
宗教是历时最为久远、分布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刻的人类文化现象之一,即在当代日益高涨的世俗文化潮流中,宗教仍然是文化的普遍属性和种族中心主义思想异常活跃的领域。人类文明的各个部门,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从哲学思想到科学理沦,从政治经济到文学艺术,从伦理道德到社会习俗;无论是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民族的共同素质,无论是个人的心态结构和行为模式;它们都同宗教有着初为浑然一体,后为相互渗透的关系。所以,英国著名文化历史学家劳德·阿克顿说:“宗教是历史的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