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表面物理化学理论,分析了C-S-H在不同浓度、不同种类氯化物溶液中浸泡后ζ电位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推测了被吸附的C1-离子在C-S-H表面上的分布状态.C1-离子似乎是C-S-H的特性吸附离子,只要C-S-H浸泡于氯化物溶液中,C1-离子将优先进入吸附层.吸附于C-S-H表面的C1-离子的总量包括吸附层中的C1-离子量和扩散层中的C1-离子量.随浸泡液中C1-离子浓度的增大,C1-离子不断进入吸附层,但吸附层的空间是有限的,吸附层中C1-离子增加的速度逐渐减慢.扩散层的C1-离子量取决于ζ电位的大小.在较高浓度的AlCl3溶液中浸泡的C-S-H对C1-离子的吸附量显著增大,由于此时双电层已显著变薄,因而不能忽略C-S-H表面长程范氏力对C1-离子的吸引作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表面物理化学理论,分析了C—S—H在不同浓度、不同种类氯化物溶液中浸泡后ξ电位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推测了被吸附的Cl^-离子在C—S—H表面上的分布状态。Cl^-离子似乎是C—S—H的特性吸附离子,只要C—S—H浸泡于氯化物溶液中,Cl^-离子将优先进入吸附层。吸附于C—X—H表面的Cl^-离子的总量包括吸附层中的Cl^-离子量和扩散层中的Cl^-离子量。随浸泡液中Cl^-离子浓度的增大,Cl^-离子不断进入吸附层,但吸附层的空间是有限的,吸附层中Cl^-离子增加的速度逐渐减慢。扩散层的Cl^-离子量取决于ξ电位的大小。在较高浓度的AlCl3溶液中浸泡的C-S—H对Cl^-离子的吸附量显著增大,由于此时双电层已显著变薄,因而不能忽略C—S—H表面长程范氏力对Cl^-离子的吸引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Al3+离子的固溶对C-S-H表面吸附Na+离子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l3+离子固溶于C-S-H结构中将使C-S-H表面所带的负电量增大,因而也就增大了C-S-H表面对Na+离子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4.
离子强度对孤东4~#原油油滴表面ζ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简单电解质离子强度对孤东4#原油油滴表面ζ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滴表面ζ电位绝对值并没有随离子强度的增加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而是在一定离子强度下出现了极大值或极小值.油滴表面同电荷离子的吸附作用、扩散层中离子交换作用、较高电位下的松弛阻滞效应以及油滴在外电场作用下的极化作用等都可造成上述现象的发生,但同电荷离子的吸附作用是影响油滴异常电动行为的重要因素.在较高离子强度条件下,电解质对双电层的压缩作用增强,油滴表面ζ电位绝对值随离子强度的增加持续下降.说明对原油乳状液体系,经典双电层理论只适用于离子强度较高、双电层厚度较小的体系.这一结论将对双电层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Al^3+离子的固溶对C—S—H表面吸附Na^+离子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l^3+离子固溶于C—S—H结构中将使C—S—H表面所带的负电量增大,因而也就增大了C—S—H表面对Na^+离子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6.
使用Zetaplusζ电位分析仪测定了粘土/水界面的ζ电位,采用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两性酚醛树脂(APR)在粘土表面的吸附等温线,研究了APR浓度、在粘土表面上的吸附量、链净电荷数以及无机盐种类和浓度对ζ电位的影响。结果发现:(1) APR的浓度和分子结构特点以及其在粘土/水界面的吸附特点对溶液中的粘粒ζ电位均会产生直接影响。当APR浓度等于其饱和吸附量所对应的最低聚合物浓度时,粘粒ζ电位值达到最大。若再增大聚合物浓度,粘粒ζ电位会有所下降,但幅度不大;分子链净电荷数越高,并且在粘土上的吸附量越大,则粘粒ζ电位值便越大。(2)无机电解质对粘粒ζ电位影响很大。其中,|ζ|随NaCl浓度的对数值增加而线性减小,CaCl2对ζ电位的影响较NaCl更为显著,符合Schulze-Hardy规则。当粘土表面吸附APR后,这种影响作用得到了较大程度的缓解。 相似文献
7.
阴阳离子捕收剂在长石与石英表面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矿物浮选、ξ-电位和芘荧光探针,研究阳离子捕收剂十二胺(DDA)和阴离子捕收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在长石和石英表面的吸附特性.单矿物浮选结果表明:pH=2.0时,相同浓度的单一或混合捕收剂溶液中长石的表面疏水性要强于石英的表面疏水性,混合捕收剂中矿物表面疏水性比单一捕收剂中的强.ζ-电位测定结果表明:在阴/阳离子单一捕收剂中长石和石英ζ-电位分别向负方向和正方向移动;阴阳离子混合捕收剂摩尔比接近1:1时,pH在2.0、2.5和9.0时长石和石英各自ζ-电位相差不大.芘荧光探针分析结果表明:pH=2.0时,捕收剂在低浓度时通过静电作用零星吸附于矿物表面,矿物表面极性与捕收剂浓度呈负相关,当矿物表面形成胶束后,单一捕收剂溶液中矿物表面极性有所增强,而混合捕收剂溶液中矿物表面极性继续降低;在相同条件下的混合捕收剂溶液中矿物表面的疏水性比单一捕收剂强,且在矿物表面形成胶束浓度要比单一捕收剂低;整体而言,相同浓度条件下单一和混合捕收剂溶液中长石表面疏水性比石英的强.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简单电解质离子强度对孤东4^#原油油滴表面ξ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滴表面℃电位绝对值并没有随离子强度的增加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而是在一定离子强度下出现了极大值或极小值,油滴表面同电荷离子的吸附作用、扩散层中离子交换作用、较高电位下的松弛阻滞效应以及油滴在外电场作用下的极化作用等都可造成上述现象的发生,但同电荷离子的吸附作用是影响油滴异常电动行为的重要因素.在较高离子强度条件下,电解质对双电层的压缩作用增强,油滴表面ξ电位绝对值随离子强度的增加持续下降.说明对原油乳状液体系,经典双电层理论只适用于离子强度较高、双电层厚度较小的体系,这一结论将对双电层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用室温电解法制得的二氧化锰在弱酸性溶液中对稀土离子进行吸附实验,得到的数据符合Frumkin等温式。求出了标准摩尔吸附吉布斯函数、标准摩尔吸附熵和标准摩尔吸附焓。p.z.c.和i.e.p.的测量结果表明发生了特性吸附。二氧化锰分子骨架上有OH基团连接是产生特性吸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王斯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1):25-31
针对矿山水环境中离子态抗生素污染物的潜在生态风险和特有毒性的问题,采用电增强吸附的方法提高离子态抗生素在活性炭纤维上的吸附去除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吸附过程中在活性炭纤维上施加偏压(1.0 V或-1.0V),磺胺二甲氧嘧啶、环丙沙星和克拉霉素的吸附容量比开路条件下分别提高2.5倍、2.7倍和3.6倍,吸附初始速率分别提高2.1倍、5.0倍和4.9倍。吸附容量和吸附初始速率的提高得益于静电相互作用的增强。研究结论为电增强吸附应用于抗生素污染物去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处理复杂曲面拼接时边界连续性问题,利用Bezier曲面的特性,成功地进行了三维造型,并对一些不规则的曲面给出了处理方法,用该方法既保证曲面的光滑连接,又避免了控制曲面的复杂计算。 相似文献
12.
13.
14.
杨纬隆 《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1(2):31-35
本文从不变形式dH出发,作出一系列的不变量和不变1-形式,利用积分公式和拟解析函数法来刻画常中曲率曲面的特征,得出了一些新的结果,推广了A.Svvec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16.
该文为整车降噪的前期工作,从分析声强测量技术的原理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微型车表面声强的测量条件、测量方法,分析了测量过程与结果。利用声强叠加原理,合成每一测点的总声强,并通过表、图点、等声强线等方法对车身表面声强进行描述;根据测量结果,分析了引起微型车表面噪声的原因,分离出引起车外噪声的主噪声源;根据分析结果,最后提出了降低微型车车外噪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王建军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3):225-227
研究3种不同晶粒度的花岗石抛光表面的光泽度特性,分析花岗石抛光表面的光泽度与金刚石磨盘磨粒大小、花岗石晶粒度的关系,提出花岗石抛光表面光泽度具有方向性的概念.结果表明,花岗石抛光表面的光泽度随着金刚石磨盘磨粒的减小而增加,而且增加规律非常一致;花岗石抛光表面不同测量方向上存在光泽度差异,而随着花岗石的抛光表面光泽度的提高,不同方向的差异性在减小;随着光泽度逐渐提高,离散度也随着增加,但当光泽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标准差和极差又会减小或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8.
在X=(X1X2)~LSn×p(f)的条件下,推导了矩阵(X′2X2)-1(X′1X1)特征值的联合分布及相应的特征向量构成的随机矩阵的联合分布,从而可不通过矩阵Beta,广义矩阵F的联合分布,直接得到它们特征值的联合分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