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艺术思维方式,就是体现一定艺术思想内容和与之相符合的思考方法、适用于艺术领域的思维模式。艺术思维方式问题,说穿了其实就是有别于其他非艺术思维的独特性问题。艺术思维方式说穿了就是与非艺术思维的区别问题。艺术中的情感是通过艺术思维过程、艺术化手段得以表现的。  相似文献   

2.
《神思》是创作论的第一篇,专门论述创作思维与艺术思维活动的名篇。“神思”是指写作中以语言活动为主导的思维方式,即所谓“言为枢机”的语言心理观念。文章从《神思》的艺术思维、艺术的层面内涵、创作阶段过程三个方面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3.
文艺民俗批评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外文坛 ,对文艺评价的文艺批评模式 ,是随着对文艺认识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的 ,文艺民俗批评就是其中一个新的样式。人世间 ,谁也不会以纯粹质朴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任何人 ,落地伊始 ,社群的习俗便开始塑造他的思想和行为。他看世界时 ,总会受到由此而构成的民俗思考原型的剪裁和编排。一国一民族文艺的创作和评论 ,也无法排除这一影响。人从自然界走来 ,一直处在生物和文化双重进化之中。人和异类根本的区别 ,在于人是以民俗为核心的文化存在。文艺创作不写人的这一存在 ,就难以刻画出鲜明的“这一个” ;文艺批评不剖析人的这一存在 ,也难以揭示人物深层的心灵。文艺民俗批评在后现代文艺批评中自有它独特的天地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艺术思维主要有神思、妙悟、灵感三种模式,三者既有共同方面,又有不同特征;既各自独立,又共存互补。这三种思维模式构成了古代艺术思维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民俗风情对文艺创作有着根本性的制约作用,文艺民俗学因之而成为文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民俗”在民间创造和传承过程中具有集体性、传承性、神秘感及地域时代差异。民俗与文艺的结合与互动,缘于人类把握世界和表达自我的共同需要,是一种植根于民族文化深层的普遍性文艺现象。民俗从内容描写上的渗入与补充、形式构成上的影响与借鉴两个方面对文艺创作产生影响,体现出自身的多重艺术价值。强化文艺的民俗倾向,是民族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艺术思维的感觉、感悟、能感以及艺术思维的非理性思维和超越一般思维的特性 ,说明艺术思维的本质在于对客观事物的多角度、多方位的“外延”拓展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形象思维是文艺创作中的普遍规律。在古代浩如烟海的文艺论著中,就有不少著作接触到这个问题,对它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我国第一部重要的文艺论著《文心雕龙》,就是在这个方面卓有成就的著作。它在《物色》、《神思》等篇对形象思维的一些特点作了论述。特别是《神思》篇,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文论中关于形象思维论述得比较好的一篇。《文心雕龙·神思》是探讨创作构思问题的。刘勰总结了前人创作经验,意识到文艺创作构思时思维形式的特殊性,因此,他对艺术思维形式的特征进行了论述。当然,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刘勰,不可能用“形象思维”这一科学的术语来表述。但从他的具体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实际上接触了形象思维的一些基本特征。这是刘勰在我国文艺理论史上可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简述二十余年来关于岳飞《满江红》创作属权争论双方注目的问题和结论,指出其存在问题。运用文艺创作心理结构规律及思维惯性原理,在分析岳飞性格特质与情感历程及其词作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肯定岳飞的属权。并就此论述了创作心理分析在考证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原型批评的理论视角来观照《红与黑》中于连的形象。于连性格中的极度敏感、容易激动、软弱胆怯、多疑犹豫等等一系列女性化的倾向,证实了于连具有极为突出的阿尼玛原型,这也是造成其悲剧的一个主要原因。文章同时也指出,于连的阿尼玛原型,是作者的阿尼玛心理原型的投射、变形。  相似文献   

10.
以文艺作品为载体形式的性健康教育,应做到"教育思维方式、教育进程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诸方面的和谐,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文艺创作职业道德是性健康教育和谐推进的前提、动力和保障.通过"外部强制教育、强化监督教育和建立职业道德约束机制"等途径,加强以"科学的性认知教育、和谐创作心理构建教育、个体和谐发展观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文艺创作职业道德教育,是性健康教育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文艺民俗批评以文艺人学观和文化民俗基因理论为基准,探讨文艺批评术语形成、批评空间构建、批评原理阐释和具体文艺批评实践等各个环节所受到的民俗沾溉。从有形物质民俗生活相、无形心意民俗生活相和行为社会民俗生活相等方面对贺拉斯《诗艺》的民俗予以梳理,可以生动展示其贵妍多姿的文艺民俗图。这些民俗意蕴的生成。取决于贺拉斯对其文艺民俗的文学批评观念表达。他不仅首次确立了“合式”、“合理”和“寓教于乐”的文学批评范式,还根据民俗承栽的民俗事理、民俗情趣与其批评观点之间的意义关联来随“俗”赋意:采掇民俗事理以直赋其意;化撷民俗理趣以类比推演;指摘民俗“馊”弊以皈依正意;激活民俗意象以转深其意。  相似文献   

12.
模糊思维作为艺术实践中深层的思考方式在艺术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存在于任何艺术实践活动中。动画艺术短片也不例外。文章阐述了动画艺术短片创作中的模糊性思维,探讨了这种思维活动在动画艺术短片创作中的各个阶段以至在整个动画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性俚俗是体现人自身生产的一种民俗文化,性俚俗的文艺表现与艺术审美则是这种文化复杂性与丰富性的显现与升华。但目前有关的研究较为缺乏,以致成为禁区。因此主要结合中国的文艺创作和审美的实际,论证三项内容:性与审美的关系,性俚俗与美感的关系,性俚俗与文艺表现、文艺审美的关系。较深入地探讨性俚俗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呈现方式,特别是当下文艺的表现和审美形式。  相似文献   

14.
将文艺民俗审美理论引入与转向当下的创作视野、研究视角与评价体系,可以对以往与当下的理论成果与文艺创作有新的反思和新的见解,因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明相关的理论和观点:文艺作品的人物形象代表的时代倾向和历史潮流主要还是广大民众的情感与风俗;习俗在形成英雄人物性格的中心地位;“中间人物”的民俗审美特征与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文艺创作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新农村文艺创作中,既要注重"百花齐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同时,又要牢牢把握住文艺创作"求真"、"向善"、"崇美"的审美价值取向,不违背文艺创作的正确方向,才能发展和繁荣健康文明的农村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一般的文学理论教材对艺术情感的论述限于它所关注的对象上,而对情感的形式强调不够。这样,由形式创造而派生出的一些美学意义被忽视了,艺术情感和自然情感的分界仍处在一片混沌中。本文旨从形式的探讨上去发掘审美情感的独特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对审美活动心理的研究,是个相当复杂的命题。审美心理,表现为文艺创作和接受活动中的心理机制。艺术接受以认识活动为前提,又包含自己独特的心理规律。接受者认识活动中的"心"是求真,鉴赏者在审美活动中的"心"是求美。"心"智向"心"境的提升必须依赖一定的境域性生成。  相似文献   

18.
“三大传奇”各有其存在的特色和价值。《莺莺传》体现了作者的审美主张,其艺术价值不止成功塑造了莺莺形象一端,更主要的是反映在人物人格表现复杂性的描述、春秋笔法的运用、结构的创新探索和多种文学因素的整合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从传统陶艺的形成与发展入手,通过对陶艺创作的材料、工艺流程以及思维方式的分析论述了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的必然联系和根本性的区别,指出现代陶艺应以正确的思维方法为导向,在传统陶艺的基础上不断的补充完善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