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应用干扰素α1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改善其肝纤维化情况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9年8月期间我院门诊经病理确诊的慢性乙肝致肝纤维化患者67例,随机分为干扰素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中药(扶正化淤胶囊)保肝降酶治疗,干扰素治疗组加用干扰素a1β(赛若金)40腭肌肉注射,隔日1次,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如丙氨酸转氨酶(ALT)、胆红素(BIL)、白蛋白(ALB)和白蛋白/球蛋白比例(A/G)以及血清胆碱酯酶(ChE)、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透明质酸(HA)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素治疗组肝功能显著好转。治疗组AⅡ为(58.8±26.4)U/L,高于对照组(129.6±36.9)U/L(P〈0.01);治疗组BⅡ为(31.0±17.9)μmoL/L,低于对照组(49.3±19.6)μmol/L(P〈0.01);治疗组ALB(40.5±6.6)g/L,高于对照组(32.1±6.1)g/L(P〈0.01);白蛋白/球蛋白比例(A/G)对照组高于治疗组(P〈0.01)。肝纤维化指标也有显著改善,如血清ChE治疗组(3919±101)U/L、对照组(2289±191)U/L(P〈0.01);TGF-β1治疗组(101±31)μg/L、对照组(144±19)μg/L(P〈0.01);HA治疗组(91.6±36.2)μg/L、对照组(149.1±30.9)μg/L(P〈0.01)。治疗组患者腹胀及肝区疼痛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脾肿大有较大程度的缓解。结论应用干扰素a1β治疗慢性乙肝导致的肝纤维化患者,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促进肝功能在生化指标方面的恢复并缓解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的影响.方法85例肝硬化患者分为Hp阳性组62例,阴性组23例.两组都给予口服乳果糖15 mg/次,3次/d,一般治疗5 d,治疗前后分别测空腹静脉血氨.随后将Hp阳性组随机分两组,A组31例,给予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0 g,替硝唑1.0 g;B组31例,给予奥美拉唑20 mg.A,B两组药物用法均为口服,2次/d,疗程2周.治疗结束及停药1个月后测空腹静脉血氨.结果肝硬化Hp阳性组血氨浓度为(104.4±8.2)μmol.L-1,明显高于Hp阴性组的血氨浓度(81.7±7.5)μmol.L-1(P<0.05).Hp阳性A组根除Hp治疗后血氨浓度为(54.9±10.2)μmol.L-1,A,B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Hp感染能导致肝硬化患者血氨升高,可能为肝性脑病的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牙周炎相关性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牙周病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Highwire、CNKI,检索时间从1992~2011年,纳入所有研究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牙周病相关性的配对与非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由2名评价者共同评价纳入研究质量,采用RevMan4.2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估计其OR值和95%CIo结果共纳入9个研究,纳入慢性牙周炎组研究例数共1698例,牙周健康组对照2226例,研究类型为随机对照实验或非随机对照实验,在总共9个研究中,都是以慢性牙周炎和非慢性牙周炎作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慢性牙周炎组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合并统计量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统计结果表明,以牙周健康者为对照的研究其OR合并分别为1.66(95%CI1.43,1.91)。结论综合目前的研究,本次系统评价研究的结论说明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牙周炎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老年慢性牙周炎及消化疾病关系.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集在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167例体检者以及17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的体检报告或病历,并判断研究对象是否存在消化道疾病,并进行分组.收集牙颈部采集牙垢并使用尿素酶试纸上或尿素酶试剂反应管判断研究对象是...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对人类危害日趋严重,其慢性化原因错综复杂,一直为肝炎免度治疗中的研究重点.本文着重阐述了对乙型肝炎慢性化机制提出的几种假说以及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1999年10月至2001年12月住院乙型肝炎患者不同病程中肝功能指标分析 ,探讨肝功能指标间的关系。方法 :119例病员均采空腹血 ,资料进行 xˉ±s、t检验及相关关系分析。结果 :慢性肝炎AST/ALT比值与肝炎肝硬化、慢重肝差异显著性 ,P<0 01,后两者升高明显。AST/ALT比值与A/G比值两者间有负性相关关系(r= -0 846 ,P<0 01) ,肝损越重 ,差值越大。TBil、TBA间有正性相关关系(r=0 643 ,P<0 05) ,两者升高程度与肝损相平行。Chol在肝损加重时呈下降趋势 ,且与TBil、TBA间有负性相关关系(分别为r= -0 593 ,P<0 05;r= -0 924 ,P<0 01)。结论 :乙型肝炎肝功能各项生化指标间在不同病程中存在一定联系 ,即AST/ALT比值与A/G比值 ,Chol与TBil、TBA随肝损加重 ,互呈负性相关。TBil与ATB的升高程度与肝损一致 ,是正性相关关系。综合分析肝功能及各生化指标间的相互联系 ,对了解肝损情况 ,判断预后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 Ag与HBV-DNA、ADA及ALT浓度的相关性。方法用时间分辨荧光技术定量检测10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清HBV-DNA含量,同时检测ALT、ADA的浓度。结果 HBV-DNA载量在HBs Ag+HBe Ag+HBc Ab和HBs Ag+HBe Ab+HBc Ab两种HBe Ag相关血清标志物模式中的分布不同(p0.01)。在HBs Ag+HBe Ag+HBc Ab组,HBV-DNA的水平及ADA、ALT的浓度显著高于HBs Ag+HBe Ab+HBc Ab组(p0.01)。HBs Ag+HBe Ag+HBc Ab组,HBe Ag含量与HBV-DNA载量的对数值低度相关(rs=0.3,p0.05),与ADA、ALT浓度不相关(rs均小于0.1,p0.05)。在HBs Ag+HBe Ab+HBc Ab组中,HBe Ag含量与HBV-DNA载量的对数值、ADA、ALT浓度不相关(rs均小于0.1,p0.05)。结论在HBs Ag+HBe Ag+HBc Ab组,HBV-DNA的水平及ADA、ALT的浓度显著高于HBs Ag+HBe Ab+HBc Ab组,但两种e抗原相关血清标志物模式中HBe Ag含量与HBV-DNA载量、ADA、ALT浓度相关性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分型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0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阳性的标本,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测定HBV基因分型,同时检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肽酶(GGT)。结果 105例HBV-DNA阳性的标本中B型、C型、非B非C型各为45例、45例和15例,分别占42.9%、42.9%和14.2%。各型在病情和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GG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分型与病情严重程度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R)百分率试验和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百分率试验,检测86例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42例Hp阴性慢性胃炎患者以及38例健康志愿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情况。结果:慢性胃炎组RBC—C3bRR%低于正常组(P〈0.01);RBC—ICR%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p阳性慢性胃炎组RBC—C3bRR明显低于Hp阴性组(P〈0.05)。RBC—ICR明显高于Hp阴性组(P(0.05)。结论:慢性胃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与Hp感染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各血型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分析Hp感染与ABO血型、Lewis血型、分泌-非分泌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100例为感染组,100例健康的无偿献血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ABO血型系统、血型物质、Lewis血型系统的分布差异.结果 ABO血型分布比较:感染组O型血占56%(56/100),高于对照组的31%(31/100),感染组A型血占16%(16/100),低于对照组的33%(33/100).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感染人群中O型血有较高发生率(56%),和普通人群中A型血(33%)之间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ABO血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有相关性,O型人有较高感染倾向,而A型血则有较低感染倾向.Lewis表型分布比较:分析整个数据,感染组与对照组的表型分布基本一致,说明Lewis表型分布不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感染组各表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型物质分布比较:分泌型个体分布在感染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O型血有较强的关联,但与Lewis血型、分泌-非分泌表型无关.  相似文献   

11.
HP的全基因组序列显示,在其95个平行基因家族中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外膜蛋白(H.pylori outer membrane protein,Hop)家族,包含32种编码蛋白.这些外膜蛋白在幽门螺杆菌的诊断、保护性免疫和致病性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与HP的定植、胃黏膜的损伤、炎性介质的分泌和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抗幽门螺杆菌蛋黄免疫球蛋白的制备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研究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疫苗对母鸡诱导产生特异性抗体(Immunoglobulinofyolk,简称IgY)以及IgY的制备和检定方法.采用融冻法和超声波法对HP破碎,破碎后的细胞用福氏完全佐剂和福氏不完全佐剂制成疫苗对生蛋母鸡进行免疫,通过ELISA间接法检测鸡蛋的免疫应答,IgY用盐析、超滤和葡聚糖凝胶(SephadexG 200)层析等方法纯化,未纯化和纯化的IgY进行SDS PAGE电泳分析.IgY与HP的凝集反应均为阳性,表明IgY为HP的特异性抗体,用ELISA测定效价达1.6×103,比未免疫的蛋黄IgY高约160倍,根据SDS PAGE图谱分析抗HP的特异性IgY分子量在180kD左右.  相似文献   

13.
采用哥伦比亚血琼脂固体培养基培养的幽门螺杆菌国际准菌株NCTC11637,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9CFU/mL,采用6周龄、体重均在300~350 g的豚鼠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对照鼠2只.实验鼠连续3次灌注幽门螺杆菌生理盐水稀释液,对照鼠同时灌注生理盐水,6、8周后处死检测.发现对照组豚鼠鼠胃中有Hp定值并呈现明显炎症反应,鼠胃上皮单个核细胞浸润,表明豚鼠对Hp NCTC11637敏感.首次在豚鼠中建立了稳定、可靠的幽门螺杆菌敏感动物模型,可为幽门螺杆菌疫菌的免疫学测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科尔沁地区幽门螺杆菌(Helico bacter pylori,HP)感染的流行因素.方法:运用χ2检验和χ2趋势性检验初筛出11个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蒙古族、家庭成员胃病史和接触牲畜3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结果:所调查的608例胃炎、胃溃疡病人HP感染流行因素结果显示,HP阳性率为53.94%(328/608).结论:蒙古族、家庭成员胃病史和接触牲畜这3个因素可能是本地区HP感染的主要因素,并可认为HP感染可能是人畜共患病之一.  相似文献   

15.
 病毒本身和机体免疫应答是影响HBV感染病情进展和临床转归的重要因素。目前免疫学研究及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单纯的抗病毒治疗无法重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免疫功能,因而无法彻底治愈HBV感染。联合新的免疫治疗策略,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可能是实现HBV感染治愈的有效方法。本文综述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消化不良症的关系①林炳珍杨善民颜江华张长弓(厦门大学抗癌研究中心厦门361005)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以很高的人群感染率及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高度相关性引起国内外学者高度重视[1,2]....  相似文献   

17.
深圳地区儿童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了解和探讨深圳地区儿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简称Hp)的感染状况而开展了本次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用ELISA法对2000~2004年深圳地区来儿童医院就诊患儿进行抗Hp抗体阳性检测.结果显示722例儿童血清男性儿童Hp阳性率(9.09%)和女性儿童Hp阳性率(9.72%)大致相近, 随着年龄增加阳性率也随着增加,与年龄呈正相关.深圳关外的儿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13.77%)明显高于深圳关内的儿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8.11%).深圳地区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ELISA法适合于在儿童中展开Hp的流行病学调查,同时也提示深圳地区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肠化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Hp 感染与胃粘膜肠化生及其增殖状态分型、硫酸化粘液分泌状况的关系,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2 800 例胃粘膜活检组织及外科手术标本中Hp 的感染,并对187 例伴肠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作免疫组化与粘液组化套染,进行肠化生增殖状态分型。结果显示胃粘膜出现肠化生和萎缩、癌变时,Hp 的检出率显著降低;Hp 感染与肠化生细胞是否分泌硫酸粘液无关;高增殖型肠化生中Hp 的检出率显著高于中、低增殖型。提示Hp 感染不仅在肠化生的发生中起作用,而且对肠化生细胞的增殖起促进作用,促进肠化生向异型增生过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agA阳性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胃炎等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Hp阳性(~(13)C-呼气试验为阳性)、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联免疫法阳性的512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及80例对照者(健康体检:~(13)C-呼气试验为阴性、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联免疫法阴性)行血清CagA抗体检测.512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18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120例,十二指肠球溃疡(DU)100例,胃溃疡(GU)108例.结果 CagA抗体阳性检出率对照组为30%,慢性浅表性胃炎组阳性率为61.96%,慢性萎缩性胃炎组阳性率为63.33,十二指肠溃疡组阳性率为68.00%,胃溃疡组阳性率为74.07%.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CagA阳性总检出率为66.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十二指肠疾病Hp阳性感染者中CagA抗体阳性总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CagA抗体阳性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密切相关;两组胃炎患者CagA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CagA抗体阳性感染与胃炎密切相关;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CagA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CagA抗体阳性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