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近日发出通知,安排部署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基层基础是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正防灾减灾,责任重大。设立全国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我国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使我国防灾减灾工作更有针对性,也是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为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和应急管理部下发通知,部署各地各有关部门深入学习宣传  相似文献   

3.
正益阳市紧密结合"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实现了防灾减灾集中宣传活动与各项应急演练的有机结合,锻炼了应急救援队伍的能力,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防灾减灾的意识,取得了预期成效。精心组织广泛宣传为营造浓郁的防灾减灾宣传氛围,进一步增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4月12日,从湖南省减灾委员会、湖南省民政厅传来喜讯,杨家山社区荣获"湖南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杨家山社区成立于2001年4月,总面积0.6平方公里,总人数1.3万人。近年来,该社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减灾委员会关于加强城乡社区综合减灾工作的指导意见》,围绕"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社区"的工作思路,以宣传救护知识和救助技能为主线,以开展防灾减灾宣教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社区的  相似文献   

5.
正5月11日,双峰县井字镇组织镇安监站、水利站、综治办、司法所、林业站、食药监站等单位及部分人大代表,集中举办"5·12"防灾减灾宣传咨询活动,广泛普及和推广防灾减灾知识,吸引了众多群众参与,营造了良好的防灾减灾宣传氛围。活动现场通过在醒目位置悬挂条幅、展板、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普及有关火灾、洪水、雷  相似文献   

6.
针对近期的天气变化,近日,靖州县铺口便民服务中心在中新村组织开展消防演练和防灾减灾应急演练,进一步检验应急队伍的处置反应能力,增强群众避险自救意识. 演练以"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为主题,听到鸣锣示警后,应急小组立即赶赴受灾现场,组织群众有序疏散,对老弱病残群众通过担架、背运、搀扶等方式迅速转移至临时安置点,并由医务人员对受伤群众进行救治.  相似文献   

7.
日前,长沙市开福区东风路街道砚瓦池社区已获评国家级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社区作为社会基层的基本单元,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更是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的前沿阵地,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近年来?砚瓦池社区在长沙市减灾委、开福区减灾委指导下,牢固树立"党建引领,网格联防,群防群治,科学防灾"的社区综合减灾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救并重"的原则,将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放在首位,着力提高社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和避险自救技能,提高基层应急管理水平,以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为载体,积极推进社区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8.
综合运用"3S"测绘等先进技术配合Google Earth,增强了防灾减灾系统的实时性、安全性和实用性。探索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防洪减灾工作中的可能性,提高从接警到救灾过程各个环节的效率,为进一步开展实时防灾减灾管理提高了辅助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严重影响民生安全,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威胁之一。基于防灾减灾的文献回顾和现有防灾减灾机制的梳理,解析了“一带一路”沿线跨境重大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机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研究发现:(1)跨境防灾减灾研究逐渐得到学术界重视,国际研究相对成熟,更注重地理信息技术等技术手段的作用,强调建立评估体系对跨区域灾害进行评判,以完善防灾减灾预警机制;国内研究总体处于起步状态,主要集中在对跨境防灾减灾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关对策及跨境防灾减灾合作机制研究。(2)现行的跨境重大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机制主要集中在联合国主导的国际减灾合作机制、防灾减灾的高层互动与外交对话机制、国家间防灾减灾制度框架与管理体系对接、防灾减灾技术与预警的共享机制等4个方面。(3)中国与沿线国家仍需从加强政治互信,建设综合防灾减灾平台,建立合作协商机制,防灾科技走出去等方面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在加强应急管理、系统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10年来,中国减灾能力、现代化综合救援能力和重大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持续增强,新时代应急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防灾减灾研究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灾害大数据平台在灾害防控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针对目前中国自然灾害频发、高发的现状与趋势,自然灾害防灾减灾存在本底数据、机理认识、风险预测的挑战。未来应重点加强自然灾害基础研究、监测预警体系构建、韧性社会建设、科普教育、自然灾害保险等方面的工作,更好地推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营造宜居地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正2010年5月5日,国家减灾委发布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要求各地积极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从而不断提高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唐山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面加强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实行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并着力加强基层综合防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广东地区新农村建设防灾减灾规划存在的问题,以GB50188-2007镇规划标准为蓝本,从广东农村村庄选址和常发性灾害防灾减灾规划两个方面入手,分别对位于珠三角、粤东和粤西地区的4个农村防灾减灾规划进行了实地调研。结果表明,被调研农村在选址规划和常发性灾害防灾减灾方面普遍存在缺陷,经济发展落后、村民防灾减灾意识普遍不高和缺少统一规划是主要原因。最后结合当地农村实际情况提出防灾减灾规划建议,对广东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全球变化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对综合气象防灾减灾提出了新的需求.聚焦我国综合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体制机制和综合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三大方向,本文系统分析了近年来我国综合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主要成就.在综合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上,全面回顾了气象灾害监测网络、国家突发事件预警平台建设、全球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建设、环境气象预报预警能力和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保障能力建设的主要进展.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体制机制上,从重大事件和活动中的气象灾害服务能力、气象灾害决策服务智能化水平、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化和标准化、蓝天保卫战中的先导联动作用和机制和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五个方面全面分析主要成绩.在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上,从新时代我国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顶层设计、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建设、气象灾害风险治理能力和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责任体系4个方面介绍我国综合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的主要成就.在此基础上,从资源、业务、研究和理念上对我国未来气象综合防灾减灾进行了相应的展望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11月7日下午,"两岸防灾减灾研讨暨灾害救援经验交流会"在我校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我校和金门大学共同发起,邀请了30多位从事灾害防御及救援的专家、学者参加,与会者就两岸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综合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通过对农村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的界定,结合我国农村灾害的特点,建立了农村综合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今后农村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遵义科技》2009,37(3)
5月12日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防灾减灾日”,也是汶川特大地震周年纪念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首个”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组织了我市人民政府应急办公室、市地震台、市科技局、市交通局、市国土资源局等政府机关在我市丁字口、可桢桥湘江河岸边布置“防灾减灾日”大型宣传活动。参加宣传的单位均设立了咨询台,摆放宣传展板,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部农村在防灾减灾体系中一直处于灾害频发却抗灾无力的状态。在社区参与已成为世界各国灾害管理重点的大背景下,西部农村社区参与防灾减灾的状况尤其值得关注和探讨。文章主要运用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视角,考察参与社区防灾减灾的多元主体,即村民、村委会和乡镇政府,分析影响其参与的因素,探讨各参与主体的行为选择对西部农村防灾减灾的影响,以期从根本上推动其防灾减灾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正"融合各类数据,打造防灾减灾救灾决策支持平台,助力决策指挥调度工作。"贵州是气象及次生、衍生灾害频发省,尤其强降水山洪地质灾害给防灾减灾工作带来极大挑战。贵州气象局基于时空大数据平台,融合气象、国土、水文等18类组织数据及互联网数据,打造防灾减灾救灾决策支持平台,助力决策指挥调度工作。  相似文献   

19.
城乡基层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和区域协作是当前应急管理部成立背景下亟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新时代背景下整合提升多部门防灾减灾救灾职能的重要抓手.本文分析了我国城乡基层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和区域协作的现状,指出了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缺陷,并给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城乡社区防灾减灾救灾的问题体现为基础设施区域差异明显,减灾资源协调问题突出,城乡社区防灾减灾救灾预案适用性和实用性弱且居民减灾意识和能力的薄弱,城乡社区减灾中领导力不足且社会力量参与不足.区域防灾减灾救灾协作的问题则突出体现在协作意识、内容、制度、机制等方面.本研究旨在为新时代背景下应急管理部切实开展提升我国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提供参考,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有效回应与保障.  相似文献   

20.
5月12日是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 灾害离我们并不遥远,火灾、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随时可能发生,多学一点自救知识就多一份生命保障. ●如何应对火灾? 公共场所 拨打119报警,按照疏散指示标志有序逃生,切忌乘坐电梯.穿过浓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和墙边,弯腰或匍匐前进.无法逃离时,应退至阳台或屋顶等安全区域,发出呼救信号,等待救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