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卢德灿 《中国西部科技》2009,8(11):28-29,31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对龙岩市城区岩溶及土洞的分布及工程性质的探讨,分析了岩溶区建筑地基施工时可能遇到的土洞及岩洞等问题及采取措施,对岩溶地区的基层设计与工程施工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考虑拉筋存在的影响,应用准粘聚力理论和库仑理论,提出了拉断破坏形式的加筋土挡墙墙背土压力计算公式。研究结果发现:拉断破坏下的加筋土粘聚力具有了增量,提出的加筋土挡墙墙背侧向土压力比经典土压力和变系数法都小,提出的加筋土挡墙侧向土压力都随拉筋垂直间距增加而增加,加筋土挡墙侧向土压力随拉筋抗拉强度增加而减小,与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试验数据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有限长边坡三维滑楔破坏模型是空间土压力的计算依据,基于对现有滑楔体模型优缺点的分析,提出改进的有限长无粘性土边坡三堆滑楔破坏模型,具更大的客观合理性与模型兼容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压力分散型挡土墙的受力特性,结合实体工程,设计了室内模型试验。在不同挡墙高度处埋设了土压力盒监测仪器检测挡土墙受力特性。采用FLAC 3D软件对室内模型进行模拟验证。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侧向土压力增量曲线呈非线性曲线分布。挡土墙在锚杆1/2高度处存在位移和土压力的转点。墙体在转点以上土压力介于静止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之间,在转点以下介于主动土压力和静止土压力之间。锚杆的设置高度是影响土压力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土洞及形成条件的初步探讨,认为红粘土土洞是由于红粘土的胀缩性和地下水、溶隙等潜蚀作用造成的,模型断面上电测探曲线形态与实际工作结果有较好的统一,对评价地基的稳定性,预防水土流失等均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作者在现场的大型油罐基础施工工作体会,针对复杂地基的加固处理工作经验介绍。  相似文献   

7.
仇培云 《广东科技》2011,20(10):98-99
岩溶地质对地铁车站施工以及建成后运营的维护都有较大影响。广州地铁施工在岩溶地质条件下,根据地质情况划分高、低风险区,高风险区范围岩溶、土洞必须进行填充处理。以广州地铁三号线北延段车站的岩溶处理为例,根据具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详细介绍岩溶处理的目的、原则、措施、施工注意事项及检测标准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以北京地铁6号线洞桩法车站为工程背景,首先在现场实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北京地区暗挖车站地表沉降值进行预测;然后选取Cam-clay(修正剑桥模型)对北京地区洞桩法地铁车站地表沉降规律进行分析;最后基于变位分配法对洞桩法地表沉降的位移控制进行分阶段处理,实现地表沉降分阶段控制的目标.结果表明:北京地铁6号线洞桩法车站地层损失率V1均小于1%,地表沉降槽宽度参数K为0.65~0.8;小导洞开挖(施工步序1)和二衬扣拱施作(施工步序3)引发的地表沉降所占比例之和近80%,施工步序1、3对控制地表沉降具有重要意义;现场实测和数值计算的结果基本吻合,地表沉降最大值均出现在车站中心线上方.  相似文献   

9.
碳酸盐岩区土洞的成因分析与工程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兴伟  刘靓 《甘肃科技》2010,26(5):133-134
土洞是发育在碳酸盐岩地区第四系覆盖层中特殊的岩溶形态,概述了土洞形成必须的三个条件:一是空间条件溶蚀洞隙;二是物质条件粘性土层;三是水动力条件岩溶水渗流场。采用举例例证分析了土洞的成因机制:冲蚀、淘空,潜蚀、搬运。并总结近年来施工经验,简述了土洞的工程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贺卫  李坡 《贵州科学》2016,(2):31-36
织金洞是著名的世界级旅游洞穴,也是贵州目前唯一的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地质遗迹和重要旅游品牌。通过对织金洞发育的地质、地貌、水文、气候背景的调查分析,阐明了织金洞在规模、形态、气候和沉积物方面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织金洞在水文学、新构造运动、洞穴学、沉积学、古生态学、生物学和旅游学方面的科学价值,旨在对未来织金洞的深入开发与建设、保护与管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对国内其他喀斯特洞穴的开发和利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洞穴碎屑堆积物特征探讨洞穴发育及古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岩溶洞穴碎屑沉积物结构特征及其矿物、化学成分的研究,探讨岩溶洞穴的发育和形成的古环境.对洞穴石英砂表面微结构作扫描电镜观察研究,表明贵州构皮滩早期洞穴碎屑是在水动力较强的条件下形成的;对洞穴湖相沉积物作了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从而获得不同的古气候环境.如洛塔洞穴堆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早中更新世时为温暖湿润的气候,而晚更新世时为较干旱气候;通过洞穴砂的矿物成分分析,探索了洞穴本身的展布,为四川彭水岩溶区东西向洞穴系统的存在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2.
对五沟煤矿1013首采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观测、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线性最小二乘估计和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求取了静态预计参数、动态预计参数经验公式,得出五沟煤矿厚松散表土层条件下的地表移动与变形规律,为预测未来地表塌陷的范围、损坏等级提供了技术参数,为煤矿的安全生产、"三下"采煤与环境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问题,利用改进的模糊数学算法,建立了污染程度的评价标准,根据实测浓度值,得到了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4.
开采沉陷信息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MAPGIS组件,并结合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VB6.0,研制了开采沉陷信息可视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沉陷信息的三维可视化管理,更直观地再现了地表沉陷的三维模拟,为矿井沉陷灾害治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表土沉降对井壁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表土沉降原因的分析,找出了由于沉降而产生的井壁破裂的危险位置,并利用静力学理论及温度应力场理论推出了危险位置处的应力计算解析式,建立了考核井壁破裂的强度准则,最后通过对鲍店煤矿四井筒井壁破裂原因的具体分析,证明了该理论的正确性及适用性,对工程现场及井壁计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15—2016年期间获取的15景Sentinel-1A TOPS SAR影像,采用小基线集时序干涉雷达(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分析方法,研究了武汉中心城区的地表沉降特征,分析并建立了该地区地表沉降与城市建设、降雨量和长江水位变化等因素的关...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斜坡条件下坡顶加载造成的土体破坏特征,利用透明土分别开展了坡顶单桩布置、坡顶排桩布置和坡中排桩布置的模型试验,并借助PIVview2C软件和Surfer软件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处理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当加载破坏时,不同位置处的破坏形式也不一样;坡顶单桩加载时,斜坡区域产生大变形,桩体承受的被动土压力最终向桩前方倾斜,单桩的挡土作用并不明显;(2)坡顶排桩加载时,排桩的挡土作用有了明显的提升,与坡顶单桩情况相比,在排桩的支护之下,桩体的存在抵挡了一部分土体位移,土体位移受到了很大的约束,大变形集中在桩后;(3)坡中排桩加载时,坡顶大量土体发生位移,土体被动土压力挤压桩体发生倾斜,坡中排桩的破坏形式更接近于坡脚剪切破坏.  相似文献   

18.
矿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同时矿山开采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大.主要表现在煤层开采造成采空区引起的地表塌陷.分析了地表沉陷的危害性,对煤矿地表沉陷综合治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工矿区地表沉陷D-InSAR监测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基于差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D-InSAR)中相位构成因素的分析,选择中国东部典型工矿区(唐山市及开滦矿区)为试验区进行了矿区地表沉陷D-InSAR监测试验研究.利用该地区1997-1998年两个时相获取的5景ERS1/2卫星SAR单视复数据(SLC),分别采用“2轨法”和“3轨法”进行差分干涉处理,得到了间隔时间超过半年的地下采矿及采水引起的雷达视线向(LOS)形变图.通过将LOS形变图转换成地表下沉分量,分析了试验区沉陷的扩展及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对D-InSAR技术中存在的时间去相干、空间去相干等误差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试验表明:作为数字矿山的关键技术之一,可以利用多时相D-InS...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土岩比变化较大情况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本文结合某真实矿区岩层状况,建立不同土岩比组合情况下的数值模型,并对其进行模拟分析,得到了不同土岩比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随着松散层厚度的增加地表最大下沉与位移值先成对数增长,当达到巨厚松散层厚度后该值成线性趋势,并趋于稳定.随岩层厚度的增加,地表的沉降和位移在不断减小,沉降区域逐渐平缓,当岩层厚度达到某一数值时,地表位移与沉降数值会发生小幅度的上涨说明了岩层中阻止松散层沉降的控制层在整个沉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该规律为土岩比变化较大的矿区的沉陷预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