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塑造学生的民族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文明演进史上闪耀着光辉,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教育,以史育人,是中国历史课素质教育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到能否迎接和战胜各种挑战,把握中华民族在21世纪伟大复兴的机遇。认真思考20世纪的历程,我国高等教育在21世纪应定位于塑造时代民族精神。因此,坚持科学精神,扬弃传统民族精神,重视审美文化教育,培育时代民族精神就异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民族精神是民族个性的综合体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神升华,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反映着一个民族的价值传统、意志特征和思想感情。中东大国伊朗,古称波斯,其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塑造了波斯不屈的民族性格,执着的宗教信仰成就了伊朗人的坚毅、顽强与宽容,重新崛起的民族精神从未消弭,这已成为凝聚伊朗民族力量的强大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4.
陈砚玲 《科技资讯》2012,(16):199-200
古代罗马由意大利台伯河畔的一个蕞尔小邦跃居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与其务实而卓越的民族精神密不可分。民族精神的塑造与传承对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而家庭教育在其中又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古罗马早期家庭教育情况进行初步探讨,加深对古罗马民族精神的理解,从而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历史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理想人格是时代精神的凝聚,是民族精神的表现。现代理想人格的塑造应从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科学民主法制观念、心理品质、生活方式等方面入手,要打破传统化的观念框架,以现代社会化体系和价值观设计、塑造符合现代中国化精神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6.
邵国林 《科技信息》2009,(30):I0065-I0066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凝聚着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水平、民族精神、民族感情,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中突显出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在古代,军事是民族传统体育产生的源头之一,各民族为保卫本民族的疆土安全和民族尊严发展着自己的军事力量,催生了民族传统体育,确切地说,民族传统体育必然内蕴着军事的因素。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高校,以其特质发挥出国防教育的功能与价值,不仅能增强青少年体质、提升学生体能,还能塑造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促进民族融合、增进民族团结,培育学生的国防意识、建设和谐社会。民族传统体育功能与价值的发挥,密切配合着并有力地适应着学校国防教育的进行,为培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情感的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7.
在高校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情感交流,塑造大学生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要在高校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就要让大学生真正"过"节,并引导大学生创新传统节日仪式。此外,还应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全方位、立体地对大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8.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民族精神的精华,是当代大学生心理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境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健全人格具有潜移默化、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在江西区域相结合的产物。其既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是民族精神在近现代的表现形式和栽体,是赣文化的丰富发展和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又是塑造江西等人民群众新形象,建设红色文化与和谐社会,进行德育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0.
王友强 《科技信息》2011,(10):I0139-I0141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塑造了人。中国传统文化特质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国民品格:对社会的入世求实精神与轻视对自然的探索研求、轻视科学技术杂糅并存,崇尚德操气节与德力分离、德智分离、义利分离及泛伦理主义杂糅并存,讲究中和、礼仪、和平与折中、均衡、面子杂糅并存,豁达乐观、知足常乐与安贫乐道、不思进取杂糅并存,刻苦耐劳、自强不息与盲目性、缺乏科学性杂糅并存。但其主流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崇尚德操、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国民品格。  相似文献   

11.
红色旅游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参观游览、缅怀学习、振奋精神、砥砺志气、坚定信念的主题性旅游活动。红色旅游,倡导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弘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展现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塑造爱好和平、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海明威作品中体现的与中国文学传统相通的元素。海明威本人及其塑造的硬汉形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海明威的艺术风格与中国文学传统相通;海明威的自然观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其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先进文化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它对于塑造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营造和谐、健康、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团结和激励全国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曾思宏 《海峡科学》2008,(5):77-78,87
该文主要阐述在高校开展合唱活动对培养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合唱能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的热情,引发大学生对民族命运的关心和思考;合唱作为一种较高级的人声集体演唱形式,是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良好方式;开展合唱活动能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塑造和健全大学生完善的人格.  相似文献   

15.
李运锋 《科技信息》2009,(10):245-24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演绎法,从素质教育的视角,在论述武术运动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对普通高校武术教学开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在武术教学中运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武术文化教育,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爱国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和高雅气质以及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张希聪 《科技信息》2011,(36):I0146-I0146
基础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要培养创造型人才,作为基础科目的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改变旧的教育观念,致力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和习惯的培养,为他们成长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营造有利条件,本文力图从以下五方面论述创新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儒家理想人格的内涵和特征包含仁道理想、独立意志、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真善美的统一。凝聚为我们独特的民族精神就是:热爱祖国、不惜献身的浩然正气;以天下为己任的深沉历史责任感;刚强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讲求道义、注重整体利益的胸怀;提倡人伦、强调道德责任与道德义务的人生态度;追求精神充实、品德高尚的价值取向。我们应合理吸取儒家理想人格中的有益成分,塑造现代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8.
武士道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平安时代是私人性武装集团的道德规范和战争精神;幕府时代是武家社会的理想价值、战争精神和统治理念,左右国家的统治体制、内外政策、决策方式和运作模式,引领日本社会以武为本的发展方向;明治、大正和昭和时代初期是全社会的核心价值、军队的战争精神和统治阶级的统治理念,"忠诚的伦理观念"构成塑造日本崛起的精神动力,"武勇的战争精神"则充当日本军国主义恶性膨胀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9.
惠特曼是19世纪美国诗坛最有影响的诗人,他的诗集《草叶集》弘扬民族创新精神,号召美国人要从精神上独立于欧洲大陆,塑造地道的美国新人形象,最好地展示了当时的时代特色和美国梦想。他的新体诗即自由诗,开创了一个崭新的诗歌时代。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现代包装设计应该蕴涵着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以及思想意识,以此为启示,分析了中国现代包装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论述了中国传统图案的发展历史及各个时期的风格特点,提出了将传统图案创新应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是塑造包装民族性的必要手段和有效途径。从而使现代包装设计更具民族性、文化性、时代性,塑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包装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