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自然信息     
EB病毒(EBV)是一种人类疱疹病毒,它与Burkitt淋巴瘤和鼻咽癌的发病有关。它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不能感染除人B淋巴细胞以外的其他任何细胞,仅仅表达特异性病毒受体的成熟B淋巴细胞能在体外被它感染。这种感染可使B淋巴细胞“永久化”(immortalization)生长,产生带有潜伏EBV基因组的类淋巴母细胞系。EBV潜  相似文献   

2.
爱滋病(AIDS)的全名是后天免疫性缺损综合症,它是1981年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的疾病控制中心(CDC)报告第一个病例时所命名的。这种病是一种新的人类传染病,是由一种单一的新近发现的独特的病毒传染的。这种病毒称为人类T细胞亲淋巴病毒Ⅲ型淋巴结病有关的病毒和AIDS有关的后病毒(retrovirus),简称为AIDS病毒。AIDS病毒是一种亚科Lentivirinae的后病毒由AIDS病毒引起的病谱很广。在感染后几个星期,病毒通常引起类似于腺热的短期急性病,继之以无症状的时期(可能持续几个月或几年),然后可能有持续减重,间歇发烧,慢性腹泻,全身性淋巴结病,进行性脑病,粟粒性结核病,疟疾,细菌性肺炎或革兰氏阻性菌败血症,更不用说CDC定义的AIDS的复杂机会致病菌感染。AIDS病毒持续感染周围血液、淋巴节和脾中少量成熟的T助手淋巴细胞,亦持续感染全部脑细胞。AIDS病毒对于极少数淋巴细胞来说是致细胞病变的(杀伤细胞),在那些淋巴细胞中AIDS病毒在几个月至几年内可以重现并引起轻度或深刻的免  相似文献   

3.
谈谈干扰素     
本世纪三十年代,有几位研究人员曾描述过病毒干扰现象,即一种病毒对动物的感染因某种原因似乎能保护该动物使其不会再受另一种病毒的感染。1957年,伦敦国立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病毒干扰因子。这是由接触到病毒的细胞释放出来的一种蛋白质,它给予其他细胞以抵抗病毒感染的能力。他们把这种蛋白质称为干扰素。这种蛋白质并不直接对抗某种病毒,而是保护细胞不受许多种病毒的侵犯。而且它还能作用于许多不同的细胞活动,这似乎表明它具有某些治疗能力。因为这是一种天然的细胞产物,所以只要用量适当,其安全性可能会超过大多数新的实验药物。但是细胞分泌的干扰素的量极少,并且极难纯化,所以多年来一直难以积累到足量的干扰素,以供有效的临床试验之用。  相似文献   

4.
去年,在国际艾滋病讨论会上,医生们报导他们发现了几个患有令人迷惑的类似艾滋病的疾病,但未从这些病人身上发现感染艾滋病的HIV病毒。这些报导引起人们的忧虑:即一种来路不明的病毒可以引起一种新的免疫系统疾病。这种疾病的特征是人体CD_4-阳性T淋巴细胞减少,该细胞是抗感染的白细胞,它也是HIV病毒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5.
过去50年间,鸡蛋在生产流感疫苗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今,研究人员称:鸡蛋还可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其分子能够模仿人体免疫系统抵御某些病毒的入侵。B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众多细胞中的一种,这类细胞中的任何一个单一细胞都能产生一种特殊的抗体。通过对单一的B淋巴细胞的克隆  相似文献   

6.
Bari.  M 范宗理 《世界科学》1991,13(10):14-15
一个受到病毒感染的细胞,是如何通过免疫系统的杀伤者T细胞,在其自身表面触发起一种攻击活动的呢?简短答案,就是T细胞通过一种型-I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MHC)蛋白质,识别出现在受感染细胞表面上的病毒蛋白质片段,这种现象,称作"抗原表述".但是,隐匿在这种答案中的秘密,多年来一直令免疫学家  相似文献   

7.
丙肝病毒全基因组cDNA克隆侵染细胞培养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含有丙肝病毒全基因组cDNA的重组质粒(pHCV)为材料, 通过基因转染、重组痘病毒辅助使之在HeLa细胞中表达HCV病毒体, 建立了一种新的HCV体外细胞培养系统. 采用RT-PCR, 荧光定量RT-PCR, 链特异性RT-PCR, 免疫印迹, 免疫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负染技术跟踪检测HCV的增殖效率, 结果显示, 该培养体系中有HCV正链RNA的合成和HCV结构蛋白、非结构蛋白的表达, 并组装成直径约47 nm的HCV病毒体, 病毒体可被偶联有胶体金的抗HCV结构蛋白E2的单抗标记; 该体系产生的HCV病毒体滴度达107基因拷贝/mL, 远远高于病人血清中的HCV基因拷贝数, 也高于迄今报道的任何一种HCV细胞培养体系的病毒滴度. 检测结果证明, 转染细胞裂解上清中的HCV病毒体可以感染肝癌细胞系Huh7, 并在感染细胞中增殖和合成负链RNA中间体, 病毒滴度达106基因拷贝/mL.  相似文献   

8.
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的杰伊·利维最近发现了一种能阻止病毒在细胞内复制的称为cytokine的蛋白质,这个发现为人们找到一种对付艾滋病的自然疗法带来了希望。利维认为这种蛋白质是机体免疫系统对HIV病毒感染进行自然免疫反应的产物,由一族称为CD8的免疫细胞所分泌出来的,该蛋白质似乎可以阻止病毒在CD4细胞中的复制,而CD4细胞则是艾滋病毒HIV在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主要的靶细胞,这种蛋白质在感染的潜伏期对抑制HIV病毒可能起着重要作用。cytokine是在那些感染了艾滋病毒HIV很长时间(10年左右)但未表现出症状的人体中发现的。利维认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的农业研究服务中心的实验室里培育了一种特种鸡,它们的基因里含有一种“locomotive”。令人惊异的是,这种locomotive是由某种弱化的鸟类白血病毒的基因所构成的。白血病毒实际上是一种还原病毒.一旦进入细胞,这种病毒会释放一种使RNA转变成DNA的酶。此时,DNA会寻觅细胞基因并将其整合,而后产生出新的病毒粒子。研究人员再将这种还原病毒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病毒:是一种球形病毒,表面具有自我保护的锥形蛋白体。这种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导致了近1200万人的死亡,超过3000万人受到感染埃博拉病毒:是一种丝状病毒,常常呈现树枝状。该病毒可导致埃博拉病毒出血热,致死率高达90%,目前尚未培育出对付这种病毒的有效疫苗  相似文献   

11.
最近,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爱伦·希拉(Ilan Sela)从烟草中提纯出一种抗病毒因子。此因子只能在具有N基因的植物被感染病毒后才产生,它的少量存在(4~5分子/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法国科学家宣称在抗击艾滋病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有望为艾滋病治愈带来突破。有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在体外实验中成功摧毁了感染艾滋病(HIV)病毒的细胞。科学家通常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来对抗艾滋病病毒,但是这些药物无法将病毒从体内清除。这种病毒会以具有高代谢活性的细胞为目标,并"劫持"它们的能量用于增殖。借助代谢活动抑制剂,研究人员设法在体外摧毁了这些受感染  相似文献   

13.
一种理想的艾滋病疫苗,必须具有快速决定性的进攻能力。它所产生的免疫细胞,将消灭受感染细胞并激发艾滋病病毒束缚抗体,以及抑制艾滋病病毒的感染。由美国蒙大拿大学杰克·H·努伯格领导的研究小组,现已研制出一种对艾滋病、至少是用在实验鼠体内的可行疫苗,该疫苗可使免疫系统慢慢地隐匿有效抗体,从而对艾滋病病毒的传染性产生令人惊奇的抑制作用。该疫苗具有某些缺憾,似乎还不益使用于人体。但是,它提供了人体艾滋病疫苗应能够激发有效中和抗体的论据,从而使人联想到该疫苗似乎具有论据所提示的那种能力。在概念论证上,如果结…  相似文献   

14.
1975年,科勒(Khler)和米尔斯坦(Milstein)证明,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用羊红细胞事先免疫过的小鼠脾细胞经过融合,可以从中获得分泌抗羊红细胞同源抗体的杂交体。这种杂交细胞可以在体外连续培养并产生大量的同源抗体。因为这个技术的基本环节在于淋巴细胞之间的融合,故称为“淋巴细胞杂交瘤技  相似文献   

15.
利用CD4 T细胞体外转化获得具有下调免疫作用的双阴性T细胞(DN T细胞),利用DN T细胞预防性治疗常规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小鼠(Mus musculus)模型.观察EAE造模组和DN T细胞预防治疗组两组小鼠EAE评分、体重、关键淋巴细胞因子、组织切片的区别,探索DN T淋巴细胞发挥功能的可能机制.首先诱导获得了抗原特异性的DN T细胞;其次发现一次DN T淋巴细胞的过继输注可以显著降低EAE造模的发病程度,缓解小鼠因为EAE发病而造成的体重减轻;同时和造模组相比,DN T细胞预防组脑部组织淋巴细胞浸润略有减轻,血浆中IL-2和IL-4的分泌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最后通过CFSE增殖实验证实DN T细胞可以显著抑制EAE模型中致炎CD4 T细胞的增殖.本研究证实体外转化的DN T细胞可以减轻EAE模型的发病程度,这种预防作用与DN T淋巴细胞可以抑制致炎CD4 T淋巴细胞的增殖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一、流感病毒的细胞内感染流感病毒是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流感病毒感染易感宿主时,病毒核糖核酸(RNA)就侵入细胞.细胞的合成机构逐渐接受病毒RNA的指令,不再合成本身的核酸和蛋白质,只产生病毒的RNA和蛋白质,因此,很快死亡,同时释出大量毒粒.而后者又感染  相似文献   

17.
曾经不可一世的天花今天已经彻底远离我们了。但是,天花在人类疾病史上确实是创下了“奇迹”的,那时它真的比今天的癌症和艾滋病还要可怕得多。导致这种病的元凶是一种痘病毒,这种病毒一旦侵入人体,一个病毒转眼就可以在DNA周围产生上千个新病毒,其复制速度之快令人胆寒。患者的症状先是发热,浑身出现红色丘疹,然后变成疱疹,最后变成脓胞,全身腐烂发出恶臭。这时候,病毒就会从腐烂的脓疱中蜂拥而出,感染其他细胞和周围的人。天花的传染性极强,只要有风就能循环传染。在未发现牛痘之前,大多数患者只有死路一条。由于它防不胜…  相似文献   

18.
当今,爱滋病是一种令人谈虎色变的不治之症。关于这种病毒的起因,人们已经知道得相当多了。它几乎肯定是在七十年代早期的某个时候由中非的猴子而传给人类的。这种病毒与传染给非洲绿猴病毒的相似性,以及爱滋病似乎在非洲传播比在美洲或欧洲更广、更早的这一事实仅是这一理论占上风许多要点中的二点。但是,这种病毒是怎样传给人类的呢?爱滋病并不是一种容易感染的病毒,它需要通过血液或性行为来传播。吃受感染的猴应该是安全的;遭猴子的咬也只能使你得狂犬病。认为人们的血液中有猴血的成份或与猴子有过性行为,这是最令  相似文献   

19.
免疫香蕉     
美国康奈尔大学植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最近培植了一种奇异的香蕉,只要吃一个,就可像注射疫苗一样使人避免诸如乙肝、霍乱和痢疾等传染病。科学家通过将某种改变了形式的病毒疫苗注射进香蕉树,来培植香蕉疫苗,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会永远成为植物细胞的成分,随着植物的成长,植物细胞就会产生出病毒蛋白,但它不是那种具有传染性的病毒。人食用这种香蕉以后,免疫  相似文献   

20.
苏兆众 《科学通报》1988,33(1):59-59
陆续建立的环境致癌物检测系统不下于数十种,各类系统均有其局限性。本文介绍一种80年代发展的低剂量环境致癌物检测手段——细小病毒-人细胞系统。 自主性细小病毒H-1的简单的基因组决定了它可成为检测哺乳类细胞中诱导性后复制修复功能的理想探针。受一定剂量DNA损伤剂(如紫外线)处理过的病毒在细胞里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