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针对薄煤层机械化工作面产尘量大、粉尘治理难的问题,提出了薄煤层开采"六位一体"综合除尘技术。结合薄煤层工作面粉尘性质及治理现状,重点对薄煤层工作面高压煤层注水技术、综掘工作面短距离综合除尘技术、转载点封闭控尘技术等"六位"技术的除尘机理进行了阐述,实践表明,综合降尘效率达到86.9%,为工作面创造了良好、安全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综掘工作面割煤粉尘污染严重的问题,根据气固两相流理论建立粉尘运动的数学模型,通过流体力学软件对综掘工作面不同条件下粉尘浓度分布及长压短抽—雾幕除尘系统关键参数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当压风量为330 m3/min、最佳压抽比为0.75时,抽风口距离掌子面3m时控尘效果较好;在综掘机操控区前方0.5 m处设置雾幕隔尘装置,采用井下静压水进行喷雾,空气幕发生器出口风速为15 m/s时控尘效果最好,联合降尘效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3.
涡流风幕抽吸控尘系统可有效控制气载粉尘的扩散.为了解决综掘工作面粉尘浓度过大的难题,分析了涡流风幕的形成机制,并根据气固两相流理论和气体-粉尘颗粒两相流动的特性,建立求解综掘工作面祸流风幕抽吸控尘流场粉尘扩散规律的k-ε-θ-kp数学模型;采用基于同位网格的Simple算法,利用Fluent软件对综掘工作面粉尘浓度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涡流风幕抽吸控尘流场能有效地将粉尘封闭在掘进头至掘进机司机前方0.5m的空间内.根据模拟结果和工作面现场的实际条件,设计了由附壁风简和抽尘净化装置构成的综掘工作面涡流风幕抽吸控尘系统,该系统在综掘工作面应用后,有效地降低了工作面现场的粉尘浓度.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通风除尘实验的需要,根据振动学原理研制出一种新型的振动发尘器。该发尘器具有发尘量均匀、粉尘不易堵塞、除尘系统入口含尘浓度均匀以及对除尘系统内部流场影响极小等特点。建立了该发尘器的振动学模型,获得了振动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设计该发尘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煤矿井下煤尘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煤炭开采过程中常用的煤尘治理措施,介绍了煤层注水、啧雾降尘、除尘器除尘、泡沫除尘等常用除尘技术,提出煤矿煤尘治理要根据各个产尘源的特点,在不同的工作面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煤矿采掘工作面粉尘防治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矿井的开采方法和采煤工艺向着高效、集约化生产的方向发展,产尘量大大增加,严重威胁着我国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和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煤矿采掘工作面喷雾降尘、化学除尘、空气幕隔尘和除尘器除尘等粉尘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状况,探讨了粉尘防治技术在该领域的发展趋势,期望为采掘工作面的粉尘防治提供多种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降低岩石机掘面粉尘质量浓度,利用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方法,研究应用一种多径向旋流风控除尘方法。基于多径向旋流风控除尘方法研制控除尘系统,并在东区皮带巷岩石机掘面进行现场应用,实测多径向旋流风发生装置开启前后各测点粉尘质量浓度。研究结果表明:多径向旋流风发生装置开启后,可形成覆盖巷道全断面的多径向旋流风,并在掘进机司机至掘进头间形成风流方向均轴向指向掘进头的控尘风幕,压抽比越小,控尘风幕的风速波动系数、质量浓度为50 mg/m~3以上的粉尘运移距离、司机处粉尘质量浓度均越小,压抽比为0.75时控除尘效果较优。开启后,压抽比越小,控除尘效果越优,压抽比为0.75时,相对开启前,有人作业区域各测点的实测降尘率平均值为81.72%,控除尘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卷烟厂梗线及制丝掺配车间正常生产过程中物料在皮带机振槽和喂料机等转接处产生大量的粉尘,为将这些烟草粉尘用最小的除尘风量去除并且达到很好的控尘效果,实现节能减排降耗的目的;我们对现有的控尘集尘方式进行了研究,从而提出了控尘集尘方式的一种新理论.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垂帘安装位置对综采工作面旋转风幕控尘效果的影响,使旋转风幕能获得最佳控尘效果,对隔尘垂帘的不同安装位置情况下的粉尘分布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模型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垂帘的安装位置为0.3m时,垂帘的控尘效果最好,全尘隔尘效率高达78.79%,绝大部分粉尘都被阻隔在煤壁侧.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梁北矿11081工作面粉尘分布特点,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测试,定性给出了大采高松软突出煤层综采工作面的产尘特点和扩散规律,分析了煤壁垮落产尘特点和采煤机割煤产尘中粉尘分布特征。提出综采工作面三维"立体"控尘、防尘技术,即含尘气流控制技术、采煤机高压外喷雾降尘技术和采煤机尘源跟踪降尘技术相结合的综合防尘技术。在原有降尘措施基础上降尘效率提高了82.2%,使得工作面工作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自行开发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远程控制、监测和设置为一体的煤矿井下液压支架电液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电液系统新型的无人值守监控模式,包括集控主机对井下液压支架进行远程单架控制和集中追机拉架的自动控制,地面计算机对井下液压支架进行远程遥测遥控,以及对端头控制器和间架控制器程序的在线升级,达到了煤矿井下工作面液压支架动作无人值守的目标。远程控制精度达到或超过进口系统的技术指标,填补了国内在此领域的应用空白。  相似文献   

12.
针对选煤厂输运皮带受料点处粉尘污染严重的问题,研究了密封负压袋式控尘机理.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手段,采用颗粒运动方程理论,对各粒级粉尘颗粒分别受气流变化的运移轨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粒子追踪技术可以实现除尘效率的量化分析,采取治理方案前后粉尘质量浓度的量化模拟数据和现场实际实测数据相一致,显示全尘和呼吸性粉尘质量浓度除尘效率分别达到95%和93%以上;密封负压袋式控尘方法能有效降低输运皮带受料点区域粉尘质量浓度,保障作业人员的健康.  相似文献   

13.
杨冬竹 《科技信息》2013,(15):420-420,463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扑尘装置多种多样,但扑尘效果都不理想,各种扑尘装置均存在着不同的弊端,针对这一情况,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矿用湿式螺旋扑尘器。文章介绍了其设计原理、结构组成与功能等,经过实验室模拟测试和现场应用的检验,该装置具有很好的除尘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新型固定床颗粒层过滤规律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颗粒层过滤过程中孔隙状况的变化,导出了固定床、新型固定床颗粒层内气流含尘质量浓度、灰尘沉积密度的变化规律和颗粒层除尘效率公式。导出公式表明:固定床颗粒层除尘效率与时间有关,过滤过程是一个非稳态的过程;新型固定床颗粒层除尘器采用单元格结构和组合流化床清灰的方式,实现了连续过滤,除尘效率与清灰周期有关,过滤过程是一个准稳态过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综掘工作面湿式通风除尘系统原理的研究,经过综合论证,利用湿式除尘的原理,根据井下巷道断面、综掘机整体结构,经过优化设计,确定了湿式通风除尘系统结构,该系统设计合理、技术先进,实现了除尘器、吸尘装置和管道等部件能随掘进机跟机行走,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并在压入式通风风筒上,使用了带风门的附壁风筒,提高了收尘效率...  相似文献   

16.
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原理,探讨了子控机和主控机的主要功能及其CAN节点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陈庆 《科技资讯》2010,(6):57-57
新型煤矿监控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及时、准确的预测出煤矿井下温度、湿度、以及瓦斯和一氧化碳浓度等一系列参数在井下各个工作面的分布情况及变化趋势。从而减少和避免井下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综放工作面采煤机负压二次降尘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放工作面的尘源中采煤机的产尘约占总尘量的一半左右 ,本文通过兴隆庄煤矿“综放工作面采煤机负压二次降尘技术”的现场研究及应用 ,比较有效地解决了采煤机的产尘问题 ,明显改善了采煤工作面的劳动环境  相似文献   

19.
采煤机参数与工作面环境及安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煤矿尘源的分析可知,截割粉尘是采掘工作面粉尘的根源;而截割粉尘扩散到工作面并悬浮在空气中,成为影响工作面环境及安全的主要因素,从而得出采煤机的参数与工作面的环境及安全之间的关系,并将采煤机参数和工作面环境及安全联系起来,为设计新型、环保型、安全型的采煤机提供理论依据,并从根本上来改善工作面环境和提高工作面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对生态治理战略的部署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已经给予了较高程度的重视,随着越来越多的煤炭事故发生,泵站的安全以及经济运行等问题逐渐显露出来,KAMAT泵站系统是针对大型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用液而专门设计制造的一套高压供液系统。主要用于井下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的高压液供给和采煤机及支架的喷雾降温、除尘等。泵站系统作为大型矿井综采配套设备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泵站机电设备维修应当引起广泛重视。因此,本文针对泵站机电的设备维修以及综合管理方面来发表一些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