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委婉语实质上是一种替代,即对某事物或概念避免直接提及而采用迂回的方式表达出来。由于语言的本质属性所致,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禁忌几乎无一例外地会映射于语言之中。作为世界上最为发达、表现力最为丰富的两种语言,英语和汉语都存在着大量有关社会生活的委婉语。通过对比分析这两种语言中有关宗教、职业、姓名称谓和年龄等不同领域的委婉语,我们认识到它们的文化内涵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对比研究英汉委婉语的特点,有利于加深我们对中西文化和语言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李得成 《甘肃科技》2009,25(21):209-210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在各种文化形态中都大量存在;谦敬类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策略,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此收集并通过研究汉语谦敬类委婉语实例,从而探讨汉语谦敬类委婉语的历史流变及嬗变原因。  相似文献   

3.
委婉语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委婉语是语言禁忌的产物。在我国古汉语里,有关“死”的委婉语数量极多。由于人们的地位、职业、死因、长幼、性别不同,死亡委婉语可以分为九种类型。这些委婉语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了古代社会等级制度、道教崇拜、佛教崇拜、崇尚正义、乐天知命等丰富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4.
委婉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语言交际中有效的润滑剂。在英汉语的日常用语中,大量委婉语是由转喻构成的。本文通过分析两种转喻关系在委婉语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探讨委婉语构成的认知机制,以期对委婉语的学习、委婉语的翻译和跨文化交流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使用委婉语是世界各民族语言中的普遍现象。本文探讨了表示“死亡”委婉语的起源,从中西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中去体察和比较表示“死亡”的委婉语背后的文化现象,从对比的角度勾画出其大体轮廓,从而揭示出这一语言现象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央宗 《西藏大学学报》2008,23(3):102-105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而委婉语是社会心理在语言上的一种反映。文章从职业委婉语、死亡委婉语、疾病与残废委婉语等方面探讨了委婉语的内容及其构成,以便正确地理解、鉴赏和运用。  相似文献   

7.
吴晓梅 《科技信息》2008,(3):146-146
委婉语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语言现象也是文化现象。本文从社会地位、宗教信仰、年龄和性别特征、职业用语和语音禁忌五个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中“死亡”委婉语做出对比分析,发现其包含的文化现象,从而揭示出这一语言现象所蕴涵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而委婉语是社会心理在语言上的一种反映.文章从职业委婉语、死亡委婉语、疾病与残废委婉语等方面探讨了委婉语的内容及其构成,以便正确地理解、鉴赏和运用.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而委婉语自产生之日起便一直担负着润滑交际的重任。因此了解委婉语,恰当地使用委婉语,对外语学习提高跨化交际能力和自身语言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委婉语存在于所有文化中,而死亡委婉语是典型的委婉语,是委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角度对死亡委婉语的意义构建和推理机制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