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当前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城市特色丧失的状况,阐述城市所处地域环境的唯一性是城市特色构成的关键元素。在归纳我国江南丘陵地带城市普遍具备的自然环境优势,并分析其对城市特色所起的作用后,结合吉安市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丘陵地带城市特色的传承与发扬的系列思考,包括城市腹地范围山水特色整体风貌与人文景观遗存的保护和利用;城区外围近郊背景圈中农村居民点规划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区边缘城郊结合部的规划引导;城市片区之间的衔接过渡;城市街区环境特色创造以及具体的城市建设项目的实施等六个层面。  相似文献   

2.
将城市古城建筑环境与现代城市文化艺术设计相融合,在城市建筑规划设计上采用艺术设计手段来保护与建设,呈现出古老的城市形象与文化历史的记忆.探讨在设计中,一是如何去拆除、重新建设;二是局部修复、改建与添加,改善环境;三是做地区有特色的保护规划、保护历史文化.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让西安古城的保护和现代城市环境的设计改造,达到振兴古城经济、改善环境与生活质量,再现古城西安在城市建设中文化保护与发展,在城市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城市色彩是城市景现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环境感受.只有将城市色彩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进行系统、科学、统一的设计,才能创造个性突出、生动丰富的人居环境.长株潭城市群的规划建设迫在眉睫,城市色彩的现实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只有充分认识城市色彩在城市形象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像重视城市规划一样重视城市色彩,促进形态和色彩的统一和谐;像保护文化遗产一样保持城市色彩特色,以延续其历史文脉;像控制噪声和空气污染一样,协调城市色彩,不断优化人居环境质量,才能展现长沙的"两型社会"的文明水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推动中国城市空间特色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城市空间特色保护及其再塑进行分析.结果 探讨了现阶段中国城市空间建设问题,历史城市空间特色形成、保护、弱化过程,城市空间特色与文脉互为载体的传承关系,城市空间特色建设应遵循尊重本地传统文化、避免不当行政干预、顺应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等原则.结论 提出保护和再塑城市空间特色应从加强规划法规的严肃性出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与综合考虑,系统规划,协调各种矛盾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张姝  刘艺洁聂虹 《科技资讯》2014,(10):221+223-221,223
城市环境是展现城市风貌特色和文化底蕴的重要景观,色彩在城市环境的设计实际上就是色彩设计在城市环境规划领域中的应用型研究.在城市环境的设计领域中,色彩的使用对于整体环境效果的表现起到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我国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亦将此作为一项特色城市的指导性控制指标.本文指出现今的城市环境中色彩对于人类的积极向上的引导意义,期待能得到广泛共识的城市环境意象.  相似文献   

6.
论城市旅游规划与城市相关规划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旅游独有的特性决定了城市旅游规划既区别于城市规划、城市旅游区规划、城市游憩规划和城市景观规划,又与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在进行城市旅游规划时,不得不考虑有关规划的要求并适当溶入有关规划的内容.但同时,又必须明白城市旅游规划本身的性质和任务,突出城市旅游规划的特色与功能.  相似文献   

7.
介绍南宁市城市森林的发展及城市空间格局的变迁,指出南宁市城市森林发展中存在缺乏长期全面合理的规划、城市森林体系尚未形成,大量使用草坪、绿化模式单一,城市森林的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缺乏高层次的管理人才等问题.建议南宁市城市森林建设要与城市空间格局、环境格局相结合,完善城市森林体系建设;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城市森林特色;要将城市森林纳入生态网络,促进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要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全民城市森林建设意识.  相似文献   

8.
文中研究了中国古代城市水系各个方面的问题,包括城市选址与江湖水系的关系,城市水系的规划建设,城市水系的类型,古城的奇葩——水城.特别指出了城市水系的十大功用:供水、交通运输、溉田灌圃和水产养殖、军事防御、排水排洪、调蓄洪水、防火、躲避风浪、造园绿化和水上娱乐、改善城市环境.文中还指出,城市水系在促进城市的繁荣发展上有稳定城址、促进工业发展、提供较高质量的生活居住环境的重要功用.并指出,城市水系在形成城市特色方面的重大贡献.文中批评了现代城市建设对水系的破坏,指出只有加强城市水系建设、管理和保护,才能体现名城的特色,建设兼有传统和现代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1—2020年《遵义市统计年鉴》和《遵义市水资源公报》,采用多因子的熵权法确定水资源承载力水平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能够反映社会、经济、人口、水量、水质等多因子的水资源承载力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遵义市现城区和规划城区水资源承载力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时空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遵义市现城区和规划城区水资源承载力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时空耦合协调度在2011—2020年均呈现总体上升趋势;时间上,现城区耦合协调度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较明显,规划城区北扩区域目前经济布局较少,使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所降低,说明城市北扩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空间上,遵义市现城区水资源承载力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在发展进程中有明显的空间差异且差异逐渐缩小,规划城区耦合协调度呈现“南强北弱”的格局,说明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程度高的区域在南部,未来经济布局可逐步北移、东扩,并继续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优化水资源配置,缓解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借助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研究城区生态景观格局。通过对宜昌市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分析,对城市进行定位,探讨城市景观格局与景观生态功能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本着建设具有生态景观特色的水电旅游城市的原则,探讨了宜昌城市规划合理利用地理环境的方略与措施,并具体阐述了宜昌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方法。形成了以突出宜昌市城区总体景观环境、建设城市景观控制体系为目标,进一步改善宜昌市的生态环境并形成绿色、循环、可持续的生态景观建设格局。  相似文献   

11.
以西安市居民收支状况调查数据及近20年城市环境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城市内部的微观区域(街道)为载体,从时间变化和空间差异的角度分析城市贫困与综合环境质量的耦合关系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西安城市贫困空间大致由放射状嵌套分布转变为圈层分布,城市贫困程度不断减轻;城市远郊的综合环境质量优于中心城区,但整个城区的综合环境质量逐步变差,尤其是南部地区;城市贫困程度与综合环境质量的耦合不断变化,并未呈现某种统一的规律,而是在城市内部表现出更加细化的耦合特征.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天津开发区"三率"指标达不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现状,提出今后城区绿化建设要在增加城市绿量,发挥绿地生态效益,提高城区环境质量方面着手。列举了一些可以增加城市绿量的可行途径。同时指出,栽植密度合理树木才能枝繁叶茂,发挥应有的生态功能;而重视"规划建绿"则是提高城区生态效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城市发展需要建设,尤其是市政基础建设,包括道路系统,给排水系统等,如果这些基础不完善或前瞻性不够,在随后的城市开发过程中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中心城区和副中心城市扩大了,发展了,但发展过程中规划、建设方案、设计中缺乏水域环境保护意识,未正确处理好用地紧张、马路经济与水网保护、生态保护的关系,本文对城市水域环境的综合治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城市不透水层分布的估算,在监测城市环境和规划城市发展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用全约束的线性光谱混合模型,用3种方法(像元纯度指数、归一化的像元纯度指数和结合地表温度辅助分析的归一化像元纯度指数)分别从Landsat 7 TM/ETM+影像中分解得到上海市中心城区的不透水层分布,并比较了2002~2008年的上海市中心城区不透水层分布的变迁.结果表明,利用这3种方法分解得到不透水层的精度依次递增;总体来说,上海市不透水层分布比率较高.从2002~2008年不透水层分布变化来看,上海市的城市化有显著向外环线外区域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在中心城区规划编制内容中明确提出:"确定交通发展战略和城市公共交通的总体布局,落实公交优先政策".通过对城市中心区土地利用特征的分析,提出以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地下综合体开发模式,强调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模式相结合并协调发展.具体分析了地铁与城市地下综合体结合的发展模式和TOD与城市地下综合体结合的发展模式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6.
基于某城市城区土壤地质环境调查得到的城市不同功能区、不同海拔位置的表层土壤中8种主要重金属浓度为样本,评价了该城区内不同区域重金属的污染程度;通过数据分析了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基于重金属污染物的传播特征,建立了确定污染源的位置的数学模型;为了更好地研究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指出应收集更多信息以及利用这些信息如何建立模型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每个城市有它自身的地域特征和地方历史文化特色,一座城市的绿地系统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城市的特色.精神和物质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两个特色要素.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必须从城市自然景观、本土人文环境和人工环境三方面综合着手来塑造城市特色  相似文献   

18.
刘桂龄 《科技资讯》2008,(4):237-237
本文结合文化广场的建设实倒,论述了城市文化广场设计要满足规划要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和空间形态特色,注重广场与周围建筑环境协调和统一,用心建设市民喜爱的、独具魅力的、主题突出的文化广场。  相似文献   

19.
城市商业文化步行街环境景观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中的商业文化步行街是一个重要的开放空间,是城市中人流量最大,人群活动最集中的场所;通过研究城市的地域文化、历史沿革,挖掘出文化内涵,将其溶入步行街街景设计之中,对继承城市传统的生活方式,保护古建筑、改善城市环境等,都起到重要作用;绿地是环境建设的基础,步行街中绿化形式的选择,应当根据街道环境特色进行构思,步行街中的绿化属于一种生态景观;作为城市公共场所的步行街其街具配置情况最能体现一个城市对人的关怀程度;商业文化步行街要注重路面铺装,通过具有个性化的特色铺装更好地体现商业文化特色.在城市商业文化步行街的环境设计方面,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性设计原则,着力创造一个人性化的活动空间,尊重和保护历史,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节能环保与文化特色保护是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两大主题,实施绿色照明工程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针对一些照明工程中忽视用电能耗和城市经济承载力,设计手法雷同造成城市特色危机,而绿色照明工程又缺乏对城市整体照明关注的现状,提出了城市照明规划的绿色观。指出只有综合考虑节能环保、经济可行性和文化特色的城市绿色照明规划才能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