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述解释学之理解的发展史,从理解的对象、目的、条件、方法、过程、内涵和研究思想指出其变化发展经历从特殊到一般、从外在于我到内在于我、从超历史性到历史性、从有限到无限、从具体到抽象、从从属到主体的过程。明确数学理解的进一步研究必须扩充和提升狭隘的方法论、认识论观念,认识到数学理解是学习者有意义地存在于数学课堂的方式,是学习者从事一切数学活动的基础,是意义构成和自我构成的统一。从历史处境出发定位学习者和理解对象,明确目的、条件、方法和过程等理解要素均随历史处境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2.
简述解释学之理解的发展史,从理解的对象、目的、条件、方法、过程、内涵和研究思想指出其变化发展经历从特殊到一般、从外在于我到内在于我、从超历史性到历史性、从有限到无限、从具体到抽象、从从属到主体的过程。明确数学理解的进一步研究必须扩充和提升狭隘的方法论、认识论观念,认识到数学理解是学习者有意义地存在于数学课堂的方式,是学习者从事一切数学活动的基础,是意义构成和自我构成的统一。从历史处境出发定位学习者和理解对象,明确目的、条件、方法和过程等理解要素均随历史处境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文化角度分析数学对象及其意义的相对性,主张数学对象的意义应是主体基于原型情境问题所进行的有意义实践,依赖于不同主体的表征形式及主体间的交流状况.由此明确数学理解应是主体有意义地存在于数学课堂的方式,既是主体领会数学对象及其意义的行为,又是主体认识自己、建构自我身份的活动.阐述了数学教与学过程中的数学理解分析必须把握个体主体和共同体主体的辩证关系,情境问题的抽样特征和有意义实践的意图性.  相似文献   

4.
从社会文化角度分析数学对象及其意义的相对性,主张数学对象的意义应是主体基于原型情境问题所进行的有意义实践,依赖于不同主体的表征形式及主体间的交流状况。由此明确数学理解应是主体有意义地存在于数学课堂的方式,既是主体领会数学对象及其意义的行为,又是主体认识自己、建构自我身份的活动。阐述了数学教与学过程中的数学理解分析必须把握个体主体和共同体主体的辩证关系,情境问题的抽样特征和有意义实践的意图性。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文化角度分析数学对象及其意义的相对性,主张数学对象的意义应是主体基于原型情境问题所进行的有意义实践,依赖于不同主体的表征形式及主体间的交流状况。由此明确数学理解应是主体有意义地存在于数学课堂的方式,既是主体领会数学对象及其意义的行为,又是主体认识自己、建构自我身份的活动。阐述了数学教与学过程中的数学理解分析必须把握个体主体和共同体主体的辩证关系,情境问题的抽样特征和有意义实践的意图性。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奥林匹克实践的基础上,本文对IMO和各国数学奥林匹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有关数学奥林匹克命题原则、命题方法以及命题的知识范围等理论与实践问题。目的在于从内容、方法和意义上明确数学奥林匹克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形式化方法是一种基于数学的表示方法.它的意义在于它能帮助发现其它方法不容易发现的系统描述的不一致,不明确或不完整,有助于增加软件开发人员对系统的理解,因此形式化表示方法是提高软件系统,特别是Safety-Critical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指认了马克思自然概念的社会历史性,认为自然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否认自然辩证法的存在,认为历史辩证法才是辩证法的惟一合理形态;针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展开了价值批判,并且提出了"自然的解放"的理念.西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缺陷在于:没有完全理解感性活动即实践的批判意义;对自然的理解是片面的、抽象的、非历史的;不知道历史辩证法和自然辩证法在实践基础上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9.
过去,很多人存在着把数学与确定性划等号的错误认识.然而无论从数学发展的历史,还是从数学认识的对象、过程及其方法来看,数学都应该是精确性与模糊性的对立统一体.  相似文献   

10.
数学概念是抽象化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是反映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脱离了数学概念,便无法进行数学思维,也无法构成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数学中的每一个判断,每一种推理都是在数学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从数学概念的引入、理解、记忆和巩固四个方面探讨关于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