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功谊《钱谦益文学思想研究》一书围绕八个问题展开:钱谦益的心学思想,晚明文坛复古思潮的复兴,钱谦益与天启、崇祯年间的社会思潮,钱谦益对明代诗学的扬弃,晚明宋诗风的兴起过程以及钱谦益的宗宋实践,钱谦益降清之悔与晚年创作心态的转变,钱谦益晚年在创作中的自我形象设计,钱谦益晚年文学思想与文学创作的结合。作者在对文献勾沉索隐的基础上提出己说,或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推出新说,既展现了钱谦益文学思想的形成与演进的轨迹,又尽可能地解答学界在钱谦益研究中存在的难点或热点。此书具有总结和创新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2.
京口学人     
《镇江高专学报》2014,(4):F0002-F0002
张永刚,山东枣庄人,镇江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科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后。主要从事明代党争与文学研究。先后出版专著2部,参编教材2部,发表论文64篇,主持及参与各级别项目l2项,获奖10项。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专著《东林党议与晚明文学活动》深入探讨了晚明党争视阈下,作家、流派、文人群体等在文学创作风格及观念上的演变,并对复杂多变的晚明文学提出了“两期说”,获得省级社科成果(著作类)三等奖。独立完成中国博士后第46批基金项目“明末清初党争视阈下的钱谦益文学研究”,同名成果已于2012年由凤凰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晚明文人,徐渭坎坷的一生与他在文学艺术等方而取得的丰硕成果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本文结合晚明社会文化背景,在阐述徐渭人格状态的基础上,分析他的书法美学与书法创作,特别是对其行草作品的赏析以及对其独特风格形成原因的探析。  相似文献   

4.
作为明清之际文坛盟主,适当时艰局危,诗派中衰之际,钱谦益负救弊之责,对于明代文学复古观念的总结,以评议宋无诗论、弇州晚年定论、陈艾之争为典型事例,体现了钱氏在易代诗坛上结明诗之局,下开清诗之先的重要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5.
“性灵说”是明末著名学派公安派的文学理论主张,其核心是强调文学作品创作要直接抒发作者的心灵,表现真情实感,是作者个性化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其学说给晚明那僵如死水的文坛注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其理论影响晚明小品文的创作.同样,晚明小品文也体现“性灵说”的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6.
王夫之于明儒力批王阳明,但于陈献章却态度复杂。本文通过考察王夫之《柳岸吟》中的若干和韵诗,并联系船山诗论与陈献章文学思想的若干关联,指出船山在创作与批评之间的若干矛盾,经过综合研究,最终得出如下结论:由于性格及文学渊源诸原因,王夫之早期与晚年文学风格及学术思想大不相类,王夫之通过不断地自我反思,逐渐克服了其性情中“不合理”的方面,并最终成为一代大儒。  相似文献   

7.
钱成 《南昌高专学报》2009,24(5):35-36,39
从“临川四梦”的创作指导思想可以看出,汤显祖中年以后的主导思想,是本于儒家的泰州学派的哲学思想体系。汤显祖正是受晚明思潮,特别王学左派泰州学派的哲学思想影响,形成了他较为先进的戏曲创作观。  相似文献   

8.
清代的爱情婚姻剧成就最高者首推洪异的《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扇》,二剧分别表达了情重于责、为情弃责的爱情理想和责重于情、为责弃情的爱情理想。为情弃责,是对明中叶以来倡情之风的进一步高扬,是对晚明以来情欲泛滥的世风的警示,是对明末清初情理合一创作思想的反拨。为责弃情是《桃花扇》所标举的爱情新特征。为责弃情,与明清之际经世思潮的广为倡导有关,又是明末清初社会动荡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宗教发展到晚明,经过历朝的融合碰撞,已经达到了佛道不分家、三教合一的地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作为性灵派的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谭元春早年浸染佛教,晚年研习老庄,诗文受其影响亦深。因为明代佛教与道教的特殊关系,研究谭元春创作受到的佛道思想的影响是非常有意思的。  相似文献   

10.
陈铨主要活跃在1920~1940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坛,学界对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上。本文试图从对陈铨的小说创作研究、民族文学运动研究和戏剧创作研究三个方面梳理陈铨研究的现状,总结陈铨研究所取得的实绩和不足。  相似文献   

11.
人物形象评点是《水浒》评点最精彩的内容,在诸多光彩四溢的英雄形象中,鲁智深、武松、李逵这三位鲁莽英雄形象最为晚明评点者所称道。晚明士人对三位鲁莽英雄的评点呈现出独特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判断,从而表现了晚明人文思潮影响下士人独具时代内涵的英雄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谈人生,写山水与议国事三个方面,略论了晚明散文的一个重要特色,即真率、自然,直抒胸臆;并且,进一步从当时的哲学与文学思想方面,探讨了所以能够如此的缘由。  相似文献   

13.
狂飙突起的历史土壤与时代特色晚明的文艺启蒙曙光是被它那一个空前的历史转折时代所决定的。作为文艺思潮的转折时代,在我国文艺史上本不止一个,而晚明之所以是“空前”,确有其特殊原因在。先秦时代的百家争鸣,  相似文献   

14.
在李贽学说的影响下,晚明文坛形成了以个性张扬为基本特征的文学理论思潮.随着社会危机的加深,以陈子龙为代表的明末爱国知识分子放弃了个性张扬的极端思潮,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有益于民族国家的思考.明亡后,清初知识阶层对自身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导致了对明季士风的批判和向传统的回归,从而完成了晚明到清初诗文理论从个性张扬到内敛自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龚瑞 《少儿科技》2014,(3):26-27
<正>其实,在蒲松龄之前,明末清初的文学家钱谦益就在他的文集中提出过"鼻观说","吾语子以观诗之法,用目观不若用鼻观"。有学者研究认为,蒲松龄正是在汲取钱谦益"鼻观说"思想成果基础上,塑造了《聊斋志异·司文郎》中"盲僧"这个形象。  相似文献   

16.
茅盾与自然主义的关系,并不是一个新鲜的研究课题。近几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文章已经发表了很多,如张明亮的《茅盾创作与左拉》,徐学的《茅盾早期创作与左拉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等;在一些茅盾研究专著中,也多涉及到这一问题,如杨建民的《论茅盾的早期文学思想》,朱德发等人合著的《茅盾前期文学思想散论》等,他们都有一些精辟的见解。本文只是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做些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内重外轻”的文化模式和表情达意的文学倾向中,文学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和心灵素质一直受到关注。中明以后启蒙思潮的勃兴和个性意识的伸张,孕育、催生了一系列完整意义的创作主体说。综合而言。古代文学的创作主体论讨论得最多的是作家的“德”、“学”、“才”、“识”及其相互关系。它恰恰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本体强烈的表意特征对创作主体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8.
李小娟 《科技信息》2008,(4):248-249
冯梦龙的“情教观”做为晚明“尊情尚性”的具有个性解放色彩的启蒙思潮的高级阶段,其理论主张的重要特征是对“情”的彰显与强烈的“教”化意识并举。这种思想理论主张的来源如何?本文就此问题展开探讨。笔者认为其理论主要受心学思想与晚明实学务实作风两方面的影响,归根究底是对儒家伦理的认同与回归。  相似文献   

19.
晚明特殊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使士人在心性自由与经世致用之间展开激烈的论辩。在这两种思想的交锋中,西学悄然而至,对晚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晚明士人对西学持不同的态度,或接受,或排拒,并在政治、伦理、哲学等方面针锋相对。二者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但更重要的一点是,它们都针对晚明变革的社会环境,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着眼,发表自己不同的西学观点,体现了晚明士人面对异质文化时的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20.
公鼐是明万历诗坛的一位重要诗人,其承绪李攀龙历下一派,又自有新变,提出“齐风”诗歌主张,揭示着晚明山在地域诗风演变走向。公鼐诗歌诸体咸备,五、七古雄放奇丽,律、绝沉郁清脱,乐府诗温厚醇雅,代表着“齐风”诗论的创作成就。公鼐不附依公安、竟陵派,对晚明诗风的演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