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克玮 《科学通报》1992,37(4):376-376
一般来说,当稳定的解理裂纹形核后就将高速失稳扩展,直至断裂。从断裂力学角度看,当试样尺寸满足平面应变要求后,裂纹扩展超过2%阻力曲线就饱和,故一旦裂纹扩展超过这个临界点,裂纹就将失稳扩展而导致脆断。断裂韧性为  相似文献   

2.
徐永波 《科学通报》1981,26(22):1356-1356
近年来,利用扫描电镜对金属材料的形变与断裂微观过程进行动态观察越来越受到注意。这种试验方法能在拉伸过程中抓住裂纹形核的时机与地点,追踪裂纹扩展路径,观察形变过程中所发生的裂纹形核与扩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郑天愉 《科学通报》1983,28(21):1325-1325
断层的亚临界扩展,在浅源构造地震的孕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用流变介质中的Ⅱ型受压闭合裂纹作为断层的力学模型,研究了在不同受力情况下的断层亚临界扩展过程,进而分析了断层活动规律与地震的关系。如文献[1]中所述,对于断层扩展问题,可选用平板边缘受均匀剪应力τ_0作用的Ⅱ型裂纹作为理论模型。裂纹坐标为y=0,|x|≤a。ξ为以裂纹端点为原点,指向-x方向的活动坐标。  相似文献   

4.
纤维增强复合板中裂纹的动态扩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环氧基玻璃纤维单向增强复合材料制成的带预制裂纹的平板在三点弯曲冲击载荷下的破坏实验. 实验中利用透射光路进行了高速摄影, 拍摄到裂纹扩展的全过程, 并观察到一种新的动态断裂现象. 在此基础上, 对裂纹扩展速度和路径以及破坏方式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张跃 《科学通报》1994,39(2):117-117
Rice和Thomson及其支持者认为脆断裂纹扩展时不会发射位错.对Si和Fe-Si,解理裂纹扩展前能发射一些位错,故Argon认为Si的韧脆转变取决于裂尖发出位错的多少.而Chiao认为,如裂尖发出的位错不能运动离开就导致脆断.Gerberich等认为随裂尖发射位错,有效应力场强度因子增加,当它达到临界值时就导致解理扩展,称之为“塑性诱发解理”.总之,他们均认为解理裂纹是连续扩展的,裂尖发射位错就导致钝化,裂纹解理扩展前不发射或只发射极少量位错.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PZT-5H铁电陶瓷导电缺口发生电致滞后断裂的可能性及其规律. 结果表明, PZT-5H导电缺口发生电致断裂的临界电场EF = 14.7±3.2 kV/cm. 如外加电场E<EF, 则在导电缺口前端瞬时产生电致微裂纹, 若保持恒电场E, 电致裂纹将缓慢扩展直至试样发生滞后断裂, 滞后断裂的门槛电场EDF = 9.9 kV/cm. 如EEK= 4.9 kV/cm, 则电致裂纹并不瞬时形核, 只有在恒电场下经过一定的孕育期后电致裂纹才形核并扩展一定距离, 但试样也不会发生断裂. 如E<EDF = 2.4 kV/cm, 即使长时间施加电场, 裂纹也不形核. 导电裂纹的滞后形核和滞后断裂归因于恒电场下从缺口顶端发出的电荷密度随时间而增大, 当外加电场小于电荷发射的门槛电场时不会发生电致裂纹的滞后形核.  相似文献   

7.
金属沿晶断裂表面的随机分形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辉 《科学通报》1991,36(19):1510-1510
分形是Mandelbrot通过对许多形状复杂的不规则物体进行仔细观察和综合分析而提出的,金属断裂是裂纹以Z字形扩展的过程,断裂表面可以近似看作具有自相似性(小部分放大后与整体完全相同),近年来,分形在金属断裂表面定量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建立了断裂表面分形维数与冲击能、撕裂能、回火脆性、断裂韧性、拉伸性能之间的关系,分形在金属断裂的理论分析中也得到了应用,龙期威提出了金属沿晶断裂的分形模型,并计算得出其分形维数为1.262,但这是在金属处于完全平衡状态下,即晶界(或相界)夹角为120°时得  相似文献   

8.
远在40年代,当各国物理学家、力学家等正瞩目于流变学在橡胶工业、塑料工业、纤维工业、土木工程及食品工业的应用时,年青的美国学者考波莱教授却独树一帜,提出了生命现象亦寓于流变规律之中的独特见解,倡议用流变学的规律和研究方法,以人体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生物学与医学进行研究,并起名为“生物流变学”(Biorheology)。考氏的倡议,当时在传统的力学与生物学、医学“分道扬镳”的科学偏见束缚下,是很难令人接受的。尔后数年,这一“标新立异”的学说,几经徘徊,未能得到显著的进展。50  相似文献   

9.
宁建国  任会兰  方敏杰 《科学通报》2012,(21):1978-1986
微裂纹演化与汇合是导致准脆性材料损伤及破坏的主要因素.采用复势函数法求解了受远场载荷作用下代表性单元中椭圆微裂纹的变形,讨论了椭圆微裂纹初始取向的变化对微裂纹尺寸增长和偏转角度的影响,并结合微裂纹扩展准则推导了损伤起始的临界应力.基于翼型裂纹扩展过程的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了损伤阶段的本构关系.对裂纹汇合模式进行了讨论,建立了翼型裂纹汇合的几何模型,由翼型裂纹汇合的临界条件给出了断裂失效应变,最后给出了与细观结构演变过程相对应的本构模型,并应用该模型计算了岩石类材料单轴压缩下的应力应变曲线,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
吴云鹏 《科学通报》1984,29(16):1017-1017
近年来,医学界和工程界在血液流变学研究的基础上,对人体其他体液流变性质的研究亦日益增多。研究的目的,不仅在于为了对体液的流变特性作精确的力学描述,且对病理学、诊断学、药物学、人工脏器以及其他人造代用品的研制,都具有重要意。临床生物流变学方兴未艾,成为生物流变学领域中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断裂力学分析,揭示了崩滑体破坏面裂纹尖端在应力场、外界因素作用下产生断裂扩展,其是崩滑体失稳的根本原因。计算归纳了滑动面的I、Ⅱ型、复合型断裂强度因子和扩展角的计算方法,对有效治理崩滑体、防灾减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断裂力学分析,揭示了崩滑体破坏面裂纹尖端在应力场、外界因素作用下产生断裂扩展,其是崩滑体失稳的根本原因.计算归纳了滑动面的Ⅰ、Ⅱ型、复合型断裂强度因子和扩展角的计算方法,对有效治理崩滑体、防灾减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学良 《科学通报》1994,39(24):2284-2284
近年来,分形几何方法广泛应用于材料断口的定量分析.在材料断裂的理论分析中,分形几何方法也有应用.龙期威提出了金属沿晶断裂的裂纹“∧”形扩展的分形模型.苏辉讨论了晶角θ变化对分形维数的影响.然而,文献[7]在假设θ服从[θ_1,θ_2]上的均匀分布时,却导出“∧”形相似比在[1/2sin(θ_2/2),1/2sin(θ_1/2)]上服从均匀分布的错误推论.本文用随机分形与数值积分方法,分别计算并分析了θ取均匀分布和Gauss分布的分形维.  相似文献   

14.
靳志和 《科学通报》1989,34(23):1782-1782
由于工程实际的需要,弹性固体中复合型载荷作用下的裂纹动力扩展问题近年来受到了较大重视。在复合型载荷作用下,裂纹一般沿曲线路径扩展。Freund和Clifton首先分析了这一问题。他们证明了在以裂纹尖端为原点、以裂纹瞬时扩展方向为x轴的局部坐标系中,裂纹尖端主奇异场的结构和直线扩展裂纹是相同的。Achenbach和Baant亦得到了相同的结果。鉴于裂纹尖端高阶渐近解对曲裂准则有较大影响,Nishioka和Atluri给出了直  相似文献   

15.
刘承祚 《科学通报》1979,24(22):1033-1033
由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发展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大地构造学和其他地质学分支一样,需要引进定量的研究方法,需要应用数学和电子计算机。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十分重视大地构造理论的定量研究,提出了各种构造体系的力学模型及其数学表达式。张文佑教授也非常重视大地构造理论的定量研究,他指出对大地构造理论问题应作出力学模型并进行计算分析。国外在这方面也作了不少工作。本文仅是构造地质定量研究中很小的组成部分,作者对我国境内构造断裂长度作了统计分析,研究了我国境内主要构造断裂长度和皮尔逊Ⅲ型分布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了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6.
综合科学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汇流的产物,本文讨论的综合科学定量研究方法,是指从宏观的角度对综合科学进行整体性考察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我们把学科状态看成四维时空中的一个点,对每个学科的综合程度定义了一个客观指标——综合度C。对学科综合或分化进行了运动学的描述。最后,用各学科的加权相加给出了整个科学综合或分化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流变学是研究复杂材料的流动和形变的科学。它所研究的材料既非胡克固体,亦非牛顿流体。这些材料被大量用于工业生产中,确定它们的流变性质有助于: (a)确定材料的用途; (b)如果这些材料需要加工,制定加工方法,加工仪器的设计,产量的估算及其控制; (c)加工前后的质量控制。这些复杂材料需要由许多物质函数来表征其流变性质,诸如剪切粘度,拉伸粘度,复粘度,弹性模量、屈服应力及触变性等。通常,这些函数之间没有简单的直接联系。在工业生产的一些具体问题中要确定有关的函数是比较困难的,它需要有流变学方面的知识。当今,在工业生产的实践中发展并逐步完善了确定材料性质的一些方法,而基础流变学的研究有助于对这些方法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作出正确的估计。本文对流变学在:(i)高聚物加工(ii)润滑:两个技术领域的应用作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复合材料的比应变能密度破坏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双寅 《科学通报》1989,34(2):94-94
在文献中,提出了一个预测复合材料中裂纹扩展方向的比应变能密度准则(Strain energy density ratio criterion)。用一个短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中Ⅰ-Ⅱ型复合型裂纹扩展方向的预测为例子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准则对预测复合材料中裂纹扩展方向是成功的。那么,这个准则可否用来预测复合材料的破坏强度呢,本文将研究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杜伟坊 《科学通报》1994,39(10):956-956
高温结构陶瓷具有优异的耐腐蚀、耐磨损、耐高温性能,在高科技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可靠性低的致命弱点却使它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本文通过声发射换能器检测出高温结构陶瓷受静疲劳作用时的声发射信号,探索在静疲劳下声发射信号与结构陶瓷中裂纹形成、扩展的关系,发现结构陶瓷在断裂前其声发射计数率具有明显不同的变化规律,从而可以用声发射预测受静疫劳作用的陶瓷材料的断裂,这对确保陶瓷材料使用可靠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原位研究了BaTiO3单晶压痕裂纹电致疲劳的扩展过程,以及交变电场引起的畸变和疲劳裂纹扩展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正负交变电场并不引是裂纹尖端电畴的交替变化。而是在裂纹周围发生随机转变.随着电场交变次数的增加,止裂裂纹重新起裂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