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雄民 《甘肃科技》2010,26(10):117-121,157
G212线宕昌至临江段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采用边通车边施工,沿线村镇密布车流量大,重载超载严重,保畅、保通压力大,干扰多、工期紧、要求严。对在此情况下就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马世亮 《甘肃科技纵横》2010,39(1):151-152,157
结合G212线临罐段公路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简述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特点,从原材料、施工前测量、配合比设计、拌和、摊铺、碾压、养生等方面探讨了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结构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提出了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从而为提高路面的施工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薛江文 《科技信息》2012,(25):341-341,376
0前言国道212线(兰重公路)以甘肃兰州为起点,南北向穿越定西、陇南两市,于甘川交界的文县灌子沟进入四川广元。文县高楼山路段(K510+000~K560+000)是5.12地震G212线灾后重建的重点路段,为三级公路技术标准,路基基本宽度7.5m;  相似文献   

4.
钱普舟 《科技信息》2011,(23):353-353
国道212线高楼山路段由于特殊的气候、地质条件,路基翻浆病害严重,路面铺筑困难。本文结合5.12陇南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分析路基、路面主要病害成因,进行路基、路面综合设计。  相似文献   

5.
蒋江明 《甘肃科技》2011,(14):127-128
省道313线两河口至黑水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是汶川5.12地震灾后公路重建的一部分,是国道212线通往地震灾区舟曲县的唯一通道。就此介绍了灾后重建舟曲南峪大桥的施工方案,对公路灾后重建项目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论述结合G212线两河口-临江等十二项汶川地震灾后公路恢复重建项目第XQSG标段的施工经验,主要分析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施工质量控制,有沥青混合料的拌合、运输、沥青混合料摊铺作业时的控制、碾压作业的控制、施工原材料质量的控制,通过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组合、先进的施工工艺、严谨科学的施工组织安排,提高沥青路面平整度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检测技术,路面平整度的测试设备包括3m直尺、连续式平整度仪和激光路面平整度测定仪等.在施工中,本项目使用连续式平整度仪和3m直尺联合测定,除施工接缝采用3m直尺测量,最大间隙控制在6 mm,其他路面每车道100m连续检测,IRI值满足技术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陇南G316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中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实践,分析了影响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对其配合比控制进行了演算,阐述了在边通车边施工条件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流程及现场质量控制方法,提出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时,要严格按规范组织进行,才能保证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8.
正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是一种经济、有效的路面改造施工方案,既充分利用了原有路面结构,又能改善了道路的使用性能,在广州市路面改造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现结合国道G106线某段水泥路面沥青罩面施工项目管理实践,就该项目进度、质量、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国道321某路段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改善工程,介绍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白+黑”改造工程的关键技术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陈天寿 《科技信息》2013,(17):359-360
通过分析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过程,提出了不规则离析和规则离析的概念,不规则离析是施工工艺造成的。规则离析是由摊铺机的性能决定的。通过分析摊铺机的机械原理,指出了常规摊铺机在抗离析方面上的缺陷,说明了大型摊铺机为控制离析在原理上进行的改进。根据S205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LTU120摊铺机施工的沥青路面的检测资料,说明了应用改进型摊铺机进行沥青混凝土路面离析控制的可行性,同时进行了单、双机摊铺工艺的经济性比较。  相似文献   

11.
李军保 《甘肃科技》2010,26(24):145-146
国道212线宕昌至两河口公路改建工程,所处陇南宕昌县境内,该地区降水量大、地下水丰富,且通行重型车辆多,对道路承载力要求高。为提高道路承载力,延长道路使用奉命,部分路段路面基层采用双基层施工,即下基层为水泥稳定砂砾基层,上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以其强度高、板体性好、耐久性好、干温缩较小、易于施工等优点被逐渐推广和应用。笔者参加了国道212线宕昌至两河口公路路面基层施工,现就水泥稳定碎石施工中的主要施工技术,做简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12.
丁攀 《甘肃科技》2010,26(21):155-158
通过参与省道S205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JWSG1标段沥青碎石路面施工,阐述了二级公路施工过程中应考虑的几个问题,和对一些技术指标的控制,提出了几点较实用的控制方法和工艺。  相似文献   

13.
丁攀 《甘肃科技》2010,26(20):152-153,84
通过参与省道S205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JW SG1标段水泥稳定级配碎石路面基层施工,阐述了二级公路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了几点较实用的控制方法和工艺。  相似文献   

14.
SIR-20型地质雷达在震后滑坡路面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5.12地震发生后,运用SIR-20型地质雷达对西南科技大学龙山到新区坡段路面路基进行无损检测并分析所得数据,得到震后坡段地质结构情况:该路段路面多处破裂,路基沉陷,存在路面与路基脱空现象,说明受地震影响,该路段存在隐藏灾害。相关资料及结果可为灾后重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G205天长段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调查研究,分析了造成路面病害形成主要原因,提出碎石化技术在该项目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具有:“节省经费、节约资源、施工快速”等显著优点,同时采用碎石化技术能够有效防止沥青混凝土路面反射裂缝的发生、发展,延长改造后路面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6.
宗小平 《科技信息》2012,(13):377-377,308
本文主要介绍国省干线公路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徐祁标段基层施工工艺及在施工过程中注意事项。通过严格控制原材料,水泥、碎石的一些指标,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摊铺,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拌和,养生,养护等方面的措施,使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许昌市境内G107线全部为水泥混凝土路面,部分路段由于地基原因或有相当一部分已接近或超过设计年限,有的虽未达到设计年限但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本身接缝多,对超载敏感,在重交通荷载、环境等外部条件的作用下,加上养护部及时,发生脱空、唧泥、断裂等先期病害,从而导致路面的破损,其使用性能迅速下降,影响车辆快速、舒适、安全行驶。长葛市路段已经采用大规模破除面板的方案进行处理,但这样的修复方案存在着施工难度大,保养周期长,资金投入多,也严重影响车辆的行车安全等问题。因此,本人认为在处理混凝土路面病害的方案选择上要灵活掌握,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关键环节是控制混凝土的拌和生产和混凝土路面的摊铺。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队伍的水平参差不齐,都会直接影响到路面施工项目的质量。很多混凝土路面通车后不久就出现了起皮、耐久性差等通病,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功能。本文从混凝土路面的优势出发,探讨了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并从材料选择等各方面有效控制混凝土路面质量进行了研究,具有一定的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结合本人工作实际的经验,介绍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的施工方法。对路面破损状况调查,直接加铺路段的断板、错台、裂缝、脱空等路面病害的处理,碎石化路段的施工以及橡胶沥青碎石应力吸收层(SAMI)施工、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和材料选择作了详细的论述。讨论了碎石化、橡胶沥青在阻止老混凝土路面反射裂缝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建锋 《甘肃科技纵横》2009,38(5):127-128,69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应用在公路建设中越来越广泛。通过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可以改善使用性能,提高行车质量,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美化路容路貌,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路面的水稳性;同时利用旧水泥路面,造价低,施工方便。本文结合国道主干线连霍路树屏至徐家磨段部分路段的改造施工,着重介绍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中旧面板的处理办法及防止反射裂缝的一些措施,供同行借鉴、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