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对具体作品的评论为依据,总结和分析他的诗学观:首先是对<尚书>提出的"诗言志"传统诗学观进行了反叛,使他对<诗经>的解读回归到文学审美的轨道上来;其次是对"温柔敦厚"传统的儒家诗教顽固的维护,又使得他对<诗经>的解读带着浓重的卫道者色彩;再次是对他旗帜鲜明地提出的"原诗人始意"诗学观念进行探究,认为这一观念实际是从文学的特点去看<诗经>,而不是从历史的、经学的范畴去阅读和理解<诗经>,从而使<诗经>终于从经学回归到了文学,从道德说教回归到情感熏陶.无论是在清代还是在当代,这一诗学观念都具有指导阅读<诗经>原作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2.
儒家把万物作为人类道德关怀的对象,从孔子的.乐山乐水",孟子的"使民养生丧死无憾"到荀子不失.万物之情",先秦儒家保留了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原始生态伦理思想的样本,为现代生态伦理学健康发展和理论建构提供了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3.
《孔子诗论》是距今大约2257年左右,即公元前三世纪的重要出土文物。它对《诗经》学中的基本概念,如"风"、"雅"、"颂","诗言志",作出了明确的阐释,在《诗经》发展史上,是儒家诗学系统的产物。在先秦儒家诗学的发展链条中,它在孔子与孟子之间补充了一个新的环节,从而为研究先秦儒家学派对《诗》的继承与创新的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4.
围绕着如何实现儒家三代之治理想政治以及如何达到至善社会的问题,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展开了多重进路的思考。孔子政治哲学的理路是既重视仁、又重视礼,既重视收拾人心,也重视重建秩序;孟子则侧重于内在之仁,将政治内向化,用政治主体内心的道德意识(仁心)来解释政治事务并强调仁心对于政治事务的无可替代性;荀子主张泛礼化的政治,用礼来解释政治活动,强调礼的规范对于政治的意义,将政治与儒家礼学典制结合起来,以此来保证政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仲长统在<乐志文>、<乐志诗>中为汉末士人描绘了一幅物质富裕、精神自由的理想生活画卷,并透露出此期士人在思想、经济、政治立场及文学上的新动向.这种理想栖居与先秦儒家之"乱世则隐"理念一脉相承.同时,因士阶层自身经济地位的局限性,这种理想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6.
先秦儒家人性理论之归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学说是先秦儒家思想文化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其中孟子的性善论与专制主义的联系比较隐蔽。孟子虽然用性善理论对个别君主进行过抨击,但他提倡的仁义礼智是从普遍意义上对君主专制主义的维护。荀子的性恶论则直接了当地认为人的本性是社会秩序的天敌,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的社会秩序,必须对人的本性加以抑制和改造。先秦儒家的人性的讨论和专制主义同流合污,成为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7.
对<诗经>中爱情诗的解释和评价,一直是经学家们关注和争论的一个焦点.汉唐诸儒解<诗>大都笃守美刺二端,<诗经>中的民间情歌陡然变成了寓含美刺的政治诗,而其描写爱情的本事却被绝对否定了.欧阳修的<诗本义>在诗经学史上所做的重要贡献就是他首创"淫奔之诗"说,首次用文学家的眼光打量已被经学家歪曲的面目全非的爱情诗,此后,经过朱熹等人的继承和发扬,爱情诗的真实面目才冰山露出一角.  相似文献   

8.
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中国先秦儒家"正名"学派,其"正名"逻辑思想是一种重视内涵性的概念逻辑系统。他们在许多方面提出了独特的新见解,充实和发展了儒家"正名"逻辑理论学说。  相似文献   

9.
试论先秦韵文对单音词双音化的助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分析先秦时期单音词双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分化同音词说"和"明确表义说".分化双音词在书面上的广泛使用,以<诗经>最为突出.以<诗经>为代表的韵文语言推动了单音词向双音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性论是儒家心性之学的中心内容,也是道德教育理论的形而上依据和理论基石。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说,是宋明理学心性论的重要思想来源,直接影响传统知识阶层的道德实践,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从人性论的角度审视传统儒家的德育理念,道德教育之必要;由于人性中的欲性,道德教育之可能;由于人性中的知性和仁性,道德教育之根本途径,在于"为仁由己",这是先秦儒家人性论的内在逻辑。孔子到孟子、荀子,以至于以后的儒家学说,基本上都是这一人性内涵的演绎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柳开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启蒙者、先驱者。在北宋立国之初,他以振兴古文、古道为己任,首倡复兴古文、古道,其古文理论在当时和后世都有一定影响。对他的古文理论进行探析,对于深入认识和研究北宋古文运动特别是其前期的发展历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胡宿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诗歌创作极富特色的诗人,被清人视为“西昆后进”.胡宿天圣二年(1024)登上政坛、文坛,治平四年(1067)去世,这四十余年间正是北宋诗坛处在新旧诗风转换时期,因此,胡宿无论是诗风还是诗学思想均呈现出复杂多样的一面.在诗学思想方面,胡宿除主张华实并重外,已有“平淡”之论,是北宋诗坛较早提出“平淡”诗论的诗人,同时,他还赋予“平淡”如古乐一样平和雅正的意义,这与他诗文中多次提到的“正始之音”所包含的“雅正”含义一致;另外,与此相应,他还推动了“清”这一美学范畴在宋代的发展,充分体现出后期昆体诗人在对西昆体接受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文学观的复杂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13.
周济提出"寄托出入"说,并提出著名的"词亦有史"的观点,同时,周济追求"归诸中正"的雅正美学风格,周济词学思想向儒家文艺思想的回归是很明显的。周济词学思想的儒家色彩既是在清代的时代背景下,推尊词体的表现,但同时也是对词体的消解。  相似文献   

14.
"体用"论是叶燮文艺思想的主导思想.它的产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它是在明清之际掀起的尊经复古思潮的历史语境中,在继承钱谦益、黄宗羲和申涵光等前辈对"温柔敦厚"新的阐释与认识的基础上,并在与汪琬的论争中,创造性地提出来的."体用"论是对儒家"温柔敦厚"诗教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它把艺术形式真正从儒家"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主文而谲谏"的中正和平的价值传统中解放出来,还诗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以真正的自由,从而在形式意义上完成了对儒家诗学的真正革命.这是其理论的进步性所在.  相似文献   

15.
作为宋初诗坛上一位由白体而昆体的人物,晁迥可以说具有坐标的性质。他以自己的诗歌创作见证了白体、昆体的转变过程。其“抗心希古”,多作“道情诗”,实开“理学体”门户。  相似文献   

16.
李绂是清代心学的重要人物,他主要通过编纂学术史的方式,以《陆子学谱》、《朱子晚年全论》来奠定他的道统史观。同时,他还在一些散论中对其道统论进行了重要补充,建立了一个上起唐虞,下至王阳明的甚至包括程朱的庞大而复杂的道统体系。他将整个儒学史视为一部心学史,对于陆王心学的道统论作了最后的总结。  相似文献   

17.
孔子是一位从布衣中崛起的文化巨人,他和他的学说在中国历史上虽历尽坎坷,却一直打不倒批不臭,历久常新,其关键原因在于孔子学说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具有永恒的价值,其学说具有普时性、开放性、实用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江藩是乾嘉时期著名汉学家。他治学广博,著述颇丰。所著《国朝汉学师承记》一书,叙述了清代汉学的授受渊源。在书中,他列黄宗羲、顾炎武于卷八,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此问题进行梳理,探讨江藩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9.
儒家诗学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资源一直影响并制约着中国文论的发展,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中国古代文论的创造性转化是不彻底的。王国维以"本真人格"为汇通"文如其人"说、"赤子之心"的内在依据。同时,他又根据尼采的"血书"论,突破了传统"人格"中国家和人民的内涵而上升到生命人格的高度。他将儒家诗学和西方的相关理论相结合,对中国儒家诗学的现代转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经历了明代诗坛宗唐诗风的沉闷窒息与易代的巨变沧桑,清初诗坛却蔚然兴起了宋诗热,贯穿并盛行于有清一代。清初宋诗热的发展呈现为三个小的阶段而有着各自的内涵,其成因分别与易代乱世、唐诗审美艺术的审美疲劳及政教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